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42篇 |
免费 | 1261篇 |
国内免费 | 56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2篇 |
儿科学 | 176篇 |
妇产科学 | 279篇 |
基础医学 | 1946篇 |
口腔科学 | 483篇 |
临床医学 | 1242篇 |
内科学 | 2321篇 |
皮肤病学 | 151篇 |
神经病学 | 1307篇 |
特种医学 | 70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244篇 |
综合类 | 1988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878篇 |
眼科学 | 845篇 |
药学 | 1107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485篇 |
肿瘤学 | 6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206篇 |
2022年 | 383篇 |
2021年 | 557篇 |
2020年 | 495篇 |
2019年 | 574篇 |
2018年 | 593篇 |
2017年 | 630篇 |
2016年 | 632篇 |
2015年 | 657篇 |
2014年 | 1018篇 |
2013年 | 1105篇 |
2012年 | 933篇 |
2011年 | 1034篇 |
2010年 | 816篇 |
2009年 | 707篇 |
2008年 | 672篇 |
2007年 | 615篇 |
2006年 | 540篇 |
2005年 | 500篇 |
2004年 | 421篇 |
2003年 | 371篇 |
2002年 | 313篇 |
2001年 | 323篇 |
2000年 | 228篇 |
1999年 | 155篇 |
1998年 | 146篇 |
1997年 | 145篇 |
1996年 | 113篇 |
1995年 | 108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62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47篇 |
1985年 | 82篇 |
1984年 | 71篇 |
1983年 | 54篇 |
1982年 | 53篇 |
1981年 | 36篇 |
1980年 | 48篇 |
1979年 | 26篇 |
1978年 | 16篇 |
1977年 | 15篇 |
1976年 | 13篇 |
197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探讨肝癌栓塞治疗中 DSA成像的新方法。 1肝动脉加门静脉像 ,将 mask分别设在肝动脉早、中、晚期和实质期 ,对应的减影像设在门静脉期。 2肝动脉双期像 ,将 m ask设在肝动脉早期 ,对应的减影像设在肝动脉中、晚期和实质期。结果发现 :腹腔动脉 DSA单帧双期成像 37例次 ,肝动脉 DSA单帧双期重建 33例次。提示 :DSA单帧双期成像法有利于指导肝癌栓塞治疗的操作 ,提高超选择性肝内动脉插管成功率 ,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992.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研究了一定剂量的亚硒酸钠对离体和在体大鼠肝细胞 DNA损伤的作用。结果表明 :在2 .185、 4.375、 8.75 0、 17.5 0 0、 35 .0 0 0 μmol/ L 的剂量条件下 ,除 2 .185 μmol/ L 的剂量外 ,其余剂量的亚硒酸钠均可引起离体大鼠肝细胞 DNA损伤。 5、 10、 2 0 μmol/ kg的亚硒酸钠也可引起在体大鼠肝细胞 DNA损伤。亚硒酸钠引起的离体和在体大鼠肝细胞 DNA损伤均存在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研究结果提示 ,一定剂量的亚硒酸钠能引起离体和在体大鼠肝细胞 DNA损伤 相似文献
993.
