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92篇
  免费   592篇
  国内免费   726篇
耳鼻咽喉   87篇
儿科学   142篇
妇产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1067篇
口腔科学   1020篇
临床医学   2076篇
内科学   631篇
皮肤病学   141篇
神经病学   174篇
特种医学   4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737篇
综合类   3087篇
预防医学   1273篇
眼科学   626篇
药学   1310篇
  5篇
中国医学   492篇
肿瘤学   238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527篇
  2013年   552篇
  2012年   750篇
  2011年   859篇
  2010年   837篇
  2009年   761篇
  2008年   1259篇
  2007年   884篇
  2006年   712篇
  2005年   835篇
  2004年   570篇
  2003年   482篇
  2002年   399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01.
背景:陶瓷材料因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与口腔组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高度美观性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良好的磨损性能对修复体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口腔修复陶瓷材料磨损性能机制及临床研究,以期为临床选择适宜的陶瓷材料提供思路。方法:应用计算机在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在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涉及口腔修复陶瓷材料磨损性能的相关研究。英文检索词为“dental ceramic material,wear property”,最终共纳入36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全瓷材料自身耐磨性均高于树脂陶瓷复合材料,全瓷材料中氧化锆陶瓷磨损性能最佳,美学性能较弱。②玻璃陶瓷中氧化锆加强型硅酸锂玻璃陶瓷磨损性能较好,但应用时间较短,长期疗效还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③树脂陶瓷复合材料中树脂纳米陶瓷材料磨损性能优于聚合物渗透陶瓷。④在后牙区全冠修复可选择氧化锆陶瓷,前牙区全冠修复可以根据患者的美学需求选择高透性氧化锆陶瓷或玻璃陶瓷。⑤贴面、嵌体和高嵌体修复可选择长石瓷、玻璃陶瓷和树脂陶瓷复合材料,但树脂陶瓷复合材料耐磨性差,需避免用于高应力承载区。⑥对牙本质暴露、氟斑牙和牙齿酸蚀症患者可考虑树脂纳米陶瓷材料,但这类患者适宜的陶瓷材料相关研究较少。⑦表面粗糙度对陶瓷材料的磨损性能有显著影响,临床口腔修复应用中采用良好的抛光表面可提高陶瓷材料磨损性能,而且对修复体进行定期复查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2.
为了实现医学可视化的网络应用,提出一种基于小波描述子的表面渲染数据渐进传输方法.首先针对用于表面重建的序列平面轮廓为周期序列的特点,提出数字轮廓小波描述子的概念.基于小波描述子进行渐进传输的基本思想是,在发送端将轮廓采用小波描述子表示,然后对这些小波描述子系数序列渐进发送.在接收端,利用陆续收到的描述子系数序列重构轮廓,进行表面重建与渲染,重建精度和渲染效果随着不断收到‘细节'部分数据而得到改善并最终达到发送端的效果.该方法可以在数据无损传输的情况下,降低对传输网络带宽的要求,文中实验研究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3.
李海中 《医学信息》2007,20(1):171-171
胃镜检查是最常用的消化道检查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多采用咽喉部表面麻醉,检查时患者紧张、焦虑和恐惧,胃镜的强烈刺激引起咽喉部不适诱发恶心、呕吐,甚至躁动,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部分患者也常因此拒绝检查和复查,从而贻误病情,甚至个别患者不听医务人员劝说而不配合导致胃镜检查的失败。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院为308例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并与传统胃镜检查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以6mg/kg体重皮下注射N-亚硝基-N-氨基甲酸乙酯诱发大鼠急性肺泡损伤,在注射后第2天,肺泡灌洗液(即肺泡空间成份)表面活性物质磷脂含量明显减少,而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细胞内层状体和微粒体中磷脂及蛋白质含量未见明显改变。与此同时,各肺成份中磷脂的组成也发生了变化,即PG/PI的比率明显降低。分子种的检测显示,两种酸性磷脂(Po和PI)的分子种构成不同,其主要分子种在急性肺泡损伤时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05.
