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07篇
  免费   1339篇
  国内免费   214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235篇
口腔科学   64篇
临床医学   2652篇
内科学   7384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835篇
特种医学   5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373篇
综合类   6845篇
预防医学   1477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2638篇
  60篇
中国医学   2537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15篇
  2023年   610篇
  2022年   774篇
  2021年   836篇
  2020年   567篇
  2019年   631篇
  2018年   378篇
  2017年   593篇
  2016年   700篇
  2015年   783篇
  2014年   1240篇
  2013年   1213篇
  2012年   1664篇
  2011年   1680篇
  2010年   1545篇
  2009年   1578篇
  2008年   1654篇
  2007年   1516篇
  2006年   1431篇
  2005年   1366篇
  2004年   1018篇
  2003年   867篇
  2002年   680篇
  2001年   536篇
  2000年   400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305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64篇
  1995年   220篇
  1994年   197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艺嘉  樊珂  崔小数  曹珊 《中医学报》2020,35(9):1908-1912
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实践基础和应用前景,治疗方法可归于四类,即活血化瘀、化痰调脂、痰瘀同治、扶正祛邪,研究者辨证施治,多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目前研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重复性差,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及系统深入的实验研究;其次,对专家经验方及中药复方研究不够深入,临床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缺乏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挖掘;再次,目前的研究不够系统和全面,主要集中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对斑块易损性研究相对较少。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加强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为治疗提供更加明确的理论依据和临床证据;同时,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模式,以中医宏观辨证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参考现代中药药理实验结果选药组方,扩大辨证选药思路,加强对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以及对其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鉴定和作用机制研究,并将传统组方理论与针对发病机制的对病治疗相结合,多角度、多层次探索中医药的作用机理。此外,应不断深入探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并结合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科学,积极研究中医药的药效学基础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原因除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密切关联外,还与过度精神压力、缺乏体育锻炼、吸烟、急性心脏病等有关,可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1]。该疾病患者的治疗与时间窗有关,且需依据其病理周期设计对应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死率与致残率。因此,在疾病早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显得极为重要。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脑梗死尚缺乏敏感性,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为功能性成像,可有效观察病灶特征、神经纤维束形态等[2]。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DTI对不同时期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未合并高血压、心衰等其他心血管疾病,其中59例患者已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归为观察组,其余69例患者未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中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肱指数(ABI)、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I)等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结果观察组的TC与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ba-PWV、CAVI、ABI和rAI等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改善冠心病老年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能据此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金三角"(ATS)方案即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颈动脉外膜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复合单侧颈总动脉硅胶管包裹制备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模型。7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通心络(TXL)组、阿托伐他汀(ATO)组、阿司匹林(ASP)组和ATS组,每组12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及各用药组家兔均实施单侧颈动脉硅胶管包裹术复合高脂饲料喂养,TXL组给予通心络超微粉混悬液0.3 g·kg-1·d-1灌胃,ATO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5 mg·kg-1·d-1灌胃,ASP组给予阿司匹林12 mg·kg-1·d-1灌胃,ATS组给予Tx L、ATO、ASP三者联合,剂量上,灌胃,连续给药,4 w后取材,HE染色判定颈动脉内中膜病理形态变化,生化法检测血脂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家兔颈动脉包裹段外膜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白介素(IL)-1β、IL-10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外膜IL-8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ASP组外,各用药组TC、TG、LDL-C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其他用药组比较,ATS组TC、TG、LDL-C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颈动脉外膜中MCP-1、IL-1β表达明显增强,IL-10表达减弱(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颈动脉外膜中MCP-1、IL-1β表达减弱(P0.01),IL-10表达增强(P0.05)。与其他用药组比较,ATS组MCP-1、IL-1β表达明显减弱,IL-10表达明显增强(均P0.01)。各用药组颈动脉外膜IL-8表达减少。结论 TXL、ATO、ASP三药联用可通过降脂、调节血管外膜炎症反应从而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且较单药应用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7.
肥胖对动脉粥样硬化(AS)及对降脂疗法效果有什么影响还不清楚。加强降脂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研究(REVERSAL)分析体重指数(BMI)对在中等强度与强度降脂疗法过程中血脂、C-反应蛋白(CRP)、斑块(血管内超声测定)的影响,发现虽然BMI高的病人常伴有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甘油三酯(TG)与高CRP,但对斑块多少、大小无明显影响。强度降脂疗法时,高BMI的人,  相似文献   
8.
小凹是细胞表面胞膜穴样内陷,小凹蛋白为小凹的主要组成成分。其中小凹蛋白1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均有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而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B.  Greg  Brown  John  Growley  宋善俊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6,25(2):124-126
过去15年来,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基础生物学和实验研究均支持下述假设:抗氧化剂可通过抑制动脉壁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这种作用机制可抑制胆固醇酯通过巨噬细胞清除受体在动脉斑块内发生病理性沉积。胆固醇酯病理沉积是一种可引起斑块破裂及心血管事件的过程。同样,生物机制亦已确定,癌基因可被抗氧化剂阻断。  相似文献   
10.
氯吡格雷抵抗的机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SAT),显著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应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的血小板对一磷酸腺苷(ADP)敏感性增加,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也可从氯吡格雷获益。然而氯吡格雷在患者群中的抗血小板作用个体差异很大,部分患者尽管长期服用常规剂量的氯吡格雷,但临床上仍不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事件发生,血小板聚集能力不能被有效地抑制,这种现象称为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亦称氯吡格雷无反应(nonresponse)、氯吡格雷低反应(10wresponse)等。为规范术语,避免混淆,建议统一使用氯吡格雷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