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964篇 |
免费 | 6629篇 |
国内免费 | 873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531篇 |
儿科学 | 2246篇 |
妇产科学 | 638篇 |
基础医学 | 10060篇 |
口腔科学 | 1468篇 |
临床医学 | 24685篇 |
内科学 | 9168篇 |
皮肤病学 | 937篇 |
神经病学 | 11576篇 |
特种医学 | 523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37篇 |
外科学 | 21616篇 |
综合类 | 41226篇 |
预防医学 | 7194篇 |
眼科学 | 2939篇 |
药学 | 13498篇 |
282篇 | |
中国医学 | 8295篇 |
肿瘤学 | 450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086篇 |
2023年 | 3503篇 |
2022年 | 4236篇 |
2021年 | 5285篇 |
2020年 | 3653篇 |
2019年 | 3416篇 |
2018年 | 1771篇 |
2017年 | 2687篇 |
2016年 | 3231篇 |
2015年 | 3800篇 |
2014年 | 6343篇 |
2013年 | 6509篇 |
2012年 | 8528篇 |
2011年 | 10048篇 |
2010年 | 9074篇 |
2009年 | 9271篇 |
2008年 | 10182篇 |
2007年 | 9721篇 |
2006年 | 9416篇 |
2005年 | 9628篇 |
2004年 | 7687篇 |
2003年 | 6838篇 |
2002年 | 5608篇 |
2001年 | 4721篇 |
2000年 | 3569篇 |
1999年 | 2901篇 |
1998年 | 2458篇 |
1997年 | 2119篇 |
1996年 | 1878篇 |
1995年 | 1740篇 |
1994年 | 1478篇 |
1993年 | 974篇 |
1992年 | 934篇 |
1991年 | 831篇 |
1990年 | 700篇 |
1989年 | 784篇 |
1988年 | 197篇 |
1987年 | 191篇 |
1986年 | 150篇 |
1985年 | 107篇 |
1984年 | 35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5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16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同期6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SAA、BDNF水平差异,分析两项指标水平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程度、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关系,评估血清SAA、BDNF水平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SAA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BDNF水平则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神经损伤程度的加重或梗死面积增大,血清SAA水平逐渐升高,而血清BDNF则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不良患者血清SA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BDNF水平则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SAA水平与NIHSS评分、梗死面积、mRS评分呈现正相关,而血清BDNF水平与NIHSS评分、梗死面积、mRS评分则呈负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SAA与BDNF...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老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病人应用膀胱尿压测定评定训练对尿流动力水平及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7例老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及间歇导尿,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及间歇导尿基础上进行膀胱尿压测定评定训练。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排尿情况、膀胱功能、尿流动力指标、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病人膀胱容量及膀胱内压力高于对照组(P<0.05),国际下尿路功能症状(LUT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充盈期最大逼尿肌压积、最大尿流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24 h单次排尿量及日排尿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采用膀胱尿压测定评定训练治疗老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病人可改善病人膀胱功能,提高排尿能力,改善排尿情况,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ICBN)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疼痛程度及血清指标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湖北省荣军医院接受胸腔镜手术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ICBN。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并比较两组静息、运动及压力状态下的疼痛评分;采用Ramsay镇静评分(RSS)评估并比较两组镇静水平;采用布氏舒适度量表(BCS)评分评估并比较两组舒适度;比较两组血清相关指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3 d,观察组静息、活动及压力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 h,观察组RSS均低于对照组,B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均低于对照组,神经肽Y(NPY)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在小儿臂丛神经损伤(BPI)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6月吉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小儿BPI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基础康复训练,对照组行作业疗法,观察组行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联合作业疗法。比较两组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障碍(OBPIF)评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屈上举、外展上举、后伸、外旋、内旋、内收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OBPIF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腋神经传导速度和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作业疗法是治疗BPI患儿的有效方法,能改善其肩关节活动功能,加快臂丛神经传导速度,减轻臂丛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丙戊酸钠联合瑞芬太尼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保护作用及癫痫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浓度,治疗后3个月内癫痫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NSE、NGF浓度均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癫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与瑞芬太尼联用能有效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不增加癫痫发生率,改善预后,调节血清NSE、NGF浓度。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探讨直接覆盖玻璃化冷冻(direct cover vitrification, DCV)在冷冻大鼠卵巢组织中的效果,并对自体异位移植后卵巢组织存活状况及内分泌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性成熟的 Wistar 大鼠50只随机分为 A、B、C、D 组, A 和 B 组各20只,C 和 D 组各5只。 A 组为新鲜卵巢组织移植;B 组卵巢组织经 DCV 冷冻保存2周复苏后移植;C 组为去势对照;D 组为假手术对照。自体异位移植6周后检测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水平,计算卵泡密度,观察移植卵巢组织形态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卵巢组织移植存活的卵巢组织周围可见血管供应,移植失败的卵巢组织呈纤维化状态,与周围组织血供不明显。 B 组卵巢组织移植存活率低于 A 组(P <0.05)。 B 组卵巢组织中卵泡密度均低于 A、D 组,且 A 组低于 D 组(P <0.05)。 A、B 组血清 E2水平高于 C 组,低于 D 组(P <0.05)。 A、B 组卵巢组织 PCNA 阳性率均低于 D 组,且 B 组低于 A 组(P <0.05)。结论大鼠卵巢组织经 DCV 法冻融自体异位移植后部分卵泡能存活并可恢复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998.
999.
Zhang Lei Zhang Wei - Ping Chen Ke - Da Qian Xiao - Dong Fang San - Hua Wei Er - Qing 《中国药理通讯》2006,23(4):54-54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duces neuron damage in early phase, and astrogliosi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glial scar in late phase. Caffeic acid (3, 4 - dihydroxycinnamic acid), one of the natural phenolic compounds, exerts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n ischemic brain injuries with antioxidant, scavenging reactive species and anti - inflammatory properties. However, whether caffeic acid has protective effects o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s unknown. Therefore, we determined the effect of caffeic acid on the lesion in the early (1 day) and late phases (7 to 28 days) of cryoinjury in mice. We found that caffeic acid ( 10 and 50 mg/kg, i. p. , for 7 days after cryoinjury) reduced the lesion area and attenuated the neuron loss around the lesion core 1 to 28 days, but attenuated the neuron loss in the lesion core only 1 day after cryoinjury. Moreover, caffeic acid attenuated astrocyte proliferation, glial scar wall formation and GFAP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late phase of cryoinjury (7 to 28 days). Caffeic acid also inhibited the reduced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and the increased malondialdehyde content in the brain 1 day after cryoinjur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affeic acid exert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especially on gli'al scar formation in the late phase, which at least is associated with its anti-oxidant ability.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