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78篇 |
免费 | 181篇 |
国内免费 | 54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5篇 |
儿科学 | 26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598篇 |
口腔科学 | 702篇 |
临床医学 | 920篇 |
内科学 | 104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343篇 |
特种医学 | 28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742篇 |
综合类 | 1620篇 |
预防医学 | 150篇 |
眼科学 | 9篇 |
药学 | 456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152篇 |
肿瘤学 | 5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44篇 |
2022年 | 153篇 |
2021年 | 211篇 |
2020年 | 150篇 |
2019年 | 103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158篇 |
2015年 | 180篇 |
2014年 | 272篇 |
2013年 | 332篇 |
2012年 | 451篇 |
2011年 | 462篇 |
2010年 | 373篇 |
2009年 | 377篇 |
2008年 | 446篇 |
2007年 | 305篇 |
2006年 | 301篇 |
2005年 | 381篇 |
2004年 | 376篇 |
2003年 | 323篇 |
2002年 | 259篇 |
2001年 | 253篇 |
2000年 | 198篇 |
1999年 | 147篇 |
1998年 | 124篇 |
1997年 | 102篇 |
1996年 | 92篇 |
1995年 | 73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拇指Ⅵ度缺损的拇指再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示指带部分掌骨重建拇指Ⅵ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采用示指带掌指关节、部分掌骨移植再造拇指 ,以第二掌骨基底作为支撑点 ,形成与远端第二掌骨重叠并为夹角 3 0° ,重建虎口和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虎口皮肤缺损 6例。术后行康复训练治疗。 结果 6例全部成功 ,术后随访 3个月以上 ,再造拇指感觉恢复良好 ,并获得满意的外形及功能。 结论 示指带部分掌骨转位加皮瓣移植修复虎口术是拇指Ⅵ度缺损恢复拇指功能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53.
生物衍生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山羊胫骨缺损的血管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研究生物衍生骨与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 MSCs)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缺损的血管化过程,了解其修复长段管状负重骨缺损的血管化情况. 方法制备生物衍生骨作为支架材料,培养、诱导MSCs作为种子细胞,二者在体外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20只山羊双侧胫骨中段制备成20 mm长的骨-骨膜缺损模型,采取自身左右侧对照,实验侧(右侧)缺损处植入组织工程骨,对照侧(左侧)植入单纯支架材料,采用钢板内固定.术后2、4、6及8周用墨汁灌注透明标本及血管面积图像分析方法观察血管化过程,组织学观察血管形成及成骨情况. 结果术后2、4周,实验侧血管形成较对照侧少(P<0.05);术后8周,两侧均完全血管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侧于术后6、8周新骨形成逐渐增加,材料降解吸收较对照组快;对照侧术后8周材料孔隙内仍无明显新骨形成. 结论生物衍生骨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能够较快发生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成骨能力较单纯支架材料强. 相似文献
54.
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对犬污染性桡骨缺损的一期植骨修复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anti-infective 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ARBX)对犬污染性桡骨缺损的一期植骨修复的效果. 方法在重组合异种骨(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RBX)基础上,结合抗生素局部缓释技术,制备具有较强抗感染能力和较高成骨作用的ARBX.取成年杂种犬8只,于双侧桡骨中上段制成15 mm节段性骨缺损,在缺损处注入5×106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1 ml,静置15分钟后,于双侧缺损区分别植入ARBX、RBX,并用钢板固定.术后6个月对存活的6只犬进行取材,通过解剖学、X线片、组织学及细菌学检查,比较ARBX和RBX一期植骨修复犬污染性桡骨缺损的效果. 结果术后6个月,ARBX侧有5只完全修复,1只中央部3 mm缺损未修复,均无骨髓炎表现,标本细菌培养均为阴性.RBX侧有1只部分修复,5只未能修复,残留8~13 mm缺损,均有明显骨髓炎表现,标本细菌培养均为阳性. 结论 ARBX具有较高成骨活性和较强的抗菌能力,能够一期植骨修复细菌污染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55.
带皮岛游离腓骨骨皮瓣修复肿瘤切除后的上颌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Hidalgo(1989)首次报告利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以来,游离腓骨瓣在口腔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很快为头颈重建外科医师所接受. 相似文献
56.
