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0433篇 |
免费 | 14461篇 |
国内免费 | 398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37篇 |
儿科学 | 2246篇 |
妇产科学 | 2061篇 |
基础医学 | 5170篇 |
口腔科学 | 1167篇 |
临床医学 | 32203篇 |
内科学 | 19451篇 |
皮肤病学 | 989篇 |
神经病学 | 6145篇 |
特种医学 | 396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77篇 |
外科学 | 11323篇 |
综合类 | 60942篇 |
预防医学 | 38527篇 |
眼科学 | 1345篇 |
药学 | 22216篇 |
872篇 | |
中国医学 | 6742篇 |
肿瘤学 | 1230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1篇 |
2024年 | 5116篇 |
2023年 | 9472篇 |
2022年 | 10424篇 |
2021年 | 13325篇 |
2020年 | 10249篇 |
2019年 | 7763篇 |
2018年 | 3834篇 |
2017年 | 6118篇 |
2016年 | 6557篇 |
2015年 | 7045篇 |
2014年 | 11517篇 |
2013年 | 11150篇 |
2012年 | 12690篇 |
2011年 | 12564篇 |
2010年 | 11396篇 |
2009年 | 10104篇 |
2008年 | 11787篇 |
2007年 | 9151篇 |
2006年 | 8447篇 |
2005年 | 8814篇 |
2004年 | 8180篇 |
2003年 | 7174篇 |
2002年 | 5631篇 |
2001年 | 4448篇 |
2000年 | 3417篇 |
1999年 | 2669篇 |
1998年 | 2061篇 |
1997年 | 1768篇 |
1996年 | 1395篇 |
1995年 | 1300篇 |
1994年 | 965篇 |
1993年 | 590篇 |
1992年 | 513篇 |
1991年 | 452篇 |
1990年 | 309篇 |
1989年 | 265篇 |
1988年 | 59篇 |
1987年 | 55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广义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其中,心房颤动及室速/室颤相关的心源性猝死危害最大,而这两类心律失常都具有可控的危险因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本文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提出7项证据最充分的危险因素,以指导医护人员对相关患者进行综合管理,通过充分的一级、二级预防,降低房颤及猝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随着腔镜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GIST的疗效及预后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6年6月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76例GI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包括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组)及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及预后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t分别为6.910、5.721、5.881、4.344,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16%,低于开腹组的34.21%(χ2=4.659,P<0.05)。腹腔镜组术后24h皮质醇(Cor)、白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低于开腹组(t分别为4.442、6.498、5.129,P<0.05)。腹腔镜组术后复发率为5.84%,开腹组为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因GIST死亡者。结论腹腔镜治疗胃肠间质瘤短期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远期预后与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63.
目的:旨在分析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疗效以及其影响因素,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康复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2月30日~2016年12月30日接受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73名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同期具有可比性的75名患者作为对照组。针对73名实验组患者的各项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achman实验: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患者阳性率逐年升高(P0.05),理疗患者阳性率逐年升高(P0.05);Lysholm评分术后6个月无显著差异(P0.05);Lysholm评分术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差异显著(P0.05),且关节镜治疗效果好于理疗。对73名患者的相关因素Spearman分析发现:功能恢复与文化程度成正相关,与年龄成负相关,与婚姻状况和性别相关性较小。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式是可行的,长期观察疗效肯定,文化程度、年龄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究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15~2016期间某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性上消化出血患者临床诊疗资料,找出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对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患有胃溃疡、出血性胃炎、肠溃疡、胃癌等疾病的病患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而不合理饮食习惯、疲劳过度、饮酒过量、心理和药物等都是导致该疾病出现的诱因。在上述80例病患中,男性患者比例要高于女性;青年患者比例要高于中年与老年,差异十分显著(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由出血性胃炎引起,男性和青年患者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医院诊治的COPD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和干扰素(IFN-α、IFN-γ)的水平变化。结果 72例COPD患者中有33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45.83%;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住院时间长、合并症种类多、滥用抗菌药物和机械性通气是CO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肺部感染患者的IL-1β、IL-4、IL-6、IL-8、IL-10指标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P均0.05);肺部感染患者的TNF-α、TNF-β、IFN-α、IFN-γ水平变化与非感染患者存在差异(P均0.05)。结论导致CO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高龄、较长的住院时间、合并症多于两种、抗菌药物的滥用和机械性通气、感染患者的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及干扰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对于具备高危因素的COPD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时应根据微生物监测和药敏试验结果而进行选择,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和次数,临床检测上述血清因子指标水平对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急诊剖宫产自决定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DDI)对母儿预后的影响,并分析DDI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实施Ⅰ类剖宫产术的1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7月-2016年7月未采取缩短DDI措施的患者77例为对照组,2016年8月-2017年7月采取缩短DDI措施的患者52例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影响DDI的因素及DDI对新生儿及产妇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1min Apgar评分<7分、5minApgar评分<7分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DI第一阶段(即决定手术至开始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DDI可改善新生儿预后,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降低DDI。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宫颈癌筛查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妇女门诊随访管理、转归和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武警吉林总队医院门诊进行宫颈癌筛查符合条件并有完整资料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调查问卷,填写相关信息,所有病例每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3年。随访期间均行HR-HPV、TCT和/或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及病理检查。结果 HR-HPV持续感染率为32.14%,自然清除率为67.86%。HR-HPV持续感染与年龄、性伴侣个数、生殖道炎症、最初病毒载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是否吸烟、初次性生活年龄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共有15例发展为CIN,占8.92%(15/168),其中CINⅠ5例、CINⅡ7例、CINⅢ3例;CINⅠ5例均继续随访;CINⅡ~Ⅲ10例均行手术,且均为HR-HPV持续感染者。术后随访1年,治疗后病毒载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HR-HPV转阴率为80.00%(8/10)。结论年龄较大、性伴侣数目多、生殖道各种炎症或高病毒载量者具有更高的HR-HPV持续感染率,应予以适当治疗并建立门诊定期随访管理。对于无症状、低病毒载量的HR-HPV感染者应密切随访,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LDVT)的发病情况、影响因素及有效干预措施,提高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13年3月-2016年3月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LDVT的68例及术后未发生LDVT的24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年龄>40岁、肥胖、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输血、手术时间长、体位不适等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恶性肿瘤患者中子宫内膜癌术后LDVT的发生率最高,低蛋白血症、手术范围、合并慢性疾病与LDVT发生无相关关系(P>0.05),术前补液可有效地预防LDVT。结论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妇科肿瘤患者,术前术后应充分评估,加强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重度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特征及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2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重度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B、C 3组,其中A组(22例)行双面蓝光治疗,B组(42例)行光疗与白蛋白联合治疗,C组(22例)行光疗、白蛋白与换血疗法联合治疗,对86例患儿病因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度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主要有溶血性疾病(34.88%)、外源性母乳性黄疸(17.44%)及继发感染(19.77%);A组治愈21例,治愈率为95.45%;B组治愈42例,治愈率为100.00%;C组治愈21例,治愈率为95.45%,各组治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胆红素脑病多由继发感染、溶血疾病及围生因素等导致,且在痉挛期的新生儿死亡率较高(13.33%)。结论重度新生儿黄疸的病因较多,通过定期检测其黄疸水平,有助于预防与控制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