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35篇
  免费   2447篇
  国内免费   819篇
耳鼻咽喉   322篇
儿科学   670篇
妇产科学   253篇
基础医学   4671篇
口腔科学   2215篇
临床医学   2228篇
内科学   2972篇
皮肤病学   118篇
神经病学   1542篇
特种医学   2187篇
外科学   11735篇
综合类   3583篇
预防医学   1103篇
眼科学   112篇
药学   1777篇
  9篇
中国医学   811篇
肿瘤学   1593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701篇
  2021年   863篇
  2020年   744篇
  2019年   714篇
  2018年   901篇
  2017年   800篇
  2016年   1019篇
  2015年   1174篇
  2014年   1916篇
  2013年   2062篇
  2012年   1658篇
  2011年   1925篇
  2010年   1652篇
  2009年   1861篇
  2008年   1807篇
  2007年   1796篇
  2006年   1721篇
  2005年   1692篇
  2004年   1435篇
  2003年   1229篇
  2002年   952篇
  2001年   838篇
  2000年   859篇
  1999年   715篇
  1998年   623篇
  1997年   599篇
  1996年   493篇
  1995年   492篇
  1994年   419篇
  1993年   369篇
  1992年   324篇
  1991年   313篇
  1990年   259篇
  1989年   230篇
  1988年   254篇
  1987年   217篇
  1986年   220篇
  1985年   218篇
  1984年   201篇
  1983年   139篇
  1982年   166篇
  1981年   158篇
  1980年   147篇
  1979年   138篇
  1978年   117篇
  1977年   96篇
  1976年   69篇
  1973年   5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王希  王胜利 《中国骨伤》2001,14(6):326-327
目的 研究股外侧肌肌骨瓣移植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疾患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在1994年3月-1999年11月间,应用股外侧肌肌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32例39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随访。结果 经随访年以上者29例33髋,其中Ⅲ期8髋,术后疗效的优良率为90.9%。结论 该方法对改善股骨头血运,促进坏死区血循环的重建与修复,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52.
正常雌猕猴骨密度与年龄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正常雌猕猴骨密度正常值范围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测量30只正常雌性猕猴骨密度,猴龄6-20岁。结果 获得正常雌猕猴峰值骨量(12-13岁)、青春期(6-8岁)和绝经初期(15-20岁)骨密度正常值,前者高于后两者,其中头骨、髋骨和全身的骨密度有显著差异。结论 正常雌猕猴增龄性骨丢失与人类相似:青春期后骨量增加,成熟期几年内达峰值,以后随增龄而减少,绝经后骨量丢失加快。  相似文献   
953.
齐新生  姚维清  陈辉  樊克文 《中国骨伤》2001,14(12):711-713
目的:总结股骨颈原发溶骨性损害的手术治疗结果。方法:自1973-1999年共收治股骨颈原发溶骨性病损19例,其中瘤样样病变11例,良性肿瘤4例,恶性骨肿瘤2例,骨梗死2例,采用瘤段切除,人工股骨头置换1例,肿瘤刮除,骨水泥和髓内钉填塞,接骨板固定2例,肿瘤刮除植骨16例。结果:随访6个月-20年,平均5.8年,骨肉瘤患者术后2年死于肿瘤肺转移,软骨肉瘤患者术后1.5年肿瘤局部复发,行股骨近端置换,1例骨水泥和三翼钉植入者8年后患侧股骨粗隆部骨折,再次手术安装接骨板,3个月后骨折愈合,余患者4-8个月植骨融合,无股骨头坏死或塌陷,肿瘤无复发征象,结论:原发股骨颈溶骨性损害以瘤样病变居多,良性病变无论病变范围的大小,采用病灶清除,腔内植骨骨或骨水泥填塞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54.
本文通过对60~70岁绝经后妇女20例健康对照组、28例骨质疏松组、18例骨质疏松伴骨折组骨密度及尿吡啶啉(Pyridinoline,PYD)、血清Ⅰ型前胶原肽(Carboxy\|terminalpropeptideoftypeIprocollagen,PICP)的测定,经过比较分析结果显示46例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8例骨质疏松伴骨折组患者的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显著低于28例骨质疏松无骨折组.46例骨质疏松患者的尿PYD、血PICP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由此提示绝经后妇女测量骨密度尤其是股骨上端的骨密度,结合骨吸收及骨形成的生化指标尿PYD、血PICP,能更好地预测骨质疏松及提示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55.
脊髓损伤对大鼠骨转换及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对大鼠骨转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60只3月龄SD大鼠均分为SCI组与对照组。SCI组于T10处完全横断脊髓;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1、3、6周时处死动物测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尿钙、磷、肌酊(Cr)以及股骨、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桂花 血钙、尿钙、尿钙/肌酝在伤后不同时间段均升高;血ALP在伤后1周时显著下降,3、6周时恢复正常。胫骨近端,股骨远、近端的BMD在6周时较对照组下降且差异显著。结论:SCI大鼠可见明显的骨转换增高以及破骨活性增强,其生化、骨密度的改变与人体有较好的相关性。SD大鼠可用于评价SCI后骨代谢改变,具可以作为SCI后骨质疏松的模型。  相似文献   
956.
