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350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9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9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6岁,因牙列不齐要求矫正.临床检查:恒牙,左上侧切牙先天缺失,左上尖牙为乳牙滞留且松动Ⅰ°,头颅正侧位片均显示左上尖牙埋伏阻生:牙冠向近中,牙根向远中横斜向位阻生.右上侧切牙唇倾,上中切牙内倾,咬及下前牙唇侧根部,使下前牙龈萎缩,牙根暴露且下颌牙列拥挤.诊断为:左上尖牙埋伏阻生 深覆 牙列拥挤(图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玻璃离子粘固剂修复楔状缺损的特点及适合基层工作的优势。方法:对诊断为楔状缺损的168例182颗前磨牙和尖牙用玻璃离子粘固剂进行修复,并进行为期1年和3年的随访,通过成功和失败例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随访1年成功率93.2%,脱落率2.9%,继发龋1.9%。发生牙髓根尖病2.1%。随访3年成功率89.5%,脱落率4.5%,继发龋1.5%,发生牙髓根尖病5.0%。结论:玻璃离子粘固剂具有粘固性强、牙髓刺激性小、价廉、操作方便等优点,尤其适合基层口腔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上颌尖牙及矫治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上颌尖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分析上颌尖牙的生物力学性质提供数字模型.方法:螺旋CT扫描原始模型,运用Mimics软件对DICOM数据进行三维影像重建,将处理后的数据导人到PRO/E wildfire 2.0,建立尖牙牙体、牙周膜、牙槽骨以及矫治器的实体模型.采用MSC.Patran进行网格划分、参数设定,获得上颌尖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了左侧上颌尖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建成的模型具有良好的形态,模型包括牙体、牙周膜、牙槽骨、托槽、弓丝、标尺.该模型采用四面体单元划分,共有节点36528个,组成219690个单元.结论:建立上颌尖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可以满足对上颌尖牙进行各种力学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压低加载变化对Von mises应力分布的影响,探讨尖牙压低过程中的力学机制,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已经建立的上颌尖牙及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有限元模型中的弓丝上选择三个代表性的点:距托槽近中边缘1mm处、远中边缘1mm处、托槽中点处.在此三点上设计五种工况,模拟不同的压低情况,描绘出牙体及牙周膜的位移形变图、Von mises应力分布图.结果:不同的压低加载对牙周膜应力分布有明显的影响.①在弓丝上单独施加压低力时,牙周膜应力集中区主要位于牙周膜唇面颈1/3靠近中处;②在压低的同时施加舌向力,牙周膜应力集中区由唇侧向舌侧转移;③40g的压低与5g的舌向力共同作用时,尖牙在不发生唇舌向倾斜的情况下被压低,牙周膜应力分布较均匀.结论:当压低力与舌向力的比值等于8:1时,尖牙在不发生唇舌向倾斜的基础上被压低;当压低力与舌向力的比值大于8:1时,尖牙在压低的同时发生牙冠唇向牙根舌向的倾斜运动;当压低力与舌向力的比值小于8:1时,尖牙在压低的同时发生牙冠舌向牙根唇向的倾斜运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片段弓和镍钛螺旋弹簧在口腔正畸治疗拉尖牙向远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36例牙列拥挤,双侧对称拔除第一双尖牙且需将尖牙拉向远中的患者,用方丝弓矫正技术,随机选择18例为实验组使用片段弓,另外18例为对照组使用镍钛螺旋弹簧,分别拉下颌尖牙向远中.测量尖牙向远中移动的距离以及磨牙向近中倾斜的角度.结果 实验组牙齿移动的速度为(1.285±0.084)mm/月,快于对照组(0.987±0.066)mm/月,实验组磨牙近中倾斜的程度为(1.86±0.120)°小于对照组(2.49±0.140)°,两者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片段弓拉尖牙向远中在牙齿移动速度以及控制磨牙近中倾斜等方面均优于使用镍钛螺旋弹簧,建议应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16.
