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342篇 |
免费 | 8981篇 |
国内免费 | 802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51篇 |
儿科学 | 1734篇 |
妇产科学 | 1156篇 |
基础医学 | 12127篇 |
口腔科学 | 2420篇 |
临床医学 | 19062篇 |
内科学 | 18308篇 |
皮肤病学 | 1063篇 |
神经病学 | 4462篇 |
特种医学 | 312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21篇 |
外科学 | 7446篇 |
综合类 | 43542篇 |
预防医学 | 8819篇 |
眼科学 | 1238篇 |
药学 | 16967篇 |
315篇 | |
中国医学 | 8686篇 |
肿瘤学 | 701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2372篇 |
2023年 | 5077篇 |
2022年 | 5792篇 |
2021年 | 7468篇 |
2020年 | 5402篇 |
2019年 | 4943篇 |
2018年 | 2447篇 |
2017年 | 4079篇 |
2016年 | 4507篇 |
2015年 | 4994篇 |
2014年 | 7008篇 |
2013年 | 7013篇 |
2012年 | 8966篇 |
2011年 | 9722篇 |
2010年 | 8557篇 |
2009年 | 8356篇 |
2008年 | 9036篇 |
2007年 | 7631篇 |
2006年 | 6986篇 |
2005年 | 7265篇 |
2004年 | 5645篇 |
2003年 | 4774篇 |
2002年 | 3686篇 |
2001年 | 3382篇 |
2000年 | 2684篇 |
1999年 | 2074篇 |
1998年 | 1615篇 |
1997年 | 1388篇 |
1996年 | 1256篇 |
1995年 | 929篇 |
1994年 | 671篇 |
1993年 | 601篇 |
1992年 | 547篇 |
1991年 | 473篇 |
1990年 | 395篇 |
1989年 | 361篇 |
1988年 | 87篇 |
1987年 | 72篇 |
1986年 | 54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通过测定乌司他丁与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大脑皮层中的浓度,以及两者的体外结合实验、模拟分子对接模型,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n=18)大鼠经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IU/kg作为对照。实验组(n=18)大鼠在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后随即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IU/kg。采用酶标仪法、ELISA法分别测定乌司他丁及Bip在大鼠脑缺血后05、3、24 h中血清、大脑皮层中的浓度。通过乌司他丁与Bip的结合实验计算两者结合率,并利用软件模拟乌司他丁与Bip的分子对接模型。结果在患侧大脑皮层中,实验组乌司他丁浓度在3 h升高,24 h下降,而Bip浓度则在3 h中下降,24 h升高。乌司他丁与Bip的结合率为44%~62%,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乌司他丁与Bip中的残基可形成范德华力及共轭作用,两者可形成不稳定复合物。结论在缺血大脑皮质中乌司他丁可与Bip形成不稳定复合物,其可能通过影响Bip的表达而在脑缺血再灌注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研究血清抗原糖链蛋白125(CA125)、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尿碘水平联合检测在先兆流产及保胎治疗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384例先兆流产孕妇为研究对象并予以安胎治疗,根据妊娠结局分为难免流产组(n=82)和安胎成功组(n=302),另选取同期86名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CA125、IL-17及尿碘水平,分析三项检测指标对先兆流产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安胎成功组及难免流产组血清CA125、IL-17依次升高,尿碘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三项指标对难免性流产的诊断效能,诊断切点为CA125:33.34 mIU/mL,IL-17:18.54 pg/mL,尿碘:106.54μg/L;曲线下面积以CA125(0.762)最优,IL-17(0.736)次之.三项指标分别诊断难免性流产,IL-17灵敏度(75.61%)较CA125和尿碘高,而CA125特异度(89.17%)、符合率(86.60%)、约登指数(0.64)、阳性预测值(59.22%)、阴性预测值(95.32%)均较IL-17和尿碘高;三项指标联合对AUC(0.834)、灵敏度(86.58%)、特异度(90.72%)、符合率(90.00%)、约登指数(0.77)、阳性预测值(66.36%)、阴性预测值(96.97%)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先兆流产患者联合监测CA125、IL-17及尿碘水平对于发生难免性流产的风险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构建尼克酰胺-N-甲基转移酶(NNMT)启动子区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检测其活性,从而验证SND1蛋白对NNMT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根据NNMT基因启动子区上、下游-1 500至+200区间的序列设计引物,并以HepG2细胞提取的RNA逆转录得到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的NNMT启动子区片段经酶切后连接到双荧光素报告载体GLuc-ONTM启动子报告克隆中,得到Gluc-NNMT 启动子重组质粒,分别与pLVX-IRES-Puro-Flag-SND1质粒和pLVX-IRES-Puro-vector质粒共同转染HeLa细胞,并检测启动子活性。然后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验证NNMT蛋白是否与SND1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果: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双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显示,共转染Gluc-NNMT启动子重组质粒和pLVX-IRES-Puro-Flag-SND1过表达质粒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NMT启动子区活性明显增强。结合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证明NNMT与SND1存在相互作用。