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428篇
  免费   8004篇
  国内免费   9881篇
耳鼻咽喉   1345篇
儿科学   2700篇
妇产科学   1440篇
基础医学   14654篇
口腔科学   1694篇
临床医学   17177篇
内科学   16325篇
皮肤病学   1520篇
神经病学   3796篇
特种医学   33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5篇
外科学   7070篇
综合类   38586篇
预防医学   11742篇
眼科学   1280篇
药学   11683篇
  136篇
中国医学   7431篇
肿瘤学   11179篇
  2024年   876篇
  2023年   3343篇
  2022年   3930篇
  2021年   4600篇
  2020年   3319篇
  2019年   3246篇
  2018年   1894篇
  2017年   2712篇
  2016年   3183篇
  2015年   3316篇
  2014年   4881篇
  2013年   5211篇
  2012年   7067篇
  2011年   8171篇
  2010年   7686篇
  2009年   8049篇
  2008年   8908篇
  2007年   8273篇
  2006年   8265篇
  2005年   8625篇
  2004年   7789篇
  2003年   7310篇
  2002年   6179篇
  2001年   5385篇
  2000年   4444篇
  1999年   3686篇
  1998年   3118篇
  1997年   2515篇
  1996年   1917篇
  1995年   1649篇
  1994年   1069篇
  1993年   682篇
  1992年   586篇
  1991年   461篇
  1990年   387篇
  1989年   391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9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YMDD变异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YMDD变异的关系。方法 选用200例HBV DNA、HbeAg阳性,血清ALT异常的.HBV肝炎患者,服拉米夫定(100mg/d)24个月。用PCR(FQ-PCR)检测HBVDNA,分析乙肝病毒野生型YMDD及突变耐药型YIDD/YVDD,HBV基因分型。结果 200例慢性乙肝病人C基因型占39%,B基因型占26%,D基因型占22%,B+C混合基因型占10%,其他占3%,包括1例出现YIDD耐药株。服拉米夫定12个月后,YMDD变异率为6%;24个月后,YMDD变异率为15%。结论 乙肝病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次为B型及D型;服拉米夫定后大多数病人的DNA水平日月显降低,拉米夫定治疗可加速病毒YMDD变异发生,且与服药时间呈正相关;YMDD突变与乙肝病毒的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992.
兰州地区汉族人群HLA-A、B和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兰州地区汉族人群HLA-A、B和DRB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特点。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兰州地区200名健康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个体HLA-A、B和DRB1基因座进行分型,并与西北、北方和南方汉族、西北回族、维吾尔族和藏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兰州汉族人群中HLA-A基因座共检出14个等位基因,以A*02,A*11,A*24,A*33,A*30,A*01和A*31基因最常见;HLA—B基因座共检出32个等位基因,以B*40,B*15,B*46,B*13,B*51,B*60,B*58和B*44基因最为常见;HLA-DRB1基因座共检出13个等位基因,最多见的基因依次为DRB1*09.DRB*15,DRB1*12,DRB1*04,DRB1*11,DRB1*07,DRB1*08和DRB1*14,接近北方汉族而与南方汉族有差异,与西北回族无明显差异,但与西北维吾尔族和藏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兰州地区汉族人群HLA-A、B和DRB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南、北汉族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与西北维吾尔族和藏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定位一个双眼多形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位点,寻找疾病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应用ABI-MD10试剂盒中的常染色体382个微卫星位点,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双眼具有不同白内障形态的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MLINK软件进行两点连锁分析.直接测序候选基因外显子.结果 在D12S83处获得最大LOD值Zmax=5.44(θ=0),该家系致病位点被定位到12p11.2-q15之间的区域上,在该区域的白内障候选基因晶状体膜蛋白基因(major intrinsic protein,MIP)的第4外显子中发现单个碱基错义突变,702ntG→A,导致p.R233K.结论 该先天性白内障由MIP基因702ntG→A突变所致,导致MIP蛋白质的C-末端中p.R233K,从而可能减少了氢键的形成,影响了该蛋白C-末端的稳定性,推测影响了MIP对水的调节及由该蛋白质形成的细胞之间的连接.这一新突变为目前世界上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了解河南汉族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的分布特点。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对500例健康个体的MTHFRC677T基因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了不同种族间的分析比较。