抗前列腺特异抗原单链抗体/人羧肽酶A融合基因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构建抗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单链抗体(scFv)/人羧肽酶A(hCPA)融合基因,为前列腺癌的抗全导向酶-前体药物疗法奠定基础。方法 在已克隆抗PSAscFv和hCPA基因的基础上,用加端PCR分别在scFv基因的3′端和hCPA基因的5′端加上部分连接肽(linker)基因序列,回收后混合。应用重叠延伸拼接法,将抗PASscFv基因和hCPA基因通过linker序列串联为scFv/hCPA融合基因;并将构建的融合基因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中进行表达。结果 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构建的抗PSAscFv/hCPA融合基因中scFv和hCPA序列均正确,scFv和hCPA间有18bp的linker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为GSGGSG,与设计的序列相符,融合基因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并以SDS-PAGE分析,在Mr为94000左右出现一条新生蛋白带,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4%。结论 成功构建并原核表达了抗PSAscFv/hCPA融合基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QAMS)法来测定乳癖消片中5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以岛津Inertsil ODS-3(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可变波长(0 min,230 nm;18 min,203 nm;26.5 min,275 nm;35 min,203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以连翘苷为参照物建立5种指标性成分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乳癖消片中的5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连翘苷与芍药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的相对校正因子为0.411,2.277,3.744,2.776,且在不同试验条件下重现性良好。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测定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建立的QAMS法可用于测定乳癖消片中5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应用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成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加戴绷带镜术后患者球结膜植片厚度进行研究,同时研究绷带镜对翼状胬肉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率、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52例单眼初发翼状胬肉患者资料。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加戴绷带镜26例为试验组,行相同手术方式但不加戴绷带镜26例为对照组,应用AS-OCT测量两组患者术后1 d、1周、2周及2个月鼻侧结膜植片距离巩膜突1 mm、2 mm及3 mm的厚度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率、疼痛评分。结果术后1 d,两组患者各部位结膜植片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2周、2个月,试验组各部位结膜植片厚度均较对照组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1周,两组患者三处部位平均结膜植片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2个月,试验组患者三处部位平均结膜植片厚度均较对照组...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角膜形态学和生物力学参数对近视眼人群角膜后表面高度异常的影响及其辅助诊断角膜后表面高度异常的可行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青岛眼科医院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144例(227只眼),其中男性90例(139只眼),女性54例(88只眼);年龄(22.8±5.6)岁。所有患者检查最佳矫正视力下的球镜和柱镜度数,并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和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检查。根据Pentacam参数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值(BD)进行分组,将BD<12μm定为对照组(59例,118只眼);将BD≥12μm定为高BD组(85例,109只眼),其中BD≤16μm者为可疑组(44例,53只眼),>16μm者为异常组(41例,56只眼)。选取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中BD、前表面曲率(ASK)、后表面曲率(PSK)、前表面散光(AAstig)、后表面散光(PAstig)、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直径(W-W)7个参数及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检测系统中第1次压平时间(AT1)、第1次压平长度(AL1)、第1次压平速度(AV1)、第2次压平时间(AT2)、第2次压平长度(AL2)、第2次压平速度(AV2)、最大压陷时间(HCT)、最大压陷峰距(HC-PD)、最大压陷形变幅度(HC-DA)、最大压陷曲率半径(HC-R)、形变幅度比值(DA Ratio)、综合半径、最薄点厚度/厚度变化率(ARTH)、硬度参数(SPA1)、Corvis生物力学指数(CBI)15个参数纳入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Bonferroni法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BD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寻找影响BD的主要因素。结果对照组和高BD组在年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311,-1.808,-2.359;P=0.071,0.072,0.121);Pentacam测量发现在对照组、可疑组和异常组中,ASK、PSK、PAstig、W-W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492,31.547,10.773,70.167;P<0.05),AAstig、CC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204,1.108;P>0.05)。其中异常组[43.40(42.20,44.40)]较对照组[42.80(41.98,44.00)]ASK增大(t=-4.292;P<0.05),可疑组[-6.50(-6.60,-6.35)]与异常组[-6.50(-6.70,-6.33)]较对照组[-6.30(-6.50,-6.20)]PSK均增大(t=4.492,4.618;P<0.05);可疑组[0.40(0.30,0.40)]与异常组[0.40(0.30,0.40]较对照组[0.40(0.30,0.50)]PAsting均增大(t=2.796,2.515;P=0.016,0.036);可疑组[11.40(11.00,11.60)]和异常组[11.10(10.90,11.30)]较对照组[11.50(11.40,11.80)]W-W减小,同时异常组较可疑组W-W也明显减小(t=3.235,8.353,4.282;P<0.05);Corvis ST参数在3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每组患者BD与Pentacam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对照组、可疑组、异常组以及所有患者中,BD与W-W呈低至中度负相关(r=-0.614,-0.304,-0.396,-0.661;P<0.05),BD与其他参数相关性较低或未见明显相关性;将患者BD与Corvis ST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仅在可疑组中,BD与AV1、HCT、HC-DA间存在低度正相关(r=0.332,0.361,0.382;P<0.05),BD与Corvis ST其他参数在各组中未见明显相关性。