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952篇 |
免费 | 440篇 |
国内免费 | 30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62篇 |
儿科学 | 49篇 |
妇产科学 | 10篇 |
基础医学 | 785篇 |
口腔科学 | 791篇 |
临床医学 | 2068篇 |
内科学 | 656篇 |
皮肤病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768篇 |
特种医学 | 49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4013篇 |
综合类 | 5393篇 |
预防医学 | 675篇 |
眼科学 | 984篇 |
药学 | 1858篇 |
74篇 | |
中国医学 | 657篇 |
肿瘤学 | 1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0篇 |
2023年 | 275篇 |
2022年 | 406篇 |
2021年 | 619篇 |
2020年 | 400篇 |
2019年 | 423篇 |
2018年 | 199篇 |
2017年 | 341篇 |
2016年 | 382篇 |
2015年 | 451篇 |
2014年 | 845篇 |
2013年 | 821篇 |
2012年 | 1052篇 |
2011年 | 1096篇 |
2010年 | 986篇 |
2009年 | 1012篇 |
2008年 | 1034篇 |
2007年 | 972篇 |
2006年 | 901篇 |
2005年 | 1084篇 |
2004年 | 853篇 |
2003年 | 912篇 |
2002年 | 727篇 |
2001年 | 626篇 |
2000年 | 525篇 |
1999年 | 430篇 |
1998年 | 352篇 |
1997年 | 365篇 |
1996年 | 306篇 |
1995年 | 235篇 |
1994年 | 240篇 |
1993年 | 145篇 |
1992年 | 154篇 |
1991年 | 134篇 |
1990年 | 108篇 |
1989年 | 116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72.
73.
74.
颅脑损伤手术,特别是急性脑肿胀。为达到去骨瓣减压之目的,常留有颅骨缺损。我院自1990年以来,有选择性地将开颅患者取下的骨瓣埋藏于手术野边缘帽状腱膜下,最长2个月内再行颅骨修补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5.
小腿下1/3,尤其是胫骨的前内侧面,因软组织缺乏,血液供应差,这个区域的骨髓炎、溃疡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创伤缺损,仍是外科治疗的一大难题。自Ger运用带皮肌瓣一期修复这个软组织缺损区以来,先后又有Pers等使用Mu长伸肌,Phillp等。使用趾长伸肌来修复小腿下1/3的前内侧区。他们都是以肌的远端为蒂,切断近侧端逆向反转肌瓣,这 相似文献
76.
近年来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采用带血管束植入、髓蕊减压带血管蒂和带肌蒂骨瓣移位等多种方法 ,均取得了一定疗效。笔者在彻底清除股骨头内死骨的同时 ,用带股直肌直头肌骨瓣移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3例 ,经长期随访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 ,男 10例 ,女 3例 ,年龄 2 3~ 5 2岁。原因 :激素性 10例 ,酒精性 1例 ,创伤性 1例 ,原因不明 1例。按 Ficat分期 期 9例 , 期 4例。单侧 9例 ,双侧 4例。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 ,采用 Smith- Peterson切口 ,游离股直肌直头 ,暴露髂前下棘 ,包括骨… 相似文献
77.
下肢骨折在临床上为一常见病 ,而胫腓骨的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亦占相当的比例 ,由于交通事故、建筑施工等导致的该类骨折 ,常伴有软组织严重损伤 ,甚至缺损、伤口污染、骨折远端循环不良等 ,若治疗处理不当 ,常导致伤口感染 ,软组织坏死 ,骨折不愈合或骨髓炎的发生 ,严重者甚至截肢 ,给医者留下终身的遗憾 ,伤者导致终身的痛苦。从 1990年起 ,我们采用单臂外固定器加腓骨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 ,治疗严重开放性粉碎性腓骨胫骨骨折 15例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 11例 ,女 4例 ,年龄 18~ 46岁平均 33岁。… 相似文献
78.
观测了80块髂骨髂嵴及髂嵴内,外唇下方3cm区域滋养孔的分布。结果显示86.1%的滋养孔分布于髂骨嵴及其前上外侧面,滋养孔的分布与臀上动脉深上支营养区相符,认为该血管为蒂的髂骨瓣应列为治疗股骨头颈病变的首选。 相似文献
79.
GK型机械瓣空化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产GK27型机械二尖瓣进行了单次关闭方式的离体空化实验,采用数码相机拍摄了空泡照片。机械瓣阻塞体关闭后,云状空泡出现在挡座周围,呈放射状向外运动,空化原因是机械瓣关闭时阻塞体与挡座的撞击形成的局部挤压射流,挤压缝隙出口射流速度高达9m/s,局部低压造成空化,在机理上,这是附壁射流引起的旋涡空化。关闭速度是衡量机械瓣空化趋势的重要指标之一。空化历时随心室载荷率的增加而增加,在载荷率为2750mmHg/s时,最大空化历时达440μs。机械瓣空化临界载荷率为420mmHg/s,这比动物实验所得的正常生理条件750mmHg/s低,因此在人体正常生理条件下,机械二尖瓣存在空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