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7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48篇
预防医学   83篇
药学   129篇
中国医学   22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1.
目的:快速识别乌蕨中化学成分。方法:利用UPLC-Q-TOF-MS/MS技术对乌蕨药材进行分析,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溶液,流速为0.25 ml/min,柱温40℃;采用正、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利用PeakView 1.2软件对所得的成分进行分析,整理其母离子,及二级碎片,通过与对照品、相关文献比对,分析其裂解途径,推断其化合物结构。结果:共推断出乌蕨中32种化合物,包括15个黄酮类化合物,15个有机酸类化合物,2个香豆素类成分,其中原儿茶酸葡萄糖苷、咖啡酰葡萄糖苷首次从乌蕨中发现。结论:从液质结果及相关文献表明,乌蕨中以有机酸、黄酮及其苷类成分为主。本研究可为乌蕨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不同直径半夏药材的质量差异,为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国内四大药材市场、2家公司的65批商品半夏为样品,采用游标卡尺测定其直径后,用分药筛将其筛分为不同直径范围(0.5 cm≤d≤0.8 cm、0.8 cm0.05)。73批半夏对口药材的直径主要分布在0.6~1.8 cm之间,平均重量占比为95.54%。若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的直径标准(1~1.5 cm),73批半夏对口药材中仅8批符合要求,合格率为10.96%;若适当扩大直径范围为0.7~1.5 cm,有54批符合要求,合格率为73.97%;当直径范围扩大为0.7~1.6 cm时,有68批符合要求,合格率达93.15%。结论:不同直径的半夏药材之间质量无明显差异。结合各产地半夏的直径分布情况,可将相关标准中规定的直径大小由"1~1.5 cm"扩大为"0.7~1.6 cm",避免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淹水胁迫对杭菊绿原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香豆酰基喹酸酯3’-单加氧酶(C3’H)和莽草酸羟基肉桂酰基转移酶(HCT)基因的表达和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基于杭菊转录组数据库克隆HCT和C3’H基因各2个,其中C3’H酶的2个基因CmC3’H1、CmC3’H2,HCT酶的2个基因CmHCT1、CmHCT2,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在杭菊花芽分化期进行淹水胁迫,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使用qRT-PCR检测以上4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然后使用HPLC法测定杭菊这4个基因的下游产物及其他指标成分含量。结果通过研究获得了4条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并且预测其氨基酸序列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理论等电点(pI),同时构建蛋白质三级结构模型。qRT-PCR结果显示在花芽分化期对杭菊进行持续3 d的淹水处理会导致以上4个基因在不同生长时期内的表达显著变化。HPLC结果显示淹水处理后的杭菊C3’H和HCT所催化形成的下游产物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发现其他2种指标成分木犀草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杭菊在淹水胁迫下可以通过调节4种基因的表达来调控下游产物的合成,从而对淹水胁迫做出应答,而且花芽分化期进行淹水胁迫可以显著增强杭菊活性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用于测定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YQFM)中总有机酸含量的电位滴定方法。方法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用水溶解后,经001*1阳离子交换树脂将盐还原为酸,以琥珀酸为对照品,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益气复脉中总有机酸的含量。结果 以琥珀酸计,YQFM中总有机酸滴定精密度RSD 0.42%,稳定性RSD 0.84%,重复性RSD 1.88%,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100.15%,RSD 1.68%。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电位滴定方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适用于YQFM中总有机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技术分析吴茱萸药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色谱条件为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3 min,6%A;3~4 min,6%~10%A;4~7 min,10%~12%A;7~8 min,12%~14%A;8~13 min,14%~15%A;13~15 min,15%~20%A;15~18 min,20%~30%A;18~21 min,30%~49%A;21~25 min,49%~51%A;25~27 min,51%~73%A;27~30 min,73%~80%A;30~31 min,80%~100%A;31~32 min,100%A),流速0.4 mL·min-1,柱温35 ℃。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全扫描模式采集数据,检测范围m/z 100~1 200。