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0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540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93篇
口腔科学   701篇
临床医学   914篇
内科学   10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43篇
特种医学   2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724篇
综合类   1602篇
预防医学   142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455篇
  6篇
中国医学   147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447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目的:观察膜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 bone regeneration,GBR)在颌骨囊肿术后对颌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型颌骨囊肿50例,囊肿大小为1.5 cm×1.5 cm~3.0 cm×3.0 cm,均采用颌骨囊肿摘除术治疗。术中将颌骨囊肿完整摘除,确认未与鼻底及上颌窦穿通后,将人工骨粉与自体静脉血混合充填入颌骨囊肿骨缺损区,再以生物膜覆盖,常规缝合切口。结果:术后2周拆线,除5例外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6个月复查全景片,充填材料复合体密度与颌骨密度趋于一致;术后1年,充填材料与周围颌骨生长完全融合,不能分辨,原囊肿区可见正常的骨小梁网纹结构。结论:GBR技术对修复小型颌骨囊肿术后的局部骨质缺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2.
背景:多肽水凝胶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可塑型性,能够与损伤部位很好的无缝隙结合,所以采用该材料作为支架是骨、软骨组织工程中一种可行的探索。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新型可注射多肽凝胶及成软骨生成因子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观察其修复效果。方法:首先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兔左侧膝关节处制备直径5 mm,深3 mm的全层骨-软骨缺损模型;右侧造模后空置作为对照。实验分为3组,单纯自组装多肽凝胶移植组,自组装多肽凝胶+成软骨因子组和自组装多肽凝胶+成软骨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采用的成软骨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1,地塞米松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三者混合后加入到自组装多肽凝胶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于处理后12周时处死动物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X射线摄片、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组织学评分评估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单纯自组装多肽凝胶移植在12周后显示出非常好的修复效果,可见番红O染色,Ⅱ型胶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以及组织学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P <0.05)。自组装多肽凝胶+成软骨因子组修复效果较好,与自组装多肽凝胶组相似,但其修复区域蛋白聚糖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自组装多肽凝胶+成软骨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修复效果不佳,12周未能完全修复缺损区域,与单纯自组装多肽凝胶组比较骨赘的形成有所增加。结果表明,单纯自组装多肽凝胶能够在原位修复骨软骨缺损并促进软骨修复,提示以自组装多肽凝胶支架移植有望提高目前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3.
目的 观察比较低温冷冻后的富血小板血浆(PRP)在兔颅骨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将15只体质量为2.5kg的健康新西兰雄性大白兔,沿兔颅顶中线制备3个骨缺损孔,分别植入-80℃低温冷冻自体PRP凝胶+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复合体(HAP/TCP),(实验孔)、生理盐水+HAP/TCP(空白孔)、新鲜自体PRP凝胶+HAP/TCP(对照孔),于术后4周、8周和12周时分别处死5只并通过大体观察、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及CT值测量等方法比较低温冷冻PRP对兔颅骨缺损修复的影响.结果 术后4周、8周时,实验孔及对照孔成骨质量明显优于空白孔,两组CT值均较空白孔高[术后4周时实验孔、对照孔、空白孔分别为(376.8±50.41)、(414±71.41)、(94.42±37.02),术后8周时分别为(750.46±91.26)、(682.22±111.53)、(444.04±4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4周、8周时实验孔CT值与对照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时,实验孔、对照孔和空白孔的成骨质量差异不明显,各孔间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经低温冷冻保存后仍然和新鲜PRP一样,具有早期促进骨缺损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4.
 目的:研究异种去抗原松质骨与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rhBMP-2)复合后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效能。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28处颌骨缺损完全随机分为3组:异种去抗原松质骨/rhBMP-2组(A组)、异种去抗原松质骨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A组和B组每组12处骨缺损,于4、8和12周分别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和新生骨量测定;C组共4处骨缺损于12周时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和HE染色。结果:X线显示,随着时间的增长,2组的植入骨逐渐降解吸收,由自体骨替代,A组较B组显著;C组12周时无法完成愈合。骨密度测量显示,随着时间的增长,A和B组的骨密度值增加,2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HE染色可见A组的新生血管、纤维组织和新生骨均较B组多;植入骨降解速度快于B组;A组新生骨面积大于B组(P<0.05)。结论:异种去抗原松质骨是rhBMP-2的良好载体;异种去抗原松质骨/rhBMP-2复合材料能持续成骨,可加速骨缺损修复的速度,是一种较好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95.
