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8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319篇
耳鼻咽喉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9篇
口腔科学   1218篇
临床医学   306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92篇
综合类   1664篇
预防医学   24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33篇
  9篇
中国医学   1553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454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397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应用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对西双版纳产绞股蓝总皂苷的吸附与解吸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西双版纳产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用柱层析法研究HPD100大孔吸附树脂柱对绞股蓝总皂苷的吸附性能以及洗脱参数.结果:西双版纳产绞股蓝总皂苷含量较高,为6.55%,绞股蓝总皂苷比吸附量达30.3mg/g,50%乙醇的解吸率为83.05%,绞股蓝总皂苷纯度可达84.18%.  相似文献   
72.
研究通用粘接剂及氧化锆处理剂Z-Prime Plus(ZPP)对氧化锆粘接强度的影响.96个氧化锆瓷块随机分成3组,每组分两个亚组,分别进行喷砂及喷砂+ZPP处理后与相应的粘接剂粘接.各亚组随机抽取8个试件于37 ℃水中水浴24 h,剩余试件于沸水中水浴72 h后测试剪切强度.两种通用粘接剂粘接强度高于Panavia F;三种粘接材料喷砂+ ZPP处理下粘接强度耐久且高于喷砂处理;通用粘接剂与ZPP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氧化锆粘接效果.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D101树脂对红景天黄酮的分离纯化的影响,绘制一级、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分析红景天黄酮吸附动力学特性提供数据.方法 以红景天黄酮的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考察上样量、料液质量浓度、温度、pH、解吸剂对树脂D101分离纯化红景天黄酮的影响.通过Langmuir、Freudian这两种方程式的相关系数来表现吸附动力学.结果 上样量为32 mL,料液质量1.22 g/L,温度为40℃,pH为偏碱性条件,解吸剂乙醇的体积分数80%.结论 D101树脂对红景天黄酮具有较好的分离纯化效果,优选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4.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山楂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山楂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山楂样品溶液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多个工艺参数。结果D101型大孔树脂对山楂的总黄酮有良好的吸附,其吸附分离工艺条件的药液浓度为0.1g.ml-1、pH3~4,上样量为4倍柱体积,以1m l.min-1吸附速率进行吸附,4.5倍柱体积的80%乙醇洗脱效果最佳。结论方法简单易行,分离效果良好,适于山楂中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75.
银杏叶中有效成分提取最优化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已有的对银杏叶的提取方法,结合树脂吸附生产工艺的优点,运用乙醇-树脂吸附法,提取银杏叶萜类内酯及其黄酮,研究结果显示乙醇-树脂吸附法运用于银杏叶有成本低、回收率高、有机溶剂残留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6.
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修复磨牙1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个牙体严重缺损的磨牙进行桩核冠修复,用玻璃纤维增强型 复合树脂作桩核,以钛合金烤瓷全冠修复牙体缺损.结果:31例修复患者中除有1个桩松动、脱落,无核松动、脱落,成功率96.77%.结论: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在后牙牙体缺损的修复中,能满足临床要求,但仍需进行长期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包膜活性炭对血液中甲胺磷的清除效率,并与HA230树脂比较。方法采用包膜活性炭吸附柱对中毒血样进行灌流吸附,将吸附后血样经乙酸乙酯萃取后,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并计算清除率。结果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为0.05ng,低、中、高三种浓度的加标回收率为92.9%~102.3%,相对标准偏差为4.92%~9.17%。灌流吸附后血中毒物的清除率为92.6%~98.3%。结论用包膜活性炭吸附剂进行血液的灌流吸附,能清除大部分毒物,迅速降低血中甲胺磷浓度。对抢救重度甲胺磷中毒的危重病人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8.
微波辐射聚合对树脂义齿基托孔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微波辐射聚合对树脂义齿基托孔隙的影响。方法:用4种不同的聚合方法2种树脂基托材料制作3种规格的标准试样120件,分为MH1、MH2、MH3和CH四组,每组每种材料和厚度规格的试样各5件。每试样截取3个测试面,用计算机显微摄影方法采集孔隙图像,记录孔隙的密度数据,统计分析。4种聚合方法分别是:实验组为3种不同的微波辐射聚合方法(Microwave Heating treatment,MH)即①MH1:162W,12 min分次间歇辐射;②MH2:162W,12 min持续辐射;③MH3:900W,3 min持续辐射;对照组选用传统水浴聚合方法(Conventional Heating treatment,CH)即(74±1)℃,12 h水浴恒温。2种材料即传统树脂(Conventional Resin,CR)和微波专用树脂(Microwave special design Resin,MR)。3种规格的试样分别为40 mm×10 mm×2 mm,40 mm×10 mm×4 mm和40 mm×10 mm×6 mm。结果:不同聚合方法,不同材料和不同厚度因素所得树脂试样的孔隙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聚合=3826.40,P〈0.0001;F材料=27.13,P〈0.0001;F厚度=37.81,P〈0.0001)。MH1与CH组两者之间试样的孔隙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1,P=0.5209)。MH2,MH3与CH组以及MH1,MH2,MH3组两两之间试样的孔隙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MH2与CH=825.64,FMH3与CH=8661.88,FMH1与MH2=789.30,FMH2与MH3=4139.03,P值均小于0.0001)。2 mm,4 mm和6 mm试样的孔隙密度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与4=27.37(P〈0.0001),F2与6=74.50(P〈0.0001),F4与6=11.56(P=0.0010)]。聚合方法与材料(F=9.47,P〈0.0001),聚合方法与厚度(F=84.56,P〈0.0001),聚合材料与厚度(F=4.00,P=0.0213)两两之间均有交互作用。结论:微波低功率、短时间、间歇辐射可使树脂基托孔隙密度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79.
李日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8):1059-1059
<正>本文采用玻璃离子垫底,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190例,220个患牙,随访观察,疗效满意。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门诊楔状缺损患者190例,共220个患牙,其中男110例,女80例,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者23岁,前牙82个,占37.3%,磨牙及前磨牙138个,占62.7%。选择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包膜活性炭和HA230树脂对丙溴磷的灌流清除率,并比较其清除效果。方法分别用包膜活性炭和HA230树脂对中毒血样进行灌流吸附,将吸附后血样经乙酸乙酯萃取后,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并计算清除率。结果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为0.8ng,低、中、高3种浓度的加标回收率为95.1%~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1.11%~10.97%。灌流吸附后血中丙溴磷的清除效率在包膜活性炭为78.2%~85.8%,在HA230吸附树脂为84.5%~93.8%。结论用包膜活性炭和HA230树脂吸附剂进行血液灌流,均能迅速降低血中丙溴磷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