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28篇 |
免费 | 169篇 |
国内免费 | 32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篇 |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19篇 |
基础医学 | 407篇 |
口腔科学 | 59篇 |
临床医学 | 216篇 |
内科学 | 328篇 |
皮肤病学 | 20篇 |
神经病学 | 117篇 |
特种医学 | 10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194篇 |
综合类 | 1102篇 |
预防医学 | 488篇 |
眼科学 | 53篇 |
药学 | 36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45篇 |
肿瘤学 | 1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93篇 |
2014年 | 143篇 |
2013年 | 178篇 |
2012年 | 233篇 |
2011年 | 234篇 |
2010年 | 195篇 |
2009年 | 220篇 |
2008年 | 213篇 |
2007年 | 243篇 |
2006年 | 237篇 |
2005年 | 270篇 |
2004年 | 241篇 |
2003年 | 219篇 |
2002年 | 169篇 |
2001年 | 165篇 |
2000年 | 141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是在糖尿病模型上建立起来的,包括啮齿类和灵长类等多种自发性遗传性动物模型、诱发性动物模型和转基因动物模型。各种类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在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学变化等多方面与人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特征。应用这些模型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学改变、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本就近20年来各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2.
Daniel M Albert Amit Kumar Stephen A. Strugnell Soesiawati R. Darjatmoko Janice M. Lokken Mary J. Lindstrome Sarit Patel 刘敬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2005,17(2):F0003-F0003
目的:研究维生素D类似物1,25-(OH):16-ene-25-yne维生素D3(16,23-D3)和1-α羟基维生素D2(1α-OH—D2)在抑制大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体的生长和在一种转基因模型中长期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63.
64.
65.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人肺癌抑癌基因-1(TSLC1)骨肉瘤细胞系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脂质体转染的方法 将真核表达载体pCI-TSLC1稳定转染至MG63细胞系,经克隆化培养以及G418筛选,获得了1株稳定高表达TSLC1蛋白的细胞系.对其表达的蛋白性质进行了鉴定,对其分泌动态、细胞纯度、遗传稳定性、外源基因整合等生物学特性做了鉴定.结果 获得高表达TSLC1的稳定细胞系,命名为M8T.生物学性状研究结果 表明该转基因细胞系纯度好,遗传性状稳定,抽提细胞RNA进RT-PCR,扩增到与预期结果 大小一致的DNA片段,说明TSLC1基因成功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细胞系无细菌和霉菌污染.结论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TSLC1的骨肉瘤细胞系M8T.该细胞系遗传性质稳定,为进一步研究抑癌基因TSLC1在骨肉瘤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杜颖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11):666-666
法国学者对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早期转基因小鼠肺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PAI-1过度表达的转基因(PAI-1Tg)小鼠与野生型(WTt)小鼠肺组织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没有差别。但:PAI-1Tg小鼠肺组织表现为纤维蛋白沉积,而CD25^+淋巴细胞浸润不明显。 相似文献
67.
目的:实验旨在克隆大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CDS区基因全长,并将其于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相连接,构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实验于2007-03/06在苏州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克隆载体PMD18-T-vector(takara):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由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叶建新博士惠赠:大肠杆菌TOP10购自英俊公司:清洁级新生一两天SD大鼠2只.②实验过程及评估:体外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心室肌细胞.Trizol法抽提心室肌细胞总m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反转录获得总的cDNA,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扩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基因的CDS区片断全长.将扩增出来的基因片断和克隆载体PMD18-T-vector连接,转化TOP10感受态细菌,阳性克隆经电泳,质粒聚合酶链反应和酶切等鉴定正确后送去测序确认.测序正确后抽重组质粒,bgl Ⅱ和pst Ⅰ同时双酶切PMD18-T-FGF-2和PIRES2-EGFP,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片段和线性PIRES2-EGFP空质粒载体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进行连接,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结果:①成功培养出了形态典型的SD大鼠的心室肌细胞.②所获的大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DNA序列与GeneBank中收录的大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序列完全一致.③PIRES2-EGFP-bFGF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测序表明,成纤维生长因子2成功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之中.结论:实验成功克隆了大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基因全长,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为转基因细胞制备和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8.
张建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1):6228-6232
目的:观察微囊化转大鼠脑啡肽原基因(pENK)细胞移植对慢性脊神经压榨性损伤大鼠的镇痛效应.
方法:实验于2006-03/2007-04在郑州大学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方法: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获得大鼠pENK基因,Hind Ⅲ,ClaⅠ双酶切后,同相应双酶切的pLNCX2载体大片段连接,构建成pENK基因反转录病毒载体pLNCX2-Enk,然后用脂质体法将该载体转染PT67细胞,G418筛选,获得携带pENK基因高滴度反转录病毒产毒细胞系.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包埋后,进行体外培养,定期检测微囊化细胞活性和pENK分泌量变化.同时,将转基因细胞移植于慢性脊神经压榨性损伤大鼠的蛛网膜下腔.②实验分组:SD大鼠60只,其中53只按照Bennett和Xie法制作大鼠慢性左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模型,其中42只造模成功.术后1周,将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6只: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移植组、空囊移植组和阴性对照组.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移植组、空囊移植组分别植入微囊化细胞悬液80 μL(约300个微囊)、空微囊悬液80 μL(约300个空囊),阴性对照组不注射任何悬液.③实验评估:术后2周和8周行甲醛实验,在大鼠一侧后爪掌侧皮下注射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醛50 μL,观察其注射后1 h内的痛反应.采用Abbott等所推荐的以缩腿及舔爪时间之和作为行为学反应的指标.注射甲醛后,立即记录大鼠1 h内每5 min的缩腿及舔爪时间.
结果:①术后2周甲醛实验:空囊移植组第一时相的急性痛阶段(注射后5 min)和第二时相的慢性痛阶段(注射后41~45 min)大鼠的缩腿及舔爪时间都少于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移植组(P<0.01).而在静息期,3组大鼠的缩腿及舔爪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8周甲醛实验:3组大鼠的痛觉行为都呈明显的双时相反应.除了静息期(注射后5~15 min),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移植组在各时间点上大鼠的缩腿及舔爪时间均低于空囊移植组(P<0.05).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缩腿及舔爪时间在第一时相的急性痛阶段和第二时相的慢性痛阶段都低于空囊移植组(P<0.05).
结论:微囊化转pENK基因细胞移植对慢性神经痛大鼠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有望成为运动员慢性疼痛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