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738篇 |
免费 | 6381篇 |
国内免费 | 470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97篇 |
儿科学 | 1528篇 |
妇产科学 | 969篇 |
基础医学 | 7415篇 |
口腔科学 | 857篇 |
临床医学 | 17144篇 |
内科学 | 10910篇 |
皮肤病学 | 1167篇 |
神经病学 | 2568篇 |
特种医学 | 334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5篇 |
外科学 | 5414篇 |
综合类 | 35478篇 |
预防医学 | 13114篇 |
眼科学 | 925篇 |
药学 | 16647篇 |
252篇 | |
中国医学 | 10227篇 |
肿瘤学 | 44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805篇 |
2023年 | 3323篇 |
2022年 | 3862篇 |
2021年 | 4830篇 |
2020年 | 4023篇 |
2019年 | 3076篇 |
2018年 | 1641篇 |
2017年 | 2688篇 |
2016年 | 3073篇 |
2015年 | 3533篇 |
2014年 | 5475篇 |
2013年 | 5332篇 |
2012年 | 6998篇 |
2011年 | 7385篇 |
2010年 | 6691篇 |
2009年 | 6481篇 |
2008年 | 7008篇 |
2007年 | 6357篇 |
2006年 | 6228篇 |
2005年 | 6783篇 |
2004年 | 5426篇 |
2003年 | 5542篇 |
2002年 | 4272篇 |
2001年 | 4088篇 |
2000年 | 2860篇 |
1999年 | 2444篇 |
1998年 | 2192篇 |
1997年 | 1868篇 |
1996年 | 1582篇 |
1995年 | 1350篇 |
1994年 | 1138篇 |
1993年 | 698篇 |
1992年 | 639篇 |
1991年 | 638篇 |
1990年 | 530篇 |
1989年 | 493篇 |
1988年 | 144篇 |
1987年 | 122篇 |
1986年 | 95篇 |
1985年 | 62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对中晚期直肠癌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B超诊断与螺旋CT扫描诊断,对比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果对比:螺旋CT检测所获得的分期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B超检测,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螺旋CT扫描来诊断中晚期直肠癌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能够准确判断直肠癌发展到了哪一阶段,进而得到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小鼠肝纤维化-肝细胞癌进程的影响,并探讨Sal B经由p Smad3C/p21介导的抑癌信号、p Smd3L/PAI-1/c-Myc介导的促肝纤维化-肝癌信号转换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100只,随机分组,DEN诱导小鼠肝纤维化-肝细胞癌模型,不同剂量Sal B(15、30mg·kg-1·d-1,ig)及阳性药秋水仙碱(0.2 mg·kg-1·d-1,ig)干预。于造模第12周、第16周分批处死小鼠,肝脏活检,苏木精-伊红(HE)染色、Van Gieson(VG)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特征,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p Smad3C、p S-mad3L、p2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及c-Myc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肝脏表面光滑、质地柔软,模型组第12周时肝脏表面粗糙、质地变硬,第16周时肝脏表面可见弥漫性结节、质地坚硬;而丹酚酸B干预组以上病变明显改善。HE及VG染色显示,正常组肝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第12周时肝组织炎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形成假小叶结构;第16周时肝小叶结构紊乱,细胞核变大、分裂相增多、异型性明显;Sal B干预组肝组织病变程度明显减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正常组肝组织中p Smad3C、p Smad3L、PAI-1表达均较少,p21、c-Myc几乎不表达;模型组第12周时肝组织中p Smad3C无明显变化,p S-mad3L、PAI-1、p21表达增多,第16周时p Smad3C、p Smad3L、p21、PAI-1、c-Myc表达皆有增加;而Sal B干预组第12周时p Smad3C、p21表达明显增加,p Smad3L、PAI-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第16周时p Smad3C表达明显增加,p21几乎无变化,p Smad3L、PAI-1、c-Myc表达明显降低。结论Sal B延缓DEN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肝细胞癌进程,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 Smad3C/p21、p Smad3L/PAI-1/c-Myc信号转换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究阿利吉仑对高血压肾病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磷脂酰肌醇激/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微渗泵灌注血管紧张素Ⅱ制备高血压小鼠肾病模型。按照体重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灌胃阿利吉仑12. 5,25. 0,50. 0 mg·kg-1)与对照组(卡托普利30 mg·kg-1),每组15只;造模后给药,每日1次,连续灌胃2周。以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肾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磷脂酰肌醇激酶-3(PI3K)、蛋白激酶B(Akt) mRNA表达;以免疫印迹法测定Irs2、PI3K、Akt与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给药4周,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和高剂量实验组的PI3K mRNA表达分别为1. 14±0. 21,0. 34±0. 08,1. 07±0. 23和0. 96±0. 22;这4组的Akt mRNA表达分别为1. 23±0. 27,0. 45±0. 13,1. 05±0. 16和0. 91±0. 1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或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这4组的小鼠肾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 29±0. 06,1. 06±0. 13,0. 31±0. 06和0. 37±0. 08,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或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阿利吉仑对高血压小鼠肾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4.