结果河南汉族人群中MTHFRC677T突变纯合子TT型频率为32.8%,突变杂合子CT型频率为34.6%,野生型CC型频率为32.6%,T等位基因频率51.1%,与其他种族相比较,MTHFRC677T基因型在中国河南汉族正常人群中的分布与其他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显著。结论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种族间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5.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a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心肌梗塞发生与血小板糖蛋白 (glycoprotein,GP) a基因 80 7C/ T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方法检测 12 7例心肌梗塞患者 (急性或陈旧性 )和 175名正常对照血小板 GP a基因 80 7C/ T多态性。结果 心肌梗塞组和对照组 T和 C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42 .70 %比 3 2 .0 0 % ,C:57.3 0 %比 68.0 0 % ,P<0 .0 1) ;无论在所有受试者还是在年龄≤ 60岁的受试者中 ,心肌梗塞组 (TT+ TC)基因型的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所有年龄受试者中 ,69.3 4 %比 51.43 % ,P<0 .0 0 5,比数比 =2 .14 ,95%可信区间为 1.3 4~ 3 .41;年龄≤ 60岁的受试者中 ;75.90 %比 51.52 % ,P<0 .0 0 5,比数比 =2 .96,95%可信区间为 1.58~ 5.55;L 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膜 GP a T等位基因为心肌梗塞的发生独立危险因素 (比数比 =4.96,95%可信区间为 2 .55~ 10 .90 )。结论 血小板膜 GP a T等位基因与心肌梗塞的发生相关联 ,可能为心肌梗塞发生的一种遗传易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EB病毒BHRF1基因克隆,其表达产物抑制CHO细胞凋亡功能的研究。方法 以B95-8细胞株EBV DNA为模板设计一对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BHRF1基因,用目的基因内的两个单酶切点BamHⅠ、BglⅠ进行酶切鉴定。用引物上所引入的两个酶切位点NcoⅠ、SclⅠ酶切目的基因后定向连接到pBV221载体上,转入宿主菌DH5α经质粒抽提,单、双酶切鉴定,从所获克隆中筛选重组质粒克隆。温控诱导  相似文献   
997.
p53基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抑制基因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其中P~(53)基因最引现人注目。P~(53)基因的突变与人类一半以上的肿瘤发生相关。P~(53)基因参与细胞生长的负调控。研究发生P~(53)基因编码的P~(53)蛋白可通过调控Cipl基因表达而调控细胞生长。即P~(53)蛋白可刺激Cipl基因产生分子量为21kD的蛋白,这种蛋白能够有效抑制某些促使细胞通过细胞周期进入有丝分裂的酶活性,从而抑制细胞生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正常的P~(53)基因的缺失可导致细胞的无限生长。此外,P~(53)基因与DNA损伤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关,与非DNA损伤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998.
孙婕  王亚新 《现代免疫学》1995,15(4):199-202
用血清学方法研究显示中国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与HLA-DR9相关。鉴于白种人中的研究显示IDDM与HLA-DQβ链第57位氨基酸相关,Asp-57对IDDM呈抗性,non-Asp与IDDM易感性相关。我们用PCR技术扩增了中国人中血清学DR9纯合的IDDM患者和正常对照的HLA-DQB1基因第二外显子并测定了核苷酸顺序,结果未发现IDDM特异HLA-DQB1等位基因,但发现IDDM病人HLA-DQB157位均为天冬氨酸。表明中国IDDM患者中的HLA-DQB157位天冬氨酸不一定具有保护个体抵抗IDDM的足够能力。IDDM易感性可能涉及多个基因位点的变化,另外还可能与其它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9.
1概述 细胞受刺激后立即表达的基因称"即早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s,IEG),包括c-fos、c-jun等.c-fos癌基因是由两类急性鼠致癌反转录病毒携带的v-fos癌基因的细胞同源序列.  相似文献   
1000.
新城疫病毒pIRHN核酸疫苗构建和表达及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NDV HN基因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 pIRES1neo为表达载体构建了 NDV HN基因的pIRHN核酸疫苗,在体外转染HeLa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pIRHN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状况,用荧光显微镜、DNA琼脂糖电泳及TUNEL染色等方法,检测HN基因导致细胞死亡的类型;用3,5-二羟基甲苯法测定HeLa细胞唾液酸含量的变化。结果:pIRHN 转染HeLa细胞后,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能促进肿瘤细胞死亡,其死亡方式主要以诱导细胞凋亡为主,pIRHN使 HeLa细胞唾液酸含量减少。结论:用 NDV HN基因所构建的核酸疫苗能够在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表达的 HN蛋白主要位于胞膜,胞浆中亦有 HN蛋白表达;pIRHN具有抗肿瘤作用,可能通过其表达产物与肿瘤细胞唾液酸受体的相互作用,发挥其抗肿瘤作用。本实验为迸一步阐明NDV抗肿瘤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