结论:成功构建了NNMT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SND1对NNMT启动子活性有增强作用,SND1与NNMT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获取Ras亚家族新分支的创始成员RIT1蛋白(GTP-binding protein Rit1,RIT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水平数据,分析RIT1及其共表达基因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Oncomine数据库和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RIT1基因在HCC中的表达,及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利用cBioportal在线分析工具分析RIT1在HCC中的突变情况,并通过GeneMina数据库分析与RIT1相互作用的蛋白.基于LinkedOmics数据库筛选与RIT1在HCC中共表达的蛋白并分析其参与的信号通路.结果 HCC组织中RIT1 mRNA表达和DNA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HCC患者中肿瘤组织的RIT1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随着肿瘤等级和疾病阶段的升高,RIT1的表达量具有升高的趋势.在360例HCC样本中共有62例发生RIT1基因变异,变异率约为17.2%.生存曲线分析显示,RIT1高表达组和RIT1变异组的总体生存期短于RIT1低表达组和无变异组(P<0.01).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F proto-oncogene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RAF)、神经营养的酪氨酸激酶 1 型受体(neurotrophic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1,NTRK1)、Ral 鸟嘌呤核苷酸解离刺激剂样蛋白 1(Ral GDP dissociation stimulator like 1,RGL1)、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RLF 锌指蛋白、鸟嘌呤核苷酸解离刺激因子(Ral guanine nucleotide-dissociation stimulator,RalGDS)、干扰素相关发育调节因子 1(interferon-related developmental regulator 1,IFRD1)、Ras 相关蛋白 1b(RAS-related protein Rap-1b,RAP1B)、Kelch 样家族成员 12(Kelch like family member 12,KLHL12)、MLLT4、母系DPP 同源物3(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homolog 3,Smad3)等蛋白与 RIT1 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STX6、MPZL1、PKM2、RNF24和SOAT1等蛋白在HCC中与RIT1共表达,这些蛋白主要涉及小G蛋白信号转导、Ras信号通路和神经营养因子TRK受体信号通路,能够促进DNA构象改变、有丝分裂和细胞周期等.结论 RIT1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具有较高的基因变异频率,并且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为之后深入研究RIT1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凝血酶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P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的70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设为ITP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TM、PAI-1水平及PLT。结果ITP组血清TM、PAI-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TP组治疗后血清TM、PAI-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LT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ITP患者血清TM、PAI-1水平与PLT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TM、PAI-1水平与儿童IPT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临床疾病监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FOXO1基因分离阳性的横纹肌肉瘤(RMS)为金标准,探讨免疫组化标志物胎盘钙黏蛋白(P-cadherin)和激活增强子结合蛋白2β(AP2β)的表达与FOXO1基因分离的相关性及两者替代检测FOXO1基因分离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2-01-2016-03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46例RMS的临床病理资料。蜡块连续切片4张,分别用于HE染色、免疫组化标记物P-cadherin和AP2β染色及FOXO1基因分离的FISH技术检测。结果男性24例,女性22例。0.5~60岁,平均20岁。P-cadherin染色结果为阳性22例,阴性24例。AP-2β染色结果为阳性为46例,阴性0例。FOXO1基因分离阳性21例,阴性25例。结论 P-cadherin诊断FOXO1基因分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其有可能代替FISH检测FOXO1基因分离结果。AP2β不能用于鉴别FOXO1基因分离需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9.
系统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为一组反复发作的低容量性低血压、血液浓缩、非蛋白尿性低蛋白血症 ,全身水肿、多数情况下伴有异型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综合征。其原因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目前具体发病机理尚不明确。近年发现特布他林和茶碱对预防发作有效。临床医生应对该病提高警惕性。 相似文献
110.
脊髓损伤的预后极差,但临床迄今缺乏评价脊髓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客观指标。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 antprotein—1,MCP—1)参与介导脊髓损伤部位的继发性炎症反应,本实验检测了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清中MCP—1的水平,初步探讨其作为评估脊髓损伤程度指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