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9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因复杂,多因素致病,其中(牙合)因素与其关系密切.(牙合)干扰可致牙尖交错位时上下牙尖窝接触不广泛、不密合,下颌运动型发生改变;通过破坏颞下颌关节正常的生物力环境,致使髁突发生适应性形态的改变和移位,进而影响关节盘厚度及位置的改变,引起关节疼痛、弹响,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本文就(牙合)干扰对颞下颌关节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2.
实验中用连续单相方波(波宽0.2~1.0ms,频率30~360Hz,电流强度1~70μA)刺激兔下丘脑室旁核,可抑制皮层诱发的下颌运动。刺激下丘脑背内侧核、腹内侧核、网状结构背外侧区和腹侧区观察到同样的结果,而刺激网状结构背内侧则对下颌运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3.
以颞下颌关节侧位造影断层摄影检查为标准诊断,将70侧关节的盘位置分为正常盘位、可复性盘移位、不可复性盘移位三种情形,以切牙区下颌运动描记为诊断性试验,对边缘运动及咀嚼运动指标进行判别分析,求出判别函数,并对其判别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起的颞下颌关节内紊乱判别函数,对盘位的判别符合率达94.29%,其中正常盘位100%,可复性盘移位95.7%,不可复性盘移位92.5%,可望用于临床来诊断  相似文献   
64.
唇腭裂术后反合患者下颌运动轨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29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反患者及29名普通反患者进行了下颌运动轨迹的研究,发现唇腭裂术后反矜患者的下颌运动具有如下特征:①下颌前伸范围大,前伸曲线平缓;②侧方运动范围正常,但其曲线较多地出现折转;③咀嚼运动水平幅度小;④开闭口运动轨迹交叉率高;⑤速度曲线缺口及不流畅出现率高;⑥息止邪间隙增大。这些特征为临床上该类患者的正畸诊断和治疗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5.
经长期观察研究表明,正颌外科手术后颜面及下颌功能并非都获得全面改善。本文就正颌外科手术后颞颌关节运动范围、咀嚼肌功能改变、(牙合)力改善、以及颞下颌关节的解剖位置变化等作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6.
以颞下颌关节侧位造影断层摄影检查为标准诊断,将70侧关节的盘位置分为正常盘位、可复性盘移位、不可复性盘移位三种情形,以切牙区下颌运动描记为诊断性试验,对边缘运动及咀嚼运动指标进行判别分析,求出判别函数,并对其判别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起的颞下颌关节内紊乱判别函数,对盘位的判别符合率达94.29%,其中正常盘位100%,可复性盘移位95.7%,不可复性盘移位92.5%,可望用于临床来诊断盘位。为关节内紊乱的诊断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7.
无鼾人群开口过程中上气道变化的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索下颌开口运动中上气道截面积的逐步变化,并进一步研究下颌形态特征对其的影响。方法 受试者为14名无鼾成年男性。使用特制口腔装置从下颌最大前伸位的75%(F_(75)V_0)开始,依次调节至50%(F_(75)V_(50)),75%(F_(75)V_(75)),100%(F_(75)V_(100))的张开量处。在包括初始位置在内的5个位置上进行上气道的磁共振影像扫描。为消除体格差异,上气道各平均截面积变化量(mean%)和最小截面积变化量(min%)为相对于初始上气道的计算校正值。使用头影测量分析下颌形态特征。结果与结论 在下颌开口运动中,尽管消除了体格影响,上气道的变化仍然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上气道的改变量与某些下颌特征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8.
张口受限、偏斜、疼痛、颞颌关节弹响等症状被称为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已有多年历史,但80年代以来又相继改称为口颌系统功能紊乱或颅颌系统功能紊乱,因为以上所述病症,绝不只是颞颌关节的问题,而是广泛涉及  相似文献   
69.
对20例前牙开Ye患者进行了下颌运动轨迹描记和X线头影测量研究并与正常Ye者作统计学比较。结果表明,前牙开Ye者的下颌运动轨迹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形态学研究显示,其下面高、下颌平面角和上后牙-齿槽高大于正常Ye者。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开Ye间隙大小与上后牙-槽高呈负相关关系。作者认为,对开Ye患者进行下颌功能运动与形态学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有利于其认断设计和矫治后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下颌运动障碍情况。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收治的不同类型脑瘫患儿43例为观察组,其中混合型及不随意运动型18例,痉挛型25例。同期选择佳木斯市某幼儿园就读正常儿童40例为对照组。采用《下颌运动功能测评调查表》观察、测评和记录儿童的下颌运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测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痉挛型组与对照组比较,除下颌前伸运动、下颌左右连续运动测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与痉挛型组相比,除下颌前伸运动测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痉挛型组得分均高于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结论下颌运动障碍是脑瘫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构音器官运动障碍,不同类型的患儿其下颌运动障碍的形式及严重程度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