目的了解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ibia, CPT)中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白细胞介素 1(interleukin- 1,IL- 1)、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 )的表达,探讨它们在 CP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24例 CPT患者的 25例病变骨膜标本中 BMP、 IL- 1、 IL- 6、 TNF-α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与正常骨膜 (10例 ),创伤性假关节 (traumatic pseudarthrosis, TP)骨膜 (20例 )和纤维瘤病组织 (10例 )对照。结果所有正常骨膜标本中 BMP染色均为阳性, TP骨膜中 8例标本 BMP染色阳性,而 CPT骨膜和纤维瘤病病变组织中未见 BMP染色阳性 ,与正常骨膜和 TP骨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正常骨膜、 TP骨膜中未见 IL- 1、 IL- 6、 TNF-α染色阳性,而 CPT骨膜和纤维瘤病病变组织中均有部分标本染色阳性,与正常骨膜及 TP骨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结论 BMP、 IL- 1、 IL- 6、 TNF-α的异常表达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7.
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以保护髋关节,改善临床症状。方法:2003年3月至2008年4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55例(手术61髋),男37例,女18例;年龄12~55岁,平均39.8岁;病史8个月~16年。采用髋关节部分滑膜切除,股骨头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联合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从术前、术后X线片的股骨头塌陷程度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两方面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共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55例(61髋),随访6个月~5年,平均2.2年。X线片显示未发生塌陷或塌陷无加重的39髋,11髋塌陷加重不超过2mm,9髋塌陷2~4mm,2髋塌陷加重超过4mm。术前Harris评分平均(59.74±11.56)分,术后平均(89.75±9.58)分,术后比术前得分明显提高(t=2.3461,P0.05)。按Harris疗效评价标准:优31髋,良22髋,可6髋,差2髋。结论:采用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能够减少股骨头的应力负荷,稳定股骨头的内环境,有利于骨坏死修复,可有效预防股骨头坏死塌陷。适用于Ficat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尤以中青年患者为宜。  相似文献   
958.
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失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和适应证。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7月95例腰椎失稳行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的患者,其中男41例,女54例;年龄45~76岁,平均59岁。其中单节段68例,2节段22例,3节段5例,共127个椎间隙。术中椎管及患侧神经根彻底减压,由患侧切除椎间盘组织,大范围刮除软骨板直至终板,使用切除的椎板等骨质打压植骨,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手术前后的症状体征并进行JOA评分;通过腰椎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椎间高度变化并根据SUK方法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9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90个月,平均44.8个月。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127个椎间隙均获融合,未发生植入骨移位及严重并发症。影像学示术后椎间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加。术后8周JOA评分为(25.1±2.8)分,最终随访时(24.8±3.2)分,与术前(11.3±3.3)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可作为治疗腰椎失稳的有效方法之一,适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老年腰椎退变性不稳。  相似文献   
959.
目的研究哌嗪雌酚酮(piperazinyl estrone,PE)对去卵巢小鼠骨代谢及骨生物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0只昆明种雌性小鼠,随机分为7组,Basal组,Ovx组,Ovx+PE 0.5mg.kg-1.d-1组,Ovx+PE 1.0 mg.kg-1.d-1,Ovx+PE 2.0 mg.kg-1.d-1,Ovx+E 0.71mg.kg-1.d-1灌胃给药共42 d,处死小鼠,采用骨形态计量学、骨生物力学测定哌嗪雌酚酮对去卵巢小鼠的骨量及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去卵巢小鼠骨小梁面积明显减少63%,小鼠股骨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指标均呈现显著性降低,表现出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高转换型骨质疏松;而哌嗪雌酚酮各剂量组的骨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小鼠股骨的力学参数有不同程度提高;雌酚酮通过明显抑制骨吸收,轻度抑制骨形成增加骨量。结论哌嗪雌酚酮中剂量组(1.0 mg.kg-1.d-1)轻度抑制骨转换增加去卵巢小鼠的骨量,改善去卵巢小鼠股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960.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牙周炎患者的下颌骨骨密度。方法选择中度慢性牙周炎的维吾尔族成人患者20例(男性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25.6岁),另选择无牙周炎的维吾尔族成人患者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23.5岁)作为正常对照,40例患者均拍摄数字化全颌曲面断层片,采用曲面体层下颌指数(PMI)为测量指标分析样本的下颌骨骨密度。结果正常对照组sPMI值为0.301±0.126,iPMI值为0.364±0.091;牙周炎患者sPMI值为0.246±0.046,iPMI值为0.318±0.075。两组的PMI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维吾尔族牙周炎患者下颌骨骨密度值较正常组低。PMI指数反映了下颌骨皮质骨量的变化,间接反映了下颌骨的骨密度,为检测下颌骨骨密度提供了简便、直观的方法。同时,下颌骨骨密度的测定结果可能提示全身骨密度情况,但仍需后期结合腰椎、前臂远端1/3的骨密度测定等骨质疏松诊断方法,使其得到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