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229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钟春 《海南医学》2013,24(21):3213-3215
目的 观察铸造钴铬(Co-Cr)合金嵌体与二氧化锆嵌体治疗后牙邻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0颗2008-2011年因龋损或折裂等原因导致的磨牙牙体邻面缺损的患牙随机分成A组(27颗)和B组(23颗),分别用铸造Co-Cr合金嵌体修复和二氧化锆嵌体修复治疗并跟踪随访12~24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统计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经过12~24个月的随访观察,治疗后两组间疗效比较,二氧化锆嵌体修复组总有效率(95.65%)明显优于铸造Co-Cr合金嵌体修复组(7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氧化锆嵌体修复术用于修复后牙牙体缺损,既提高了充填后牙的美观度和强度,可更大程度地保存牙体硬组织,同时保护了牙周组织的健康,修复体及牙体抗折性能、边缘密合度等方面明显优于铸造钴铬(Co-Cr)合金嵌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应用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美容修复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2010年间于我院就诊的37例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美容修复前牙患者、共计60颗牙单位为研究对象,修复后12.6(3~24)个月根据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的修正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并调查满意度。结果24个月的追踪调查显示,34个修复体中,折断并脱落1个,97%的铸瓷全冠边缘密合,97%有健康的牙龈,未发现继发龋、边缘变色及明显颜色不协调。由医生、患者、社会其他人群所做的满意度调查,总体满意度超过80%。结论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体可获得理想的前牙美学修复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陶瓷企业作业场所职业性噪声对工人的健康影响,探讨陶瓷企业噪声职业病危害有效防控措施,为防控噪声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9家陶瓷企业接触噪声作业工人758名为噪声组,不接触噪声的同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或其他作业工人116名为对照组,进行听力测定、心电图、血压等健康检查,并对噪声组与对照组之间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噪声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听力、心电图、血压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产车间噪声超标率达67%。企业对防治职业性噪声存在布局不合理、减振降噪措施缺乏、劳动者个体防护缺失等不足。结论职业性噪声对劳动者听力、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危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改进生产工艺,合理布局生产设备,落实减震降噪措施,加强劳动者个人防护,缩短接触噪声时间及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防控噪声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4.
目的:比较陶瓷-陶瓷(ceramic on ceramic,CoC)界面与聚乙烯-陶瓷(ceramic on polyethylene,CoP)界面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长期随访效果及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检索时间2000年1月至2021年9月,筛选纳入关于比较陶瓷-陶瓷界面和聚乙烯-陶瓷界面在全髋关节置换长期疗效和并发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的随机临床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s),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学软件对采用CoC或CoP术后关节功能、翻修、假体骨折、脱位、关节异响及假体磨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7个RCTs研究,其中CoC人工关节390髋,CoP人工关节384髋。CoC和CoP人工关节长期关节功能改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63,95%CI(-1.81,3.07)],P=0.61;在术后并发症方面CoC人工关节有着较高的关节异响发生率[OR...  相似文献   
65.
提出带一个辅助支点的磁悬浮内置电机式离心血泵,泵出口采用了全新的设计方法,泵进出口及叶轮在一条轴线上,使血泵的流体结构较为合理。陶瓷滚珠支承使泵运行更稳定,可承受更大的负荷,且陶瓷在血液中不会被腐蚀,和血液相容性较好。在此基础上对血泵性能进行了测试,初步实验表明该泵的性能良好,其物理特性能满足临床体外循环及辅助循环的需要。  相似文献   
66.
瓷基台在前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估氧化铝或氧化锆瓷基台支持的种植全瓷修复体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病例包括由相同的临床操作者连续完成的10例患者共17颗种植全瓷修复体.考察瓷基台有无松动及瓷基台支持的全瓷冠有无破损、折裂,同时观察全瓷修复的美学效果.观察时间为完成修复后4个月到22个月.结果:10例患者17颗瓷基台全瓷冠修复体在4~22个月内疗效良好.瓷基台及全瓷冠无松动.全瓷冠未见折裂、破损现象.患者均对全瓷修复的美学效果满意.结论:氧化铝或氧化锆瓷基台支持的种植全瓷修复方法可行,美学效果满意,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7.
陶瓷样异种骨复合骨髓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了解陶瓷样异种骨(CXB)与骨髓(BM)复合移植的成骨作用。方法将CXB与BM复合及单纯CXB植入兔的骶棘肌内,术后2、4、8、12、16及24周取出植入材料作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检查,观察植入材料的成骨作用。结果CXB与BM复合植入后2周开始有软骨和新骨生成,以后软骨逐渐钙化成骨,8周时出现髓腔,并随植入时间的延长,新骨生成增多,成骨更为典型。而单纯CXB植入后无新骨或软骨形成。结论CXB与BM复合移植通过骨传导、骨诱导及提供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而成骨,是一种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可望在临床上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比较第一恒磨牙CAD/CAM全瓷高嵌体与CAD/CAM全瓷冠修复体的抗折裂强度。方法 30颗上颌第一恒磨牙随机分为3组,每组10颗:其中A组为CAD/CAM高嵌体组, B组为CAD/CAM全冠组, C组为10颗天然第一恒磨牙对照组。在LLOYD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抗折裂载荷实验,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B组和C组的抗折裂载荷值分别是(1 623.00±431.86) N、(1 351.00±474.02) N和(2 280.3±914.19) N,第一恒磨牙利用CAD/CAM制作高嵌体修复体与全瓷冠修复体的抗折裂能力均低于天然牙,经方差分析, C组抗折裂值最大(P<0.05), 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CAD/CAM制作高嵌体修复体与全瓷冠修复体的抗折强度相当,提示在临床上可以考虑采用更加微创的牙体预备方法来修复牙体缺损。  相似文献   
69.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45(12):1238-1241
本文开发了一种高纯度两性霉素B的分离纯化工艺,通过工艺参数精细化控制,探索了两性霉素B的溶出率和乙醇加入量、溶液pH的关系,将陶瓷膜超滤技术应用于浸泡液处理,以及表面活性剂甘油应用于结晶体系,并确定了结晶的最佳pH值,本方法制备的两性霉素B结晶粉的生物效价检测含量大于970u/mg,面积归一百分含量大于95%,杂质含量低,产品质量优于同行业产品。  相似文献   
70.

Objectives

The hypothesis tested was that processing, pre-cementation and cementation techniques can modify the profilometrically measured deformation of a ceramic.

Methods

Three-point flexural moduli of a resin-cement were characterised following light irradiation at 430 and 180 mW cm−2. Thirty IPS e.max Ceram discs were prepared and a reference surface produced by polishing. Discs were annealed, alumina particle air abraded and resin-coated. Profilometric evaluation was performed following each pre-cementation or cementation operative technique using a contact diamond stylus profilometer. Bi-axial flexure strength of the resin-coated discs, light irradiated at 430 and 180 mW cm−2 (Groups A and B), and the un-coated discs (Group C) was determined. Data were analysed by a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with post hoc Tukey tests (P < 0.05), or repeat measure analyses when appropriate.

Results

Annealing (at 510 °C for 40 min)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P < 0.001) in the characterised mean deflection, as did alumina particle air-abrasion (P < 0.001). Resin-cement coat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mean deflection for Groups A and B (P < 0.001) specimens against the uncoated state. Furthermore no significant impact of increasing time or irradiation intensity on the mean deflection was identified. The mean bi-axial flexure strength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 0.001) after resin-coating (Groups A and B) when compared with Group C specimens although no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A and B specimens (P = 0.291) was identified.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e profilometric techniqu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trength supported a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sensitive to shrinkage stress gener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polymerisation of resin-c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