通过高分辨质谱数据分析、参考文献数据及对照品确认,对吴茱萸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全面的定性分析。结果 从吴茱萸70%甲醇提取物中共鉴定出92个化合物,包括生物碱类39个、黄酮类19个、柠檬苦素类12个、酚酸类20个和有机酸类2个;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准确归属了26个化合物。结论 吴茱萸药材化学成分类型多样,极性差异大,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药材样品中化学成分基本一致。该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对吴茱萸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解析,为该药材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进一步阐明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 HRMS)分析黄连花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5 min,10%~22%B;15~20 min,22%B;20~25 min,22%~44%B;25~35 min,44%~50%B;35~40 min,50%~60%B;40~55 min,60%~85%B),流速0.15 mL·min-1,进样量3 μL,柱温30 ℃。高分辨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切换模式扫描,扫描方式为全扫描/数据依赖二级扫描(Full MS/dd-MS2)。经高分辨质谱采集的数据运用Compound Discoverer 3.0软件进行分析,根据化合物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色谱保留时间、特征离子碎片信息,并结合数据库(mzCloud,mzVault,ChemSpider,中药成分高分辨质谱数据库OTCML),相关文献和对照品信息比对后鉴定黄连花薹中的化学成分。结果 共鉴定出51个成分,包括生物碱类16个、黄酮类14个、苯丙素类7个、有机酸类7个和其他类7个,其中10个成分[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芦丁、槲皮素、异槲皮苷、绿原酸、隐绿原酸,D-(-)奎尼酸和D-脯氨酸]经与对照品比对后准确鉴定。结论 该方法可准确分析黄连花薹中的化学成分,41个成分首次在黄连花薹中报道,6个生物碱类成分首次在黄连植物中发现。该研究可为黄连花薹的质量评价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和实验依据,并为其后续的资源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茵连痛风颗粒中黄酮、有机酸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茵连痛风颗粒中黄酮、有机酸类成分的指纹图谱,标示其共有峰与特征峰,进行相似度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通过对10批不同厂家的茵连痛风颗粒的测定,标定24个共有峰,其相似度在0.941~0.976之间,经聚类分析,共可分为类4类,其中样品YL5、YL6、YL7聚为一类,YL8、YL9、YL10、YL1聚为一类,YL2、YL3聚为一类,YL4聚为一类.结论:该法可全面地为茵连痛风颗粒质量控制提供一定方法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有机酸血(尿)症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类遗传代谢病,目前已经发现约50余种,多数在新生儿期或婴幼儿期发病.临床上多表现为顽固性代谢性酸中毒、发作性呕吐、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惊厥和意识障碍等.由于本类疾病临床没有特异性,若不能早期诊断和治疗,易出现猝死或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损伤.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或)串联质谱技术对疑似有机酸血(尿)症患儿进行早期生化诊断是改善患儿预后和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传统炮制过程化学成分变化规律。方法 按照九蒸九晒法进行滇黄精炮制,应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测定炮制过程中总多糖、总皂苷、总多酚、总黄酮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应用UP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原料和炮制后的代谢产物。结果 随着炮制次数的增加,颜色逐渐加深,第3次蒸制后为深褐色,第4次至炮制结束缓慢转变为黑色。滇黄精原料具有麻味,第4蒸之后麻味消失,变为酸甜味。炮制过程中多糖和16种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增加。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共检测到419个代谢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66个,脂质65个,酚酸类52个,黄酮类51个,有机酸42个,生物碱41个,核苷酸及其衍生物32个,甾体9个,木脂素和香豆素7个,异黄酮1个,萜类3个,其他类物质50个。结论 系统阐述了滇黄精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九蒸九晒对滇黄精中的化学成分影响较大,随着炮制时间的增加,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和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相对丰度降低,有机酸和酚酸类相对丰度增加等。该研究可为炮制滇黄精有效成分的筛选与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同时差异性成分的发现为研究滇黄精生熟饮片中差异性物质的分析提供新思路,对滇黄精的扩大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