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9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口腔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好发于青年群体,女性多见,发病率在30%左右;其临床表现多为下颌运动异常、疼痛、弹响与杂音,部分患者伴有耳鸣、头痛等症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目前主张采用"梯度序列治疗"模式,每个"层级"均有其严格的适应证。一般首选保守治疗或无创治疗,适用于功能障碍性或轻度器质性病变患者;次选微创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患者或轻度器质性病变患者;最后才考虑选择开放手术治疗,适用于前两种治疗无效并伴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梯度序列治疗"方案的制定应该是个性化的,由医生主导,患者配合的情况下完成的。本文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梯度序列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成人骨性Ⅲ类错袷患者开闭口时下颌运动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成人骨性Ⅲ类错袷患者24例,以及10例正常耠对照组,利用下颌定位仪进行开闭口运动时双侧髁突运动中心点以及切牙点在矢状向、冠状向、水平向移动范围的比较。结果从矢状方向看,骨性Ⅲ错抬患者双侧髁突点的运动轨迹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1),而切牙点运动轨迹在三个方向上的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措患者开闭口时髁突点运动小于正常组(仅矢状向),切牙点运动大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20例正常人颞下颌关节在4种颌位时X线侧位体层摄影片进行线距和转动角度的测量分析。结果表明:下颌运动在由牙尖交错位开始的后退接触运动、最大前伸运动和最大张口运动.的颌位运动过程中,髁突的运动均是滑动与转动的混合运动。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4.
55.
对30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进行了下颌运动轨迹描记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显示,在此类错畸形中,有两种下颌功能运动型,55%~65%的患者的运动轨迹异常。随着年龄增长,患者上下颌骨、牙齿均对下颌功能运动障碍出现代偿性变化。  相似文献   
56.
下颌绞链运动轴点稳定性及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下颌绞链运动轴点的位置是否恒定以及它是否位于髁突中心点。采用新型的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T-1602测量了14名健康人在4次重复性实验中,下颌小张闭口运动绞链轴点的稳定性及其与髁突的位置关系。结果表明,下颌后退位的小张闭口运动所测得的绞链轴点位置不恒定,存在瞬间绞链轴点。双侧绞链轴点基本均匀地分布于髁突四周,其距髁突中心点的平均距离为8.83±5.65mm。这一结果对临床正确使用架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
作者采用与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相结合的磁电转换式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对13例恒牙初期前牙反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下颌边缘运动范围及轨迹进行观察记录,发现:治疗前后下颌边缘运动范围发生了明显改变,后退的垂直及水平相滑动均减少,侧移的对称性增加,边缘运动轨迹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人工(牙合)干扰部位对下颌侧方运动中下颌切点运动轨迹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Arcus 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系统,检查下颌侧方运动中切点运动轨迹随人工(牙合)干扰部位变化而发生的改变.采用SAS 9.0软件包分析人工(牙合)干扰部位与下颌侧方运动中切点在矢状轴、垂直轴、水平轴上的运动轨迹的相关性,并试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随着人工(牙合)干扰部位的后移,不论下颌向干扰侧或向非干扰侧运动,切点在矢状轴和垂直轴的运动距离均无显著规律,与人工猞干扰部位也无明显相关性;而在水平轴则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并在水平轴上得到人工(牙合)干扰部位与下颌切点运动距离的直线回归混合效应模型.向干扰侧运动时,(y)=8.2262 0.1082x1,δ=0.1786,P<0.001;向非干扰侧运动时,(y)=9.1098 0.07099x1-0.02650x2,δ=0.05989,P<0.001.配对t检验比较发现,下颌向干扰侧运动时,切点在水平轴的运动距离大于向非干扰侧运动时.结论:随人工猞干扰部位的后移,侧方运动中,下颌向外侧的可移动幅度增大,并呈现一定的线性规律.  相似文献   
59.
作者对接受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患者(下颌骨后退11例,下颌骨前徙10例)手术前自下颌运动范围进行了测量,并对颞下颌关节进行了临床检查。发现在术后6个月时,后退组患者的张口度已恢复到术前水平,前徙组患者的张口度仍低于术前,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术后两组患者下颌前伸和侧向运动(左右)均无明显变化。提示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退下颌骨对患者张口度影响较小,且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60.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因复杂,多因素致病,其中(牙合)因素与其关系密切.(牙合)干扰可致牙尖交错位时上下牙尖窝接触不广泛、不密合,下颌运动型发生改变;通过破坏颞下颌关节正常的生物力环境,致使髁突发生适应性形态的改变和移位,进而影响关节盘厚度及位置的改变,引起关节疼痛、弹响,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本文就(牙合)干扰对颞下颌关节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