问:近日,在医生强烈建议下,女儿“新尖牙”被拔出。“新尖牙”长7.5mm,其中,牙根长1.5mm,牙冠够出,与牙根连接处突然变细,髓脏宽大,根尖孔和髓腔大小基本一致(可以说无明显根尖,只是一圈锯齿样毛边),无牙龈发炎。当地医生说是乳牙,我们反复说乳牙刚脱落.“新尖牙”是才萌出的新牙,医生仍然坚持他的观点,说是未脱落的乳牙。望得到进一步解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门型个体化唇弓对上颌唇向易位阻生尖牙移动的效果和该装置对易位尖牙的移动机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共收集单侧唇向上颌尖牙易位病例8例,用门型个体化唇弓进行矫治。分别于矫治前(T1)和矫治中(T2)易位尖牙牙冠移动至与同象限正常邻牙邻接但偏唇侧位置时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测量牙尖点和根尖点到中线的位移变化及长轴角度变化,进行移动机制的研究。采用牙周探针测量易位尖牙和对侧正常尖牙探诊深度和颊侧临床牙冠高度进行矫治前(T1)、矫治后(T3)牙周变化评估。结果 所有8颗易位尖牙均成功通过门型个体化唇弓移动到牙弓正常近远中位置,平均耗时(11.5±2.7)个月,总的矫治疗程(28.3±4.7)个月。T1~T2期牙尖位移8.1 mm,根尖位移1.5 mm,牙尖位移大于根尖位移(P<0.05),尖牙长轴发生17.5°倾斜。T1、T3期牙周测量指标探诊深度和颊侧临床牙冠高度测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唇向易位阻生尖牙通过门型个体化唇弓在偏唇侧位置移动是可行的和有效的,该装置对易位尖牙的位移方式是控制性倾斜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两种自锁托槽治疗非拔牙病例在排齐整平阶段后牙弓宽度、长度、周长变化,比较主动与被动自锁托槽对排齐整平后牙弓变化影响的差异性。方法牙弓周长增加量为因变量Y,矫治前后各牙弓测量值的变化(WU/L3、WU/L4、WU/L5、WU/L6、U/LL)为自变量进行分析。比较主动矫治器(主动组)与被动矫治器(被动组)矫治后牙弓变化情况。再将各项测量值的变化量进行t检验,比较两种不同矫治器矫治后牙弓各项测量值变化量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矫治器相关与回归结果显示牙弓周长、牙弓宽度与长度增加量有相关性,回归方程检验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组与被动组各测量值比较显示WU3、WL3、WL6、LR 4项测量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组与被动组都有良好的扩弓效应。被动组在上下颌尖牙扩展优于主动组,而主动组在下颌第一磨牙与下牙弓周长的扩展优于被动组。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 ,5 6岁。要求拔牙。查 :31、32、34、35、36、37、41、42、43、44、45、46、47为残根、残冠 ;33牙周炎 ,松动Ⅱ度。局麻下分次拔除患牙 ,拔牙后见 33、43均为颊舌向双根。双侧下颌尖牙对称双根临床较少见 ,根管治疗时应仔细探查根管 ,常规摄X线片 ,避免遗漏根管 ,拔除尖牙时不可用大的旋转力 ,以免断根而增加拔牙难度。若发现一侧尖牙为双根 ,则应注意对侧尖牙有双根的可能。双侧下颌尖牙双根1例@吴绍荣$湖北省长坂坡医院!当阳444100 @李作孝$湖北省长坂坡医院!当阳4441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锥形束CT测量探讨阻生尖牙牵引治疗前后上颌切牙牙根外吸收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9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上颌尖牙阻生致切牙牙根外吸收的患者24例, 年龄(12.3±1.6)岁(10~14岁), 其中男性11例, 女性14例。将治疗前牙根发生外吸收的上颌切牙纳入吸收组(中切牙21颗, 侧切牙22颗), 以牙根未发生外吸收的同名上颌切牙为对照组(中切牙26颗, 侧切牙21颗)。对正畸治疗全部完成满1年的患者进行随访并拍摄锥形束CT, 随访到患者15例, 其中吸收组中切牙10颗、侧切牙12颗, 对照组中切牙16颗、侧切牙12颗。测量分析上颌切牙在牵引前(治疗前)、牵引后(阻生尖牙牵引到位时)及随访时(正畸治疗全部完成后1年)的牙根长度及牙体体积, 同时分析尖牙牵引期间(牵引前-牵引后)及随访期间(牵引后-随访时)牙根长度及牙体体积的变化量。结果牵引后吸收组和对照组中切牙和侧切牙牙根长度及牙体体积均显著小于同组牵引前(P<0.05)。除吸收组侧切牙牙体体积外, 随访时吸收组和对照组切牙牙根长度及牙体体积均显著小于同组牵引后(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