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1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153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47篇
口腔科学   226篇
临床医学   590篇
内科学   197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3045篇
特种医学   180篇
外科学   247篇
综合类   56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378篇
  1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91篇
  1985年   110篇
  1984年   107篇
  1983年   90篇
  1982年   64篇
  1981年   42篇
  1980年   51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11篇
  197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治疗继发性三又神经痛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7月-2005年10月继发性三又神经痛59例,采用显微手术40例,采用伽玛刀治疗19例,照射靶点为引起三又神经痛的病灶。结果二组均无死亡病例,显微手术组:肿瘤全切32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三又神经痛均消失,面部感觉减退6例,加重2例。伽玛刀治疗组:平均随访随访6个月~6年(平均68个月),影像学证实2例(10.5%)基本消失,11例(57.9%)明显萎缩,5例(26.3%)体积无变化。肿瘤总控制率94.7%。结论应根据引起三又神经痛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显微手术全切病灶可达到根治的目的,但累及海绵窦等结构不能全切的病灶及中小型肿瘤可采取伽玛刀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生长、改善临床症状,保护瘤周颅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2.
帕金森病是以涉及基底神经核直接与间接通路功能紊乱为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后期部分患者伴有黑质外非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损伤,常伴有痴呆表现,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由此,有关帕金森病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成为当前神经科学界关注的热点,笔者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3.
翟安林  袁淼  苟志勇  肖文峰  王帆 《四川医学》2013,(10):1544-1546
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治疗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行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随即分为两组(A、B两组),A组采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采用显微镜下经颞中回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随访半年至1年,观察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结果 A组患者中生存30例、死亡(GOS分级Ⅰ级)0例、植物生存(GOS分级Ⅱ级)3例、重残(GOS分级Ⅲ级)3例、中残(GOS分级Ⅳ级)15例、良好(GOS分级Ⅴ级)9例;B组患者中生存29例、死亡(GOS分级Ⅰ级)1例、植物生存(GOS分级Ⅱ级)3例、重残(GOS分级Ⅲ级)3例、中残(GOS分级Ⅳ级)20例、良好(GOS分级Ⅴ级)3例.结论 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可靠,手术创伤小,清除血肿彻底,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首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4.
三叉神经痛与高血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26例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经乳突后小切口入路,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术后三叉神经疼痛消失,血压明显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改变了以往对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患者不做开颅术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评估经外侧裂入路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法对术后存活者进行评估。结果:26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死亡1例,存活25例;ADL分级法评估结果如下:I级3例,Ⅱ级11例,Ⅲ级8例,Ⅳ级2例,V级1例。死亡1例。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手术能有效清除血肿和止血,而且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证明外侧裂人路显微手术是一种能够有效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6.
三叉神经痛患支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的患支有无病理改变,加深对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6例,术中将患支切取一小块,2%戊二醛梗固定,1%锇酸后固定,环氧树脂包埋,醋酸双氧铀和枸橼酸铅双重染色,超薄切片,电镜下观察。结果:6例患支均有病理改变,但并非所有神经纤维都有病变。主要病理改变有:雪旺细胞浆内有脂滴沉积、髓鞘碎片及空泡样变性;髓鞘增生结构紊乱,髓鞘层板松解、局灶性脱髓鞘等。结论:三叉神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预测指标并确定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第一部分:回顾分析18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影响血肿扩大的回归方程,运用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血肿密度是否均一、初始出血量及CT血管造影(CTA)“点征”与血肿扩大进行关联建立血肿扩大预测模型.第二部分:运用前期建立的血肿扩大预测模型,将30例存在血肿扩大风险并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12h手术组和24 h手术组,比较不同时间窗手术患者术后再出血、病死率及近期预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初始出血量、血肿密度、血肿形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CTA图像“点征”与血肿扩大有关(P<0.05);血肿量>16 mL(OR =5.051,95%CI 1.314~21.355,P=0.0170)、血肿密度不均一(OR =7.805,95%CI 1.905~40.220,P=0.0021)且CTA图像存在“点征”(OR =8.764,95%CI 2.325~44.562,P=0.0006)则血肿扩大风险在60%左右;12h手术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术后再出血方面较24h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患者在3个月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因素很多,基于血肿量、血肿密度及CTA“点征”的预测模型能够预测血肿扩大风险,早期手术能够改善患者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8.
三叉神经痛的针灸治疗方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近5年发表的有关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文献,介绍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各种疗法,并提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9.
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背根神经节组织lncRNA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背根神经节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SD大鼠坐骨神经损伤0天、1天、4天和7天模型,取背根神经节组织进行lncRNA检测,进行差异基因的筛选,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利用lncRNA与mRNA特异性表达的标准化信号强度,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结果:共筛选出24个显著下调的lncRNAs,qRT-PCR检测的lncRNA AF130881和AB020616的表达变化与芯片一致。得到与lncRNA AF130881和AB020616正向或负向共表达的蛋白编码基因25个。结论: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背根神经节组织中lncRNA的表达谱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0.
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研究大鼠鼻粘膜及三叉神经节(TG)P物质(SP)的分布。发现SP-IR阳性纤维分布于大鼠鼻呼吸区粘膜的小血管壁、上皮细胞间、粘膜固有层及腺体,其中以小动脉壁密度最大;TG内可见SP-IR阳性神经元胞体。结果提示,SP可能作为鼻粘膜初级感觉神经传入通路的递质或调质而起作用。讨论了鼻粘膜SP-IR阳性纤维分布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