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1篇 |
免费 | 126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28篇 |
妇产科学 | 21篇 |
基础医学 | 65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215篇 |
内科学 | 116篇 |
皮肤病学 | 287篇 |
神经病学 | 19篇 |
特种医学 | 17篇 |
外科学 | 16篇 |
综合类 | 215篇 |
预防医学 | 247篇 |
眼科学 | 67篇 |
药学 | 50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101篇 |
2013年 | 121篇 |
2012年 | 110篇 |
2011年 | 97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58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索贵港市大龄女性性工作者(OFSWs)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人群梅毒防控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2010-2016年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在贵港市各女性性工作者(FSWs)哨点抽取调查对象,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使用《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FSW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匿名咨询调查,同时采血检测其梅毒等感染情况。结果 共调查贵港市2 851名OFSWs,以在婚/同居、外省户籍、汉族、小学文化程度以及低档场所来源为主,中位年龄41(四分位间距:38~45)岁。2 851名OFSWs中,梅毒、HIV和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33%、2.84%和1.89%;有5.02%在最近一年诊断过性病,88.46%在最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57.42%在最近一个月的商业性性行为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和同伴教育干预服务的OFSWs分别为87.93%和34.86%。多因素分析发现,低档场所、壮族、文盲、年龄≥ 35岁、未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干预服务、HIV和HCV抗体检测阳性为OFSWs感染梅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贵港市OFSWs梅毒感染情况严峻,低档场所、壮族、文盲、年龄≥ 35岁、未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干预服务、HIV和HCV抗体检测阳性的OFSWs感染梅毒的风险较高。应加强该人群安全套宣传和发放等干预服务,提高该人群安全套的使用率,对梅毒、HIV和HCV等性传播疾病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2.
目的了解丽水出入境人群梅毒感染的流行分布状况与趋势,以确定重点监测对象,为国境卫生检疫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的18848名丽水出入境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测,2005~2006年间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后再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疑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2007年起首先使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疑集试验(TPPA)进行普查,TPPA阳性者再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RUST)进一步检测。并对梅毒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出梅毒感染者211人,检出率为1.12%,其中男性检出率为1.17%,女性检出率为1.07%,各年龄组中以60岁以上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8.87%;以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要加强对丽水出入境人员的行为干预,特别是加强性病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降低这一人群的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83.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全人群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相关数据,使用Excel 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3—2018年佳木斯地区全人群梅毒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20~45岁年龄段人群梅毒感染占比最高,占总感染人数的55.77%,Ⅰ期梅毒平均感染率最高,隐性梅毒呈现上升趋势,胎传梅毒下降明显,女性平均感染率大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1 : 1.41,家务及待业人群占比最高,占总感染人数的37.05%。结论 梅毒感染已不再局限特定群体。老年人、家务及待业等群体梅毒感染率在不断升高。应加强对女性及老年人群体的健康宣传力度,强化针对农民、无业人员的健康行为引导,提高重点人群及大众自我防护意识,最终达到降低梅毒感染率的目的,按期实现《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的目标。 相似文献
84.
淮安市568例妊娠合并梅毒母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淮安市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趋势,探讨驱梅治疗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 收集淮安市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妊娠合并梅毒患者662例,分析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年龄、孕次、梅毒治疗情况与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0 ~18个月随访结果.结果 ①发病率:2011-2016淮安市孕产妇妊娠合并梅毒的6年平均发病率为1.94‰,6年间年发病率分别为0.50‰、1.94‰、2.23‰、2.30‰、2.71‰、2.06‰,经分析年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25,P<0.001),呈逐年增高的趋势.②分析568例已有妊娠结局孕妇,结果显示:规范治疗组、未规范治疗组、未治疗组间足月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6.926,P<0.001),规范治疗组足月产比例最高.孕妇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首检滴度大于1:16者不良妊娠结局较RPR首检滴度小于1:16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536,P<0.001).③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经随访,排除梅毒感染的新生儿中,规范治疗组占98.15%.规范治疗组与未规范治疗组、未治疗组间排除梅毒感染的新生儿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19,P<0.001);确诊感染梅毒的新生儿中,规范治疗组占1.1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34,P<0.001).结论 淮安市近6年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增长速度较快,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孕前及孕期梅毒筛查,同时规范抗梅毒治疗将有效改变孕妇不良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梅毒感染,保障母婴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5.
