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2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158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99篇
口腔科学   135篇
临床医学   649篇
内科学   10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69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87篇
综合类   777篇
预防医学   20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23篇
  7篇
中国医学   25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对长期密切接触丙烯酰胺74人进行体检,诊断慢性中毒23人,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尤其是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明显,肌电图检查有肯定神经源性损害,疑似病例及部分正常接触者亦出现上述类似改变。  相似文献   
52.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诱发肌电图监测和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面神经诱发肌电图在显微血管减压(MVD)术中、术后对面肌痉挛治疗效果的监测和评估。方法:对26例典型面肌痉挛病人、探讨在MVD术前、术中、术后,经皮刺激痉挛侧(手术侧)面神经下颌缘支,记录诱发同侧眼轮匝肌肌电位(MD-OC反应)变化,并以正常侧作对照检查。结果:26例术前均记录到痉挛侧MD-OC反应,在术中操作不同阶段,21例均见MD-OC反应消失。术后1周~3个月随访复查21例中,12例痉挛完全消失,MD-OC反应不复存在,9例症状明显或部分减轻,但有4例再记录到MD-OC反应。另5例术中,术后均记录到MD-OC反应,症状未有改善。结论:面神经诱发肌电图运用于MVD术中监测和预后判断,可改善和提高面肌痉挛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3.
54.
正常He人下颌运动时嚼肌,颞肌肌电活动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55.
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 (BTXA)局部注射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31例痉挛性斜颈患者采用肌电图定位引导进行局部注射BTXA治疗 ,注射剂量根据受累肌肉范围及痉挛程度。按Tsui量表评价疗效。结果 Tsui评分治疗前为 1 3 .62± 2 .1 5 ,治疗后为 4 .1 2± 1 .66。基本缓解 39% ,明显缓解 48% ,部分缓解 1 0 %。有效率为 87% ,作用持续时间平均为 (1 7.62± 4 .93)周。绝大多数病例重复注射同样有效。无全身副作用 ,局部副作用轻微。结论 BTXA治疗痉挛性斜颈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治疗手段 ,可作为痉挛性斜颈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6.
57.
58.
坐骨神经是人体内最粗大、行走最长的周围神经,由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组成。经常因锐器伤、火器伤、骨盆骨折、髋关节病变、臀部肌肉注射等原因引起损伤,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麻木、肌肉萎缩、活动受限等症状。本文对42例病因明确的坐骨神经损伤病人的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  相似文献   
59.
神经电生理技术在小儿癫(癎)诊断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癫癎有些特殊的发作表现,单纯根据发作期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仍难以准确判断发作类型和起源。运用诱发电位(EP)、肌电图(EMG)等综合神经电生理技术,对小儿癫癎的分型和定位有特殊诊断价值,同时也是研究癫发作机制的重要方法。1鉴别癫发作类型小儿癫癎发作常表现为短暂的点头或跌倒,VEEG监测有时很难鉴别肌阵挛、痉挛或失张力等发作类型。在诊断困难的病例,可在EEG监测中进行同步EMG记录,根据发作时肌电暴发或肌电消失的特征及其与EEG放电之间的关系确定发作类型(图1)。EMG一般使用表面电极,根据发作累及的主要肌群,可放…  相似文献   
60.
帕金森病(pakinson disease,PD)是中老年常见疾病,以震颤,肌强直、面具脸、运动减少为主要表现,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PD也是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早期的临床表现之一,故二者诊断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