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生儿出血症(HDN)是因维生素K(Vit K)依赖凝血因子(Ⅱ、Ⅶ、Ⅸ、X)显著缺乏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多在生后2~4 d发病,以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1,2].自1894年Townsend首次报道以来,发病率一度很高,至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新生儿出生后常规注射Vit K1,其发病率有所下降.HDN常与其他疾病并发或继发于其他疾病而受到忽视,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合理治疗,从而提高新生儿出血症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我们使用人胎成骨细胞(OB)作为体外模型,观察了1,25-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24,25-双羟维生素D_3[24.25(OH)_2D_3]和氢化可的松对OB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证实:1,25(OH)_2D_3在浓度为10~(-8)mol/L时,刺激OB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增加骨钙蛋白(BGP)的合成,但抑制OB的生长。24,25(OH)_2D_3在10~(-8)mol/L时无上述作用。氢化可的松在10~(-6)mol/L浓度可抑制1,25(OH)_2D_3刺激BGP合成的功能。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以牵张成骨术整复猕猴腭裂骨缺损,定量分析新骨在不同时期骨桥蛋白(osteopetin,OPN)与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的表达水平,探讨新骨生成与改建的规律.方法 以猕猴为对象建立腭裂动物模型.实验组动物21只行牵张成骨术整复其聘部软硬组织缺损,关闭裂隙后固定.固定期第1、2 4、6、8、12及24周分别取材,各3只动物.采用实时定量PeR法(real-time,RT-PCR)定量比较OPN与OC的mRNA表达水平,并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定量分析其OPN与OC含量,与实验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各2只动物)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固定期第2周OPNmRNA表达上调,第4周达最高(7.59±0.37);而OC mRNA表达则自第4周开始上调(4.98±0.21),第6周时达最大值(7.94±0.31);随后开始下降,至第24周时两者的mRNA表达水平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ELISA结果显示:固定期第4、6周OPN分别为(4.75±0.15)ng/mg和(4.86±0.09)ng/mg,OC分别为(3.18±0.16)ng/mg和(3.63±0.33)ng/mg,两者均为高水平表达.至第8~12周以后蛋白表达趋势与其对应mRNA表达基本一致.结论 应用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骨缺损,其牵张区域新骨生成,裂隙被骨运送盘移动封闭,腭部裂隙被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34.
非胶原蛋白在颌面部骨肉瘤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钙蛋白(OC)、骨涎蛋白(BSP)、骨桥蛋白(OPN)在骨肉瘤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C、BSP、OPN在50例各型骨肉瘤肿瘤细胞、基质中的表达。结果 OC、BSP、OPN在各型骨肉瘤肿瘤细胞中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80.0%-86.0%),在未矿化、矿化骨基质中,BSP、OPN的阳性率(83.3%-97.7%)均显著高于OC(48.8%-60.4%)。在软骨基质中,OC、BSP、OPN的阳性率相对较低(25.0%-50.0%)。结论 OC、BSP、OPN在检测骨肉瘤中的肿瘤细胞时均有较高的阳性率。在鉴别肿瘤骨基质时,BSP、OPN较OC更有价值。OC、BSP、OPN在成软骨细胞型骨肉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腹主动脉钙化指数(AAC)是2型糖尿病等以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疾病的心血管风险的一个指标。AAC是成骨细胞分泌的一种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的激素。为了确定老年人基线水平血清总骨钙蛋白与AAC进展及10年全因死亡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6.
