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2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540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87篇
口腔科学   700篇
临床医学   914篇
内科学   10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43篇
特种医学   2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718篇
综合类   1596篇
预防医学   140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451篇
  5篇
中国医学   147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骨缺损修复人造材料很多,有的价格高,结构力学和隔热不理想;有的价格便宜却异物反应重、手术费时,均给病人造成心理负担。目前找到一种价格便宜、术后异物反应轻、手术操作简单的修补材料是基层医院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高能量的四肢骨折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四肢骨折,尤其是四肢粉碎性骨折,若同时伴有大段骨缺损,复位困难,骨缺损难以靠植内完全矫正,同时有肢体短缩、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在治疗上缺乏良好的方法。我科2002年1月-2005年1月应用自行设计单侧外固定支架一次复位,同时行骨迁移术治疗四肢长骨骨缺损9例,取得满意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34.
各种生长因子传递方法使生长因子在局部骨缺损处发挥稳定而持续的作用,本文对载体系统和基因治疗两种方法来传递的生长因子,在局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5.
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远金  段军  柯雯昙  张欣 《中国骨伤》2006,19(7):411-4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技术对膝关节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对68例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35.1岁,采用关节清理后应用“微骨折”技术进行处理,即利用骨刀设计的特性和适度的锤击力量造成软骨下的骨组织微小骨折,刺激软骨生长。对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龄31.6岁,仅作关节清理术。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8.6个月,按Lysholm评分标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技术能够显著减轻关节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方法。  相似文献   
36.
带血管骨膜瓣移植修复烧伤坏死管状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带血管骨膜瓣移植修复烧伤坏死管状骨的可行性,试图为临床修复烧伤坏死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8月龄成年新西兰家兔20只,设一侧肢体的桡骨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采用同体对照法。实验组保留带血管的骨膜瓣,从桡骨中下段离断1.2cm桡骨,置沸水中煮沸30min冷却后原位回植,再行骨膜瓣移植包绕、固定。对照组按上述方法处理后不移植骨膜瓣。分别于术后2、4、6、8~10、12周摄X线平片,同时分别处死4~5只兔并取两侧桡骨行组织学切片检查。结果实验组:术后2~4周在骨坏死区见到明显的骨膜增生影像;术后6~8周见骨折断端连接征象,新生骨小梁形成并逐渐改建;术后8—10周可见网织骨普遍融合重建,形成板层,新的哈佛系统形成;术后12周新生骨结构更加成熟,骨折愈合。对照组:术后2周仍为死骨,骨坏死区无骨膜增生现象;术后4、6周未见骨折愈合征象;8周可见骨缺损;12周坏死骨完全溶解、吸收,骨缺损区清晰可见,骨缺损区被少许纤维组织充填。结论带血供的骨膜瓣能不断形成新生骨并爬行替代原坏死骨,使坏死骨获得再生,能很好地修复烧伤坏死的管状骨。  相似文献   
37.
To study the effect of vascularized fibulargraft on large defects of long bones and the monitoringmethod for the vascular status of the grafted fibula.  相似文献   
38.
软骨下骨钻孔术对兔软骨缺损修复的远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软骨缺损的修复过程 ,比较不同数目钻孔术对软骨缺损修复的远期效果。方法 用中国白兔 4 0只 ,在股骨髁关节面造成 6mm× 8mm全层软骨缺损 ,分别施行 10孔及 5孔钻孔术 ,孔径1mm ,于术后 12周及 13个月取材 ,做组织学及电镜观察 ,并进行评估。结果  (1) 12周时 10孔、5孔和对照组的修复组织中类透明软骨分别占 70 %、5 0 %、0 % ;13个月时 10孔、5孔和对照组的修复组织中类透明软骨分别占 90 %、10 0 %、0 %。 (2 )修复组织厚度 :12周时 10孔及 5孔组均明显高出毗邻软骨 ,且 10孔明显高于 5孔 ;13个月时 10孔与 5孔无显著性差异 ,且已接近毗邻软骨厚度。 (3)修复组织覆盖缺损的面积 :12周时 10孔 >5孔 >对照组 ;13个月时 10孔与 5孔无显著性差异 ,但二者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软骨下骨钻孔对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远期效果良好 ,能长期适应关节的生理运动和功能负重 ,10孔与 5孔的远期修复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9.
甲醛固定源同种异体骨移植材料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OBJECTIVE: To conduct an in vitro study to assess the preliminary possibility of using formalin-fixed, instead of fresh, human bone tissues for allografting. METHODS: Fresh cadaveric bone tissues were fixed by formalin for more than 6 months and dissected into 5 mmx5 mmx5 mm pieces and 5 mmx5 mmx40 mm sticks, followed by chemical treatments to prepare the allograft bone materials. When alls treatments were completed, the bone grafts were centrifuged and their properties and cellular compatibility assess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urrently used bone grafts clinically. RESULTS: The residual formaldehyde of the fixed allograft bone material was much below the controlled level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noted between the bone graft materials tested in regard to the chem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biocompatibility. CONCLUSION: This material we have prepared may meet the clinical demands for bone grafting, with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less chance for infection by pathological agents.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和纤维结合蛋白(FN)在引导性骨再生中的动态变化,探讨隔膜技术引导性骨再生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兔20只,桡骨中段截骨10 mm制备标准骨缺损模型;实验组(10只)在缺损处填充自体血凝块,并用胶原膜包绕固定,对照组(10只)不作任何处理;于术前和术后1、2、4、6、8、10周时耳静脉取血,以改良Gress法检测NO含量,以火箭免疫电泳法检测FN含量.结果:实验组NO峰时较对照组后移,FN水平在峰值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胶原膜引导性骨再生促进骨缺损修复机制与NO和FN的动态调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