江秀龙雷惠新汪银洲张旭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12):1432-1435
目的研究c-Jun氨基端激酶(JNK)特异性抑制SP600125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性蛋白Beclin1、髓样细胞白血病基因-1(Mcl-1)蛋白和B淋巴瘤-2基因相关X(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体重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均采用线拴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模型,脑缺血1 h再灌注72 h。造模前,实验组先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3μg·μL^(-1)SP600125溶液10μL,1 h后进行MCAO制模。以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测定MCAO后JNK与Beclin1的表达;以免疫印迹法测定MCAO后JNK、Beclin1、Mcl-1和Bax蛋白表达。结果给药后,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的JNK条带光密度值分别是0.11±0.05,0.83±0.03,0.56±0.04;这3组的Beclin1条带光密度值分别为0.14±0.04,1.77±0.05,0.86±0.05;这3组的Mcl-1条带光密度值分别为0.17±0.03,0.79±0.04,1.46±0.05;这3组的Bax条带光密度值分别为0.26±0.05,1.15±0.06,0.47±0.04。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JNK、Beclin1、Mcl-1和Bax值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JNK、Beclin1和Bax值均明显下降而Mcl-1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通过抑制JNK可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后Bax与Beclin1的表达、上调Mcl-1蛋白表达,推测JNK可能参与调节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自噬。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极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15例确诊支气管哮喘的儿童为实验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T细胞百分数。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经检验各组(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哮喘发作1~3d内的患儿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水平表达与正常儿童无差异。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血糖、血脂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50例DR患者进行研究。根据视力分级标准分为三个组:盲组(n=28),低视力组(n=80),低视力以上组(n=142)。比较各组患者FPG、HbAlC、TC、TG、LDL-C、HDL-C、LDL-C/HDL-C、ApoB、ApoA1、ApoB/ApoA1水平,对FPG、HbA1C、LDL-C/HDL-C及ApoB/ApoA1与DR患者视力损害进行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TC、T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视力以上组相比,盲组和低视力组FPG、HbAlC、LDL-C、LDL-C/HDL-C、ApoB、ApoB/ApoA1更高,HDL-C、ApoA1更低(P<0.05);盲组FPG、HbAlC、LDL-C、LDL-C/HDL-C、ApoB、ApoB/ApoAl显著高于低视力组,HDL-C、ApoA1显著低于低视力组(P<0. 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FPG、HbAlC、LDL-C/HDL-C、ApoB/ApoA1比值与DR患者视力损害均呈正相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FPG、HbAlC、LDL-C/HDL-C、ApoB/ApoA1均是DR患者视力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PG、HbAlC、LDL-C/HDL-C、ApoB/ApoA1与DR患者的视力损害有密切关系,通过监测这些指标有利于DR患者视力损害的预测,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相关临床资料,探讨常见血液相关指标对DLBCL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世纪坛医院收治的45例初治DLBCL患者临床资料,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PLT)、Hans分型、血红蛋白水平(HG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LT、Han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DLBCL独立预后因素。性别、年龄、初诊原发部位、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Neu#)、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Ly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比值(PLR)、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LT≤209×10^9/L,Hans分型为非生发中心型,HGB≤100g/L,ALB<40g/L可能是DLBCL不良预后因素。PLT、Hans分型可作为DLBCL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9.
30.
《中国医药指南》2018,(3)
目的分析对比多普勒彩超和B超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检测效果。方法抽取来我院治疗的54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54例患者均实施多普勒彩超和B超检查,比较多普勒彩超和B超检查的检出结果。结果 54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经多普勒彩超检查显示,有48例患者被确诊,其确诊率为88.89%,总检查项目为40个;经B超检查显示,有30例患者被确诊,其确诊率为55.56%,总检查项目为20个;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可得,组间确诊率以及总检查项目所占比例的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采取多普勒彩超和B超检查均具有一定的检出效果,但多普勒彩超的检出结果显著优于B超检查,临床意义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