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7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3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3篇
临床医学   226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587篇
综合类   497篇
预防医学   63篇
药学   93篇
  3篇
中国医学   73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评价动脉硬化患者行颈椎旋转手法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8例动脉硬化患者纳入动脉硬化组,同期选取50例经检查无明显动脉狭窄、硬化斑块及高血压病史的志愿者纳入对照组。分别采用经颅多普勒测定2组患者颈椎中立位、左右旋转45°时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流速及搏动指数等参数。结果:颈椎中立位时2组患者双侧椎动脉血流参数、左旋颈时右侧椎动脉血流参数、右旋颈时左侧椎动脉血流参数及颈椎中立位和左右旋颈时基底动脉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旋颈时对照组左侧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流速大于动脉硬化组(t=5.944,P=0.000;t=6.571,P=0.000;t=6.665,P=0.000),搏动指数小于动脉硬化组(t=4.802,P=0.001);右侧旋颈时对照组右侧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流速大于动脉硬化组(t=4.122,P=0.001;t=4.221,P=0.000;t=11.320,P=0.000),搏动指数小于动脉硬化组(t=2.249,P=0.001)。结论:颈椎旋转手法能改变动脉硬化患者椎动脉的血流参数,而经颅多普勒能够准确反映这些变化,因而可用于颈椎手法前对伴有动脉硬化的患者进行筛查,以减少由于椎动脉血流改变而引起的临床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治疗组以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对照组以穴位注射于颈3~6夹脊穴及天柱(双侧)、风池(双侧)治疗。结果:痊愈率对照组为12.00%,治疗组为30.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1.33%,治疗组为97.34%,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循经指针推拿联合常规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208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104例常规推拿,1次/d,30min/次。治疗组104例循经指针推拿:①足太阳膀胱经:一指禅法弹披风门穴(多可触及痛性结节)、昆仑3~5min。②手阳明大肠经:用拇指指腹之前部按压巨骨、肩髑、曲池、温溜、阳溪、合谷诸穴3~5min;按压片刻后放松,然后再按压,反复按压时可配合局部揉压动作,肩部捋筋同时偏向外展位牵拉2次,沿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线施以滚法3~5min,拔伸食指、中指。③手太阳小肠经:拇指指腹之前部按压肩外俞、肩贞、小海、支正、养老、阳谷、腕骨、后溪等3~5min,肩部捋筋同时向患者前方牵拉2次,沿手太阳经循行线施以滚法3~5min,拔伸无名指、小指。1次/d,30min/次;常规推拿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脊柱颈段活动度、不良反应。治疗l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6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08%;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7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1.3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经指针推拿联合常规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4.
本文总结了宋敏诊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验,宋敏教授认为椎动脉颈椎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虚和瘀,属于本虚标实。其思路与经验为:中西医并重,重视临床查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视整体观念;临床与实验相印证,重视科学前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中药为主、手法为辅、心理疏导综合治疗的三位一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配合优质护理服务进行临床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2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自我护理能力及遵医嘱情况。结果: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出院后3个月、出院时与入院时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与出院时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时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护理能力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遵医嘱情况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提高患者的遵医情况。  相似文献   
36.
目的:基于雷达图多元评价原理,全面评估针灸治疗颈椎病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质量,为临床决策提供直观的图示法证据参考。方法:电子检索国内外多个大型文献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合格的文献。从发表年份、设计类型、AMSTAR方法学质量评分、PRISMA发表质量评分、同质性程度、发表偏倚风险6个方面多元评价文献质量。采用Excel 2003将各项目秩数绘制成雷达图,进行直观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合格文献,质量的秩平均得分为3.83-7.67。其中3项研究质量较高,1项研究质量缺陷明显。文献质量加强的环节体现在检索范围、检索策略、纳入排除标准、资料选择偏倚、数据合并的条件和显示等方面。结论:本研究运用雷达图的直观、简单明了的特性,多元化评价同类干预措施的文献质量,为今后针灸临床实践者科学选择证据信息提供了一项图形化评价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7.
颈椎病是针灸科门诊非常常见的疾病 ,近年来发病率逐渐提高 ,并且有发病年龄年轻化倾向。笔者采用腹穴为主治疗脾肾两虚型颈椎病 ,获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针灸门诊颈椎病患者 6 0人 ,中医辨证均是脾肾两虚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 2组 ,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病人都经过拍片或CT或MRI检查确诊患颈椎骨质增生、生理弧度变直、甚至颈椎间盘突出 ,并伴有临床症状 ,两组详细资料见表 1。表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分 组例 数男 性女 性年 龄例 数伴疼痛伴眩晕伴疼痛和眩晕治疗组 3 0 13 17 <3 5 2 10 9113 5~ 5 0 16>5…  相似文献   
38.
颈椎“骨错缝筋出槽”临床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临床研究结果 ,从关节功能评估和关节结构评估两个方面阐述"骨错缝筋出槽"临床特征的评价方法。关节功能评估包括动态触诊评估和颈椎自主活动度检测,关节结构评估包括静态触诊评估和影像学评估。  相似文献   
39.
朱俊平  史可测  杨怡  张伟 《西部医学》2011,23(7):1316-131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加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2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加温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30次)后,参照《中医病症诊断标准》判定疗效,并根据症状、体征评分观察治疗前后积分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4.00%,总有效率为97.00%,对照组治愈率为64.00%,总有效率为86.00%,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1)。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显示,治疗前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1~2疗程治愈者,其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加温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是较优化的针灸组合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此法集针、灸、药、穴为一体,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安全、简便、价廉的优点,临床实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151例CSA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推拿治疗组和单针灸对照组,治疗前后采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量化评估,并对该量表在本次中医临床中的效度及信度进行初步检验。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改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检验,该量表也有可以接受的准则效度(r在0.8-0.9之间,p<0.01)和再测信度(r在0.6-0.9之间,p<0.01)。结论针灸推拿结合治疗CSA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颈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在CSA中医临床中具有可信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