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3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3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3篇
临床医学   226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585篇
综合类   495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93篇
  3篇
中国医学   73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_A磺酸钠联合前列地尔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注射前列地尔干乳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_A磺酸钠注射液,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炎性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_A磺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TDR)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随访4年的81例单节段退变性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CTDR组(n=41)及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组(n=40)。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进行功能评价,采用Mc Afee分级评定异位骨化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通过MRI进行影像学评估,比较2组手术节段、邻近节段活动度(ROM)和C_(2~7) 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术后NDI和JOA评分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CTDR组NDI明显高于ACDF组,在工作、驾车和娱乐3个项目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JOA评分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下邻近节段ROM和C_(2~7) Cobb角方面,CTDR组术前、术后变化不明显;ACDF组上位邻近节段ROM术后明显增加,C_(2~7) Cobb角术后明显减小,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DR组与ACDF组相比,术后上位邻近节段ROM及C_(2~7) 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DR组在末次随访时共有15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2例假体下沉,1例椎体前缘骨赘吸收。ACDF组无椎间融合器下沉、植骨不愈合、畸形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CTDR在早期恢复独立生活能力方面优势明显,中期随访可较好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置换节段ROM,减少相邻节段的异常活动,保护邻近椎间盘,但中期随访发现有异位骨化发生。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与传统融合器并钛板融合术比较,探索C_4/C_5/C_6/C_7三节段Zero-P融合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与影像学变化。方法纳入2009年7月—2013年5月在本院接受C_4/C_5/C_6/C_7颈椎融合手术的患者共72例。其中A组患者应用Zero-P进行融合,共30例;B组用传统融合器加钛板,共42例。两组患者术前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于术后2个月、6个月、1年、2年及近期各时间点进行复查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曲度、C_(4~7) Cobb角、吞咽困难发生率、融合率、邻近节段退变(ASD)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年,随访期间,A组与B组术后JOA评分、NDI、融合率及AS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C_(4~7)Cobb角呈缓慢丢失趋势,在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小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呈缓慢丢失趋势,在末次随访时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于术后2个月时低于B组(P0.05),余随访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Zero-P用于颈椎三节段融合时中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其可有效降低术后2个月吞咽困难发生率,但对手术节段Cobb角及颈椎曲度的维持作用较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比较观察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与颈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RI)用于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门诊及收治的9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研究对象均进行肌电图和颈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率,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测得患者神经累及节段数量以及对两组检查方法的受累及节段定位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1) EMG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阳性率为98.91%(91/92),颈椎MRI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阳性率为95.65%(90/92),诊断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 颈椎MRI检查累及3个及以上神经节段数高于EMG检查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颈椎MRI累及的颈4-5间盘者、累积的颈7-胸1间盘患者比例明显高于EMG检查相应的C5、C7神经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EMG检查法有更高的定位准确度。结论:肌电图与颈椎MRI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均有较高的诊断率,但肌电图检查法的定位神经根位置范围更小,精确度更高。总之,肌电图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骨基质成分在退变颈椎骨代谢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退变颈椎中骨基质成分的变化,探讨颈椎病中颈椎退变的生物学机制。方法:收集25例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的退变椎体,并随机取其中8例的外周血和另取5例正常椎体作为对照。放射免疫法测定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的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钙、磷和总蛋白质含量。结果:颈椎病患的退变椎体中HA、LN、Ⅲ型胶胶原、Ⅳ型胶原含量均较对照正常骨显降低(P<0.01),并且排除了血液因素引起退变椎体骨基质成分的变化;退变椎体骨组织中钙、磷含量较正常骨中的含量显降低。结论:颈椎在退变过程中骨基质成分明显减少,从而引起颈椎骨韧性、硬度的减低,可能是导致颈椎生物力学的进一步恶化和退变逐渐加重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对比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治疗几类常见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3年1月我科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55例颈椎病患者资料,按病情分为4组,其中46例获得随访,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组术前术后JOA评分结果、椎管矢状径数值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并比较手术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0~31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无死亡,无感染,无再关门等并发症,2例术后早期出现肩部不适感,2例出现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做相应处理后症状减轻至消失。术后各组JOA评分均有提高,椎管矢状径增加(0.005),各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扩大了颈椎管的容积,直接减除颈髓神经压迫,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是治疗常见颈椎病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临床上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用穴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有关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章,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选穴规律。结果:纳入116篇文献,针灸处方146首选穴73个总频次819次。所用腧穴归属足三阳经及督脉为主,且督脉及足少阳胆经腧穴配伍较为常见;腧穴当中,风池运用累积频次最高;颈夹脊风池、风池百会、天柱风池配伍最为常见;特定穴以八脉交会穴及原穴的频次最为高。结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选穴、配伍方面有相当的规律性,对于指导临床及相关针灸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郑州地区医务人员颈椎病现状,并调查影响颈椎病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21年3—9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所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颈椎病的现状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颈椎病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获得3150名医务人员的问卷调查及颈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男性1497人,占47.52%,女性1653人,占52.48%,年龄22~59岁,平均(40.02±6.31)岁。有970例医务人员诊断为颈椎病,占30.7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41~50岁(OR=3.221)、51~59岁(OR=4.521)、非手术科室(OR=2.221)、手术科室(OR=4.654)、工作年限6~10年(OR=2.331)、工作年限>10年(OR=3.002)、经常加班(OR=1.365)、经常夜班(OR=2.554)的医务人员发生颈椎病的可能性大,而经常体育锻炼(OR=0.370)的医务人员发生颈椎病的可能性小。结论郑州地区医务人员颈椎病的发生率较高,年龄、科室、体育锻炼、工作年限等均会增加颈椎病的发生风险,需要引起医院、科室及个人的重视,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工作任务,并结合年龄等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改善该地区医务人员的颈椎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1例颈椎病合并颈髓损伤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男,41岁,因“颈肩部疼痛伴左侧肢体无力2周”入院,入院后行颈椎X线、CT、MRI检查,诊断为颈椎病脊髓半切综合征,入院后予以卧床休息、颈托固定、脱水、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患者神经水肿减轻后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3D打印假体置换术,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3D打印假体置换术为颈椎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川归胶囊联合舒筋通络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神经根型颈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舒筋通络颗粒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川归胶囊联合舒筋通络颗粒治疗,比较2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试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含量降低更明显。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川归胶囊联合舒筋通络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