妊娠梅毒1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临床特点及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 173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妊娠梅毒孕产妇,依据妊娠期是否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141例)及未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足月产发生率和未治疗组足月产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而死胎死产及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未治疗组显著高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有效规范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以及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6.
张积文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10):89-90
目的 了解2005-2013年甘肃省张掖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张掖市2005-2013年梅毒的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3年共报告梅毒1 53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62/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隐性梅毒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6.55%;6个县区中发病率较高的是甘州区21.54/10万、肃南县19.88/10万,较低的是山丹县6.07/10万、民乐县3.05/10万;男女性别比为1.11:1; 70~79岁组、60 ~ 69岁组发病人数较多,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4.50%、21.69%;发病人数较少的是0~9岁组、10~19岁组,分别占发病总数的0.20%、0.65%.1月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12.18%,10月、11月最少,各占6.51%.无明显的季节高峰.结论 张掖市梅毒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2010-2011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要进一步规范诊断报告标准,开展高危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控制疫情传播.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三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儿童梅毒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沈阳市儿童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4230例,分别进行了以下检测: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胶体金法( SYP)、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用三种方法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经任意一项检测为阳性即视为阳性患者共28例。其中三项检测均为阳性4例(14.3%),有两项检测为阳性11例(39.3%),只有一项检测为阳性13例(46.4%)。确诊阳性患者15例。在检测中TRUST特异度(92.3%)高,但敏感度(40.0%)低;SYP敏感度(86.7%)高,但特异度(7.7%)低,均不适宜单独作为初筛检测试验。应用TRUST和SYP联合检测作为初筛试验,其中任意一种为阳性结果,灵敏度为100.0%。结论用TRUST、SYP联合作为梅毒初筛检测试验;TPPA可以用作梅毒确诊实验;TRUST适宜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四种梅毒血清学实验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及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法检测518例性病科患者血清,并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认。结果 TRUST法灵敏度为58.18%,ELI SA法为99.37%、胶体金法为99.06%;TRUST法特异度为88.5%,ELI SA法为98.50%、胶体金法为100%。结论梅毒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检验目的合理选用不同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89.
目的了解2006-2018年桐乡市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病毒(HIV)流行状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相关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2006-2018年桐乡市女性性工作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每年调查人数不少于400人,共调查5 143人,了解人口学情况,采集静脉血样检测HIV、梅毒抗体,对梅毒感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2006-2018年桐乡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晓率总体趋于平稳,2011年知晓率为94. 80%。2017年梅毒阳性率为6. 40%,其余年份为3%~5%,低档场所梅毒阳性率高于中、高档场所。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场所档次为女性性工作者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的独立因素(P <0. 05)。同居或在婚为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场所档次越低,检出梅毒阳性的风险增加。结论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中梅毒阳性率偏高,应对该人群艾滋病、梅毒等经性接触传播疾病进行重点干预,推广安全套使用,加强与公安等执法部门合作。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分析孕产妇产后梅毒防治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为临床健康教育及宣传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孕产妇500例,进行产后梅毒防治KAP现状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孕产妇产后梅毒防治KAP现状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教育程度、职业、户口归属、家庭月总收入、产次是孕产妇产后梅毒防治KAP现状影响因素(P<0.05);年龄<20岁、初中及以下学历、产次1次为孕产妇产后梅毒防治KAP现状危险因素(OR1=1.748,OR2=4.586,OR3=3.404,P<0.05)。结论 孕产妇整体缺乏梅毒防治知识,其KAP水平有待提高,年龄小、学历低、缺乏生产经验是影响KAP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对孕产妇加强健康教育,以针对性、多样化方式提高其KAP水平,降低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