以BD为因变量,选取Pentacam参数与Corvis ST参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变量W-W、ASK、PSK、HC-PD、SPA1、CCT间不存在共线性(容忍度<0.100),方程检验结果F=37.221,P<0.001,调整r^2=0.504,拟合较好。结论角膜形态学参数中角膜直径、前表面曲率、后表面曲率是影响BD的主要因素,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中HC-PD和SPA1也可能对BD产生一定程度影响。角膜形态学和生物力学参数的联合评估有助于角膜后表面高度异常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评价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和Keratron Scout角膜地形图仪测量瞳孔偏移量(pupillary offset)的差异和一致性。
方法:随机选取2017-11/2018-02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患者311例604眼。术前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和Keratron Scout角膜地形图仪测量患者瞳孔偏移量,比较两种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结果: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和Keratron Scout角膜地形图仪测量的右眼、左眼、双眼总的offset值均有差异(P<0.05)。两种仪器测量的右眼、左眼、双眼offset轴向均无差异(P>0.05)。两种仪器测量的右眼offset值、offset轴向95%一致性界线(LoA)分别为-0.11~0.19mm、-157.01°~135.35°。左眼offset值、offset轴向95% LoA分别为-0.12~0.18mm、-150.16°~158.22°。双眼offset值、offset轴向95%LoA分别为-0.11~0.19mm、-154.30°~147.10°。
结论: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的瞳孔偏移量比Keratron Scout角膜地形图仪的测量值小,差异在临床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两种仪器均可以获得准确的瞳孔偏移量数据,可相互参考、校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九味沉香胶囊(沉香、广枣、黄芪等)中沉香四醇、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木香羟内酯、去氢木香内酯、肉豆蔻木脂素、去氢二异丁香酚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9∶1)]-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25、254、270 nm。以木香羟内酯为内标,计算其他8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含有量。结果 9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96.95%~100.12%,RSD 0.73%~1.51%。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与外标法接近。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九味沉香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9.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PTSD的发生不仅伴随着行为学指标异常,机制研究表明还表现出神经生物学指标异常。PTSD的发生机制研究多集中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主要表现为应激激素、促炎细胞因子、神经递质、神经保护因子的水平异常。中药因其具有多靶点、多成分和多途径的特点,在治疗PTSD方面表现出了许多优势。当前研究表明,多种中药能够改善PTSD模型中动物行为异常、逆转神经生物学指标。其中很多中药复方已经应用于临床并且具有很好的疗效,因此中药治疗PTSD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尚未有PTSD的专属治疗药物,且尚未完全厘清PTSD的机制。故本文对当前中药治疗PTSD的研究进行综述,并且从治疗的中药种类、作用机制、动物模型等角度,重点阐述PTSD的发生与治疗进展,以期为PTSD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The ocular surface》2020,18(3):383-395
In recent years,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sequencing have accelerated our understanding of epigenetics in ocular development and ophthalmic diseases. We now know that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 are necessary for normal ocular development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corneal wound healing and ocular surface repair, while aberrant epigenetic regulation underlies the pathogenesis of a wide range of ocular diseases, including cataracts and various diseases of the ocular surface. As the epigenetics of the eye is a constantly changing field of medicine, this comprehensive review focuses on innovations and scientific discoveries related to epigenetic control of anterior segment diseases that were published in the English literature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hese recent studies attempt to elucidate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the anterior segment pathological processes. Already,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 targeting epigenetic mechanisms of ocular diseases, and new epigenetic therapies are on the verge of being introduced to clinical practice. New drug targets can potentially emerge as we make further discoveries with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