深入探讨长骨骨折愈合塑形阶段的力学机理,采用骨表面再造理论与有限元结合的方法。我们选取用应变能密度作为力学激励的骨表面再造理论,有限元分析采用三维的空间模型,利用我们编制的长骨表面再造系统“BRSS97”对长骨骨折愈合塑形阶段的三种类型:外骨痂型、骨内缺损型和骨外缺损型的力学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骨痂可以完全吸收,骨缺损可以恢复,三种情况下骨均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由此说明长骨骨折愈合塑形过程就是骨材料对力学激励的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由于碳纳米管的广泛应用,其对人类及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血管是碳纳米管进入人体的首要通道之一,因此探讨功能化与原始状态的多壁碳纳米管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自人脐静脉分离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进行细胞鉴定.选择0.5~1 μm经羧基修饰的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f-CNTs)与同等长度未经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p-CNTs)制备颗粒悬液,与血管内皮细胞共育后,利用噻唑蓝实验(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透射电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制备碳纳米管透析液,通过MTT实验检测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①2种纳米管均对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而且其细胞毒性随剂量递增呈上升趋势.与细胞共育24 h后,p-CNTs的毒性大于f-CNTs;而共育48 h及72 h后,f-CNTs毒性大于p-CNTs.②透射电镜实验表明,f-CNTs共育细胞内空腔明显多于p-CNTs,而空腔内f-CNTs聚集体紧密程度明显小于p-CNTs.③对2种多壁碳纳米管透析后的细胞培养基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结论:根据上述结果笔者推测.p-CNTs细胞毒性的主导因素是聚集程度,f-CNTs对细胞毒性的主导因素为表面效应.进入细胞的碳纳米管数目增多,造成细胞损伤或阻断细胞内代谢通路,可能是共育后期f-CNTs细胞毒性大于p-CNTs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7.
巢式PCR方法被应用于泰国疟区(Borai)恶性疟原虫的基因分型。应用特异的等位基因引物扩增了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基因的1、4变异多态区。以凝胶电泳分析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结果表明:共分别检测出恶性疟原虫6个MAD20等位基因型、4个K1和1个RO33等位基因型。在9个月的流行季节,上述虫株的等位基因频率没有明显的改变,关存在较高程度的恶性疟原虫不同等位基因株的混合感染。本文进一步阐明了巢式PCR技术在疟疾流行病学上的应用前景及优点。  相似文献   
108.
保持形状特征的自适应轮廓点采样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三角形贴面表面重建中,选择轮廓线上哪些点作为重建点,一方面决定重建的质量,另一方面决定重建的速度。本文提出了一种保持形状特征的变分辨率轮廓点采样算法。首先,建立了本算法的数学模型,我们认为离弧对应的弦距离最大的点可作为一个形状特征点。其次,利用二叉树数据结构递归实现了该算法。本算法具有保持轮廓形状特征、根据形状复杂度自适应决定采样频率、编程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9.
本文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研究了嵌段聚醚型聚氨酯在纯纤维蛋白原溶液中和稀释血浆中的表面纤维蛋白原吸附性规律,考察了聚醚型聚氨酯的特性粘数及溶液体系中的NaCl浓度对材料表面纤维蛋白原吸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特性粘数的增大,材料表面的纤维蛋白原吸附量呈降低的趋势;溶液体系中盐浓度的降低导致纤维蛋白原凝固性增强,在纯纤维蛋白原溶液中,材料表面纤维蛋白原的吸附量相应增多,而在稀释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吸附量相应减少,在达到最低值后又有上升的趋向,表明纤维蛋白原在材料表面的吸附还受血浆中其它大分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RGS1基因对细胞表面分子表达以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通过克隆RGS1基因、转染RAW264.7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系,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基因芯片分析初步探讨RGS1基因的功能.结果:RGS1基因能够抑制NF-κB转录因子活性; RGS1基因明显增加RAW264.7细胞表面CD86分子的表达, 降低CD80表达; 在不同Toll样受体配体刺激后, CD40、 CD80和PD1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时, RGS1基因使IL-6、IL-15的表达明显升高, IL-10、 IL-1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RGS1基因可调节免疫相关细胞表面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分泌, 影响Toll 样受体信号通路,表明RGS1可能在免疫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