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135篇 |
免费 | 5843篇 |
国内免费 | 228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92篇 |
儿科学 | 813篇 |
妇产科学 | 2121篇 |
基础医学 | 4239篇 |
口腔科学 | 1476篇 |
临床医学 | 17639篇 |
内科学 | 6772篇 |
皮肤病学 | 2375篇 |
神经病学 | 2464篇 |
特种医学 | 590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3篇 |
外科学 | 9670篇 |
综合类 | 35887篇 |
预防医学 | 8850篇 |
眼科学 | 1273篇 |
药学 | 13252篇 |
375篇 | |
中国医学 | 5569篇 |
肿瘤学 | 870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268篇 |
2023年 | 2645篇 |
2022年 | 3182篇 |
2021年 | 4721篇 |
2020年 | 3754篇 |
2019年 | 2997篇 |
2018年 | 1457篇 |
2017年 | 2721篇 |
2016年 | 2976篇 |
2015年 | 3484篇 |
2014年 | 5955篇 |
2013年 | 5878篇 |
2012年 | 7417篇 |
2011年 | 7832篇 |
2010年 | 7473篇 |
2009年 | 7015篇 |
2008年 | 8068篇 |
2007年 | 6795篇 |
2006年 | 6273篇 |
2005年 | 6695篇 |
2004年 | 4714篇 |
2003年 | 4361篇 |
2002年 | 3667篇 |
2001年 | 3270篇 |
2000年 | 2307篇 |
1999年 | 2005篇 |
1998年 | 1754篇 |
1997年 | 1622篇 |
1996年 | 1513篇 |
1995年 | 1263篇 |
1994年 | 1030篇 |
1993年 | 697篇 |
1992年 | 593篇 |
1991年 | 531篇 |
1990年 | 406篇 |
1989年 | 464篇 |
1988年 | 109篇 |
1987年 | 106篇 |
1986年 | 88篇 |
1985年 | 68篇 |
1984年 | 28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血管内皮细胞瘤是少见的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肿瘤。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19岁。因右面部无痛性包块渐增大1年入院,患者5岁时曾因右面部血管瘤行激光治疗。检查见左右面部不对称,右眶下区包块质中等硬,光滑,活动,与基底无粘连。穿刺抽得血液成分。完善术前准备后,局麻下行面部包块摘除术。包块呈结节状,表面光滑,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术后病理报告:血管内皮细胞瘤,部分瘤细胞生长活跃。经湖 相似文献
42.
X连锁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全家系ED1基因的突变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内X连锁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全家系中ED1基因的突变情况,为该病的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确诊携带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个X连锁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全家系及1个散发患者的外周血样本,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直接测序对ED1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家系一患者ED1基因第9外显子发生错义突变(1045G〉A),家系二和散发患者ED1基因第3外显子发生错义突变,分别为467G〉A和466C〉T。结论ED1基因的错义突变可导致X连锁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全。这3个突变与国外学者的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43.
口腔颌面部神经鞘瘤9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慧璋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6,6(4):300-300
口腔颌面部神经鞘瘤9例报道AReportof9CasesNeurinomainOralandMaxilofacialRegion潘慧璋头颈部的神经鞘瘤可见于听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其次为周围神经。交感神经则较为少见。现报道9例颌面部神经鞘... 相似文献
44.
段继沅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1,18(6):324-327
抗肿瘤免疫活性细胞的研究是近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综述了口腔、头颈癌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能力和IL-2受体表达变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的抗癌效力以及IL-2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5.
46.
无冠粘接固定义齿 (crownlessbridgeworks,CBW )系统是利用粘接固位的固定义齿修复技术。其原理是首先将长1 6 5mm的固位钉粘接到缺牙区两侧基牙的邻面 ,桥体部以栓道形式插入固位钉的冠外拴附着体上并通过舌侧金属翼板粘接到基牙上达到固位目的。该项技术磨牙少 ,对基牙的损伤小 ,有望成为满足特定临床要求者的可行方法。本项研究旨在对其临床修复效果进行评价。1.资料与方法 :选择个别牙中间缺失病例 4 1例 ,其中前牙、前磨牙、磨牙缺失分别为 2 1、16、4例。牙位等同分组后 ,分别对其中 2 1例进行CBW系统 (CBW公司 ,荷兰 )粘接义齿固… 相似文献
47.
牙源性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增殖动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增殖特性,进一步了解角化囊肿的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复发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免疫组化法和细胞核DNA含量分析,对牙源性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和造釉细胞瘤上皮细胞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增殖活跃,与造釉细胞瘤相似。提示角化囊肿生物学特性为上皮细胞主动生长,而非被动性膨胀生长。结论角化囊肿可视为具有侵袭性生长的良性肿瘤,提出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更能反应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48.
HSV-TK自杀基因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系统对人涎腺多形性腺瘤体外基因治疗的作用。方法采用腺病毒包装重组脂质体介导的含有HSV-TK全长的cDNA真核表达质粒PDC312-HSVTK转染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通过RT-PCR检测TK基因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用MTT法检测HSV-TK/GCV系统对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采用倒置显微镜、组织学染色等观察HSV-TK/GCV系统作用细胞后的形态学改变。结果HSV-TK基因转染24小时后,肿瘤细胞开始出现空泡性变;转染48小时后,RT-PCR从转染的细胞中成功扩增出1150bp的特异性TK基因片段。转染36小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GCV治疗,细胞出现核固缩,胞浆裂解,随之细胞死亡、脱壁的现象。细胞存活率随HSV-TK/GCV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当加入10^-4mol/LGCV治疗7天时,HSV-TK/GCV系统的杀伤作用最强,细胞存活率为10.3%。当TK阳性的细胞占细胞总数50%时,其旁观者效应最明显,细胞存活率为31.7%。结论HSV-TK/GCV系统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49.
本文报道关于重组γ-干扰素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对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EC-1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实验分为4组:单独使用γ-干扰素组、单独使用阿霉素组、联合应用γ-干扰素与阿霉素组、对照组。结果显示:γ-干扰素对人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系具有一定的抑制增殖效果;γ-干扰素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强阿霉素抑制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增殖的效应,对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可达97%,且可改善动物的机体状况、降低阿霉素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