目的: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40只SPF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移植组、PRP组和联合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另外4组构建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分别为空白模型、自体骨软骨移植模型、PRP植入模型和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PRP植入模型。干预8周后,使用国际软骨修复学会(ICRS)组织学分级对软骨修复情况进行评价,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膝关节液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表达水平。结果:ICRS组织学分级显示,移植组、PRP组和联合组的骨表面、软骨矿化、基质和细胞分布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 <0. 05),且联合组的软骨矿化、基质和细胞分布评分亦均高于移植组和PRP组(P <0. 05)。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关节液中GSH和SOD水平明显降低,而MDA和8-OHdG明显升高(P <0. 05)。移植8周后,移植组上述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善(P> 0. 05),而PRP组和联合组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 <0. 05)。PRP组关节液中GSH和SOD水平明显高于移植组,而MDA和8-OHdG水平低于移植组(P <0. 05)。联合组MDA水平明显低于PRP组(P <0. 05)。结论:PRP能够明显改善关节氧化应激损伤,可有效促进关节软骨修复,有助于提高自体骨软骨移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6.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4):311-314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修饰掺锶磷酸钙(CPC)修复去卵巢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疗效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月龄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去卵巢术后12周后OVX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CPC组(CPC组)、BMP-2/CPC组(BCPC组)和BMP-2/Sr/CPC组(BSCPC组),随后制作缺损模型并植入相应材料治疗。8周后取双侧股骨进行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和组织学检测。同时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缺损部位Notch 1、CBF 1、Jagged 1和RUNX-2的蛋白表达改变。结果:Micro-CT和HE切片显示,与Con组相比,BSCPC组和BCPC组缺损部位较多的新形成骨组织充填,缺损区被修复较多,但是可见较多的生物材料残留。与CPC组或BCPC组相比,BSCPC组缺损部位从缺损边缘到中心均可见大量的骨组织形成,可见较多成熟骨组织,只有较少的生物材料残留。定量结果显示CPC组、BCPC组和BSCPC组微结构参数BV/TV、Tb.Th、Tb.N高于Con组,而Tb.Sp低于Con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CPC组、BCPC组和BSCPC组Notch 1、CBF 1、Jagged 1和RUNX-2蛋白表达上调。结论:BMP-2修饰CPC能有效修复去卵巢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且可能通过Notch信号通路激活和RUNX-2表达上调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7.
目的:研究腓骨瓣重建上颌骨术后腓骨瓣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初步分析影响腓骨瓣位置变化的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上颌骨腓骨瓣重建的患者,根据患者修复颧上颌支柱的方式,分为钛板支柱组和骨支柱组。使用软件将术后1周与术后1年的CT进行三维重建,对齐术后1周及术后1年的上颌骨模型,获得腓骨瓣长轴的单位方向向量,根据单位方向向量坐标计算角度改变并记录位置改变方向。结果:3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术后1周与术后1年时,在X-Y平面上腓骨瓣长轴与X轴的夹角分别为95.65°±53.49°和95.53°±52.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X-Z平面上的夹角分别为 96.88°±69.76°和95.33°±6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7)。钛板支柱组和骨支柱组用于修复牙槽突的腓骨瓣长轴在X-Y平面上的角度变化分别为3.23°±3.93°、1.94°±1.78°,在X-Z平面上的角度变化分别为 6.02°±9.89°、3.27°±2.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X-Y平面上用于修复前牙牙槽突、后牙牙槽突、颧上颌支柱的腓骨瓣长轴变化分别为3.13°±3.78°、2.56°±3.17°、5.51°±4.39°,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在X-Z平面上分别为4.94°±4.75°、5.26°±10.25°、6.69°±6.52°,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瓣主要的位置偏移方向均为向内侧、上方偏移。结论:术后1年与术后1周相比,腓骨瓣在矢状平面上的位置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变化不明显;腓骨瓣位置的改变主要以向内侧、上方偏移为主。  相似文献   
198.
目的探讨微囊化骨碎补总黄酮(AFDR)预处理转CNTF成肌细胞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前期研究中的低浓度AFDR含药血清联合成骨诱导剂预处理转CNTF成肌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微囊化处理待移植。24只新西兰大白兔行桡骨缺损造模,根据处置条件随机均分为Ⅰ、Ⅱ、Ⅲ、Ⅳ组(n=6),Ⅰ组为AFDR预处理转CNTF成肌细胞微囊与负载BMP的HA凝胶组,Ⅱ组为转CNTF基因成肌细胞微囊与负载BMP的HA凝胶组,Ⅲ组为仅负载BMP的HA凝胶组,Ⅳ组为仅注入HA凝胶组,植入后8、12 w取标本大体观察,12 w后组织学染色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微囊化细胞存活率良好,不影响药物和转基因细胞的活性;移植后各组实验动物存活良好,未发现全身及骨缺损局部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标本大体观察及病理组织HE染色显示Ⅰ、Ⅱ组均能够很好地修复兔桡骨缺损,可见新生骨及大量骨痂形成,而Ⅲ组和Ⅳ组修复后较差。结论中药预处理转染CNTF基因成肌细胞和BMP的复合移植物有较强的骨愈合能力,可为桡骨缺损修复提供更多的材料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9.
李凤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28(2):126-127,I0001
口腔即刻种植已成为口腔种植学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文本对即刻种植的骨质骨量要求,微创拔牙术,植入后周围骨缺损的处理,修复时机等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0.
目的:评价生物玻璃/纳米羟基磷灰石(nHA/BG)涂层与Bio-Oss骨粉在种植体骨缺损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方法:选取6只Beagle犬,拔除两侧下颌前磨牙。3个月后预备种植窝,同时颊侧制造裂隙状骨缺损(2.25 mm×3 mm×4 mm)。按照分组植入种植体和骨粉,A组为nHA/BG+Bio-Oss,B组为nHA/BG+血凝块愈合,C组为微米级HA+Bio-Oss。术后2周、处死前2周和3 d分别进行四环素、钙黄绿素和茜素红荧光标记。术后8周和16周处死动物,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测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骨-种植体结合率(BIC)在8周时分别为30%、18%、21%,16周时分别为61%、53%、46%;缺损区新骨面积(RA)在8周时分别为(2.1±0.6)mm3、(1.4±1.0)mm3、(0.6±0.1)mm3,16周时分别为(4.2±0.7)mm3、(2.2±1.2)mm3、(1.2±0.6)mm3。各组8周与16周的BIC和RA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8周时,A、C 2组的BIC和RA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16周时,A、B 2组的RA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种植体周围2.25 mm骨缺损区,nHA/BG涂层能促进种植体-Bio-Oss替代骨-骨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