人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从数量与功能两方面探讨人间充质干细胞(humanmesenchymalstemcells,hMSCs)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髂骨穿刺,梯度离心分离获得hMSCs,体外扩增培养;对第3代细胞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维生素C等成骨诱导培养,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表达和钙结节形成情况;诱导细胞与可吸收性复合支架材料体外构建复合体,植入裸小鼠皮下,对照组仅植入支架材料,术后3周取材检测骨钙素、Ⅰ型胶原表达。结果4ml骨髓含3.2×107~6.0×107个单个核细胞,培养3周收获hMSCs2.5×107~4.3×107;成骨诱导后,表达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阳性细胞数>50%,对照组<10%;诱导细胞与材料复合后植入体内仍然高表达骨钙素、Ⅰ型胶原。结论hMSCs能够满足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对种子细胞数量和功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57.
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骨粉构建工程化骨修复兔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骨粉复合构建的可塑形组织工程骨修补兔颅骨缺损后的形态学变化和成骨效果.方法2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n=20)、B(n=8)两组,手术在兔颅顶骨矢状缝两侧分别各建立一个直径1cm的圆形全层缺损,用两种方法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骨粉和藻酸钙凝胶、骨粉分别构建组成可塑形的组织工程骨复合材料,分别填补修复A组兔颅骨左右两侧的缺损,B组为空白对照组,通过大体、组织学、X线观察材料的形态变化、成骨情况,并对X线片和组织学切片进行评分.结果材料植入后,局部未见红肿、积液、渗出等异常反应.①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骨粉组修补后12周颅骨缺损基本被硬性组织所修复,镜下见修复材料大多被骨组织替代,骨粉基本被吸收,有块状凝胶残留其中,组织学评分为(5.50±1.00).X线片见兔颅骨缺损处有高密度骨痂影存在,布满整个缺损区,X线片评分为(3.25±0.95).②藻酸钙凝胶-骨粉组修补后12周部分颅骨缺损被硬性组织所修复,镜下见修复材料部分转变成骨组织,骨粉基本被吸收,有凝胶残留其中,组织学评分为(3.25±1.50).X线片见兔颅骨缺损处有高密度骨痂影存在,主要分布在缺损区的边缘部位,X线片评分(2.25±0.25).③空白对照组骨缺损主要被膜样纤维组织修复,在紧邻骨缺损边缘处有硬性组织形成,镜下见修复组织边缘有骨组织存在,中央大部为膜状致密纤维组织,组织学评分为(1.50±0.50),X线片仅见靠近骨缺损边缘的部位存在致密骨痂影,X线片评分为(1.00±0.57).结论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骨粉构建的可塑形组织工程骨可根据颅骨缺损的形态进行塑形填补,在体内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可达到对兔颅骨缺损的骨性修复,但部分藻酸盐凝胶吸收缓慢,手术后12周仍不能满意吸收. 相似文献
58.
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成形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成形术(Mosaicplasty)是近年来国外新兴的治疗骨软骨缺损的手术方法,在经过数年的研究与随访之后,其优势已逐渐显现出来.并被大众所接受。骨软骨缺损为软骨下骨与软骨面的复合型缺损,Mosaicplasty可一期同时重建坚强支撑的软骨下骨和正常结构的软骨。 相似文献
59.
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同种异体骨段 (关节 )移植重建四肢恶性肿瘤所致的大段骨缺损的方法、观察和疗效。方法 :应用内锁髓内钉、髋动力加压钢板、髁支持钢板等内固定器材和同种异体骨半关节或骨段移植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 18例 ,随访时间 13~ 2 4个月。结果 :15例植骨愈合 ,1例骨不连 ,1例肿瘤复发截肢 ,1例内固定松动而行更换固定 ,术后总优良率 83 3 3 %。感染、延迟愈合、内固定失败、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并发症。结论 :同种异体骨加合适内固定器械是一种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真臼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4月~2003年3月利用股骨头结构植骨、颗粒植骨重建真臼加真臼内移填补假臼造成的骨缺损、解决股骨头的覆盖,治疗由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原发性股骨头坏死造成髋臼移位的病人62例,随访56例,随访8~17个月,平均13.6个月,结果:按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5分,术后平均826分。X线片下2例异位骨化,2例植骨后密度减低,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髋关节脱位、坐骨神经损伤及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利用真臼重建技术较好的解决了全髋置换中恢复正常旋转中心及骨储量不足的技术难题,具有稳定髋臼、恢复正常传递负荷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