口腔颌面部骨肉瘤中非胶原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钙蛋白(OC)、骨涎蛋白(BSP)、骨桥蛋白(OPN)在骨肉瘤细胞分化与基质矿化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C、BSP、OPN在50例各型骨肉瘤肿瘤细胞、基质中的表达,结果:成骨细胞型、成软骨细胞型、成纤维细胞型骨瘤肿瘤细胞中,除成纤维细胞型BSP、OPN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0.0%、10.0%)显著低于成骨细胞型(分别为75.0%、64.3%)外,其它各型中OC、BSP、OPN的表达无显著差异,未矿化肿瘤骨基质中,三者均呈低表达,矿化骨基质中,BSP、OPN的高表达率(81.4%、76.4%、76.7%)显著高于OC(4.6%)。晚期正常成熟骨中,OC的表达显著增高。结论:在骨肉瘤肿瘤细胞中,OC、BSP、OPN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有关,在肿瘤骨基质的形成及钙化过程中,非胶原蛋白,与基质矿化的关系更为密切,且BSP、OPN、OC的表达出现了一定的时序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 1,2 5 (OH) 2 D3 对培养人牙乳头细胞Calbindin -D2 8K(CaB)表达和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 10 -8mol/L 1,2 5 (OH) 2 D3 矿化液处理长期培养的第 2 8天细胞 2 4h ,用放射免疫和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CaB表达和碱性磷酸酶 (ALP)、骨钙蛋白 (OC)的变化。同位素示踪方法观察 1,2 5 (OH) 2 D3 对胞外基质4 5Ca2 的影响。结果 :加入1,2 5 (OH) 2 D3 后ALP活性约为对照组的 4倍 ;OC含量约为对照组的 1.5倍。CaB在培养 2 8d牙乳头细胞及其胞外基质中表达 ,而在培养 14d牙乳头细胞中CaB免疫反应阴性。 1,2 5 (OH) 2 D3 可加强CaB表达 ,并使胞外基质对4 5Ca2 摄取量增加 1.5倍。结论 :1,2 5 (OH) 2 D3 有促进人牙乳头细胞矿化作用 ,表现在不仅能刺激OC、ALP的活性 ,而且可刺激具有分化表型的牙乳头细胞中CaB的合成 ,增加基质对Ca2 的摄取。证实促进牙乳头细胞的钙转导是CaB在矿化过程中的作用之一 ,推测CaB被“俘获”在基质中时有诱导Ca2 聚集和直接贮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滋阴补肾法配合吸入皮质醇对哮喘模型豚鼠血清骨钙蛋白(osteocalcin,BGP)的影响.方法:除正常动物对照组外,5个给药组均以卵蛋白福氏不完全性佐剂腹腔注射致敏,卵蛋白生理盐水鼻腔注入激发,建立哮喘模型.从致敏的同一天开始,给药组必可酮喷雾给药,六味地黄丸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蒸馏水.3个月后,分别测各组豚鼠的血清骨钙蛋白.结果:单用必可酮组血清骨钙蛋白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哮喘模型组,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单用或合用六味地黄丸后血清骨钙蛋白明显升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能升高血清骨钙蛋白的水平且有拮抗必可酮降低骨钙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抗感染药学》2019,(1):110-113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儿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PNS患儿36例资料纳入观察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将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儿童36例资料纳入对照组;比较其两组患儿骨代谢指标(BGP、PTH和1,25-(OH)D和BALP)水平值的差异,以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经GC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3.33(16/3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各个治疗阶段的BGP和PTH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ALP、1,25-(OH)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GC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尿蛋白转阴和持续缓解达5月时的BGP、PTH和1,25-(OH)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AL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GC治疗尿蛋白转阴后相比,观察组患儿持续缓解达5月时的BGP、PTH和1,25-(OH)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AL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NS患儿存在骨代谢异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影响其骨代谢,导致BGP、PTH和1,25-(OH)D水平升高,而BALP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0.
目的:骨钙蛋白(BGP)作为骨形成的特异、敏感指标与儿童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该研究即通过测定不同年龄段小儿血清骨钙蛋白的水平来评价儿童成骨活动和骨转换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对该规律做进一步的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62例健康儿童(0~3个月为A组13例,~1岁为B组9例,~3岁为C组13例,~9岁为D组14例,9岁以上为E组13例)血清骨钙蛋白含量,并比较不同年龄段小儿血清BGP的水平。结果:A、B、C、D、E组的小儿血清骨钙蛋白水平分别为(21.52±18.69)ng/ml、(41.18±22.69)ng/ml、(32.07±19.94)ng/ml、(35.89±17.10)ng/ml和(69.13±35.64)ng/ml,各组间比较P<0.001(F=23.58),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①血清骨钙蛋白水平在儿童期与年龄呈正相关r=0.38,P<0.01;即年龄越大,骨钙蛋白的含量越高,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②血清骨钙蛋白含量随年龄增长呈现出两个高峰,分别为3月~1岁和9~14岁,说明在婴儿期及青春期成骨细胞活性最高,骨基质的矿化过程最为活跃,这与儿童期的骨代谢特点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血清骨钙蛋白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