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741篇 |
免费 | 6364篇 |
国内免费 | 399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005篇 |
儿科学 | 289篇 |
妇产科学 | 3973篇 |
基础医学 | 4844篇 |
口腔科学 | 542篇 |
临床医学 | 8599篇 |
内科学 | 5719篇 |
皮肤病学 | 405篇 |
神经病学 | 617篇 |
特种医学 | 481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2篇 |
外科学 | 15138篇 |
综合类 | 14175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2453篇 |
眼科学 | 230篇 |
药学 | 3753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655篇 |
肿瘤学 | 218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75篇 |
2023年 | 899篇 |
2022年 | 1763篇 |
2021年 | 2269篇 |
2020年 | 2261篇 |
2019年 | 1910篇 |
2018年 | 1730篇 |
2017年 | 2088篇 |
2016年 | 2714篇 |
2015年 | 2260篇 |
2014年 | 4532篇 |
2013年 | 4094篇 |
2012年 | 5057篇 |
2011年 | 5685篇 |
2010年 | 4981篇 |
2009年 | 4770篇 |
2008年 | 4659篇 |
2007年 | 5208篇 |
2006年 | 4897篇 |
2005年 | 4746篇 |
2004年 | 3695篇 |
2003年 | 3252篇 |
2002年 | 2792篇 |
2001年 | 2639篇 |
2000年 | 2157篇 |
1999年 | 1632篇 |
1998年 | 1386篇 |
1997年 | 1220篇 |
1996年 | 748篇 |
1995年 | 661篇 |
1994年 | 555篇 |
1993年 | 313篇 |
1992年 | 279篇 |
1991年 | 232篇 |
1990年 | 218篇 |
1989年 | 189篇 |
1988年 | 188篇 |
1987年 | 149篇 |
1986年 | 132篇 |
1985年 | 104篇 |
1984年 | 63篇 |
1983年 | 47篇 |
1982年 | 58篇 |
1981年 | 53篇 |
1980年 | 42篇 |
1979年 | 31篇 |
1978年 | 24篇 |
1977年 | 11篇 |
1976年 | 8篇 |
1975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院在1978~1988年间共收治胆管及壶腹周围肿瘤162例,其中29例有恶性梗阻性胆管炎,占同期收治的胆管及壶腹周围肿瘤的17.9%,其中表现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0例。病变依次为乳头部癌、胰头癌、胆管癌和肝门部转移癌。部分伴有胆石与胆道手术史。通过B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胆道引流术,以及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而确诊。对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诊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原发性女性生殖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原发性女性生殖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于外阴9例,阴道5例,子宫颈2例。全部病例均行手术加化疗综合治疗,行区域淋巴结清扫11例,4例有转移,转移率36.3%。存活<2年8例,≥2年8例,其中≥5年仅2例。结论:原发性女性生殖器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差,行根治手术辅化疗和免疫治疗,可望提高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鳞癌术前诱导化疗二种方式应用的疗效、主要毒副反应差别 ,以及临床适应证。为术前诱导化疗的选择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本文回顾了 1 0 4例可评价近期疗效的口腔颌面鳞癌术前诱导化疗的病例。其中全身化疗 5 6例 ,颈外动脉插管化疗 48例。结果 :以肿瘤体积缩小 5 0 %以上作为化疗有效指标 ,全身化疗组有效率为 6 4.3%。颈外动脉插管化疗组有效率为79.2 % ,两组总有效率为 71 .2 % (P<0 .0 5 )。全身化疗组的主要毒副反应为胃肠反应、白细胞减少和脱发 ;颈外动脉插管化疗组主要为口腔粘膜溃疡、糜烂及灼痛感。结论 :作为术前诱导的全身化疗较适合于全身状况良好的患者 ,而颈外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较适合于全身状况稍差、无转移、肿瘤范围不广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4.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研究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mRNA和bFGF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发现 :浆液性腺癌和内胚窦癌两者表达阳性率高于粘液性腺癌和颗粒细胞瘤 ;临床分期Ⅰ期和未转移病例两者表达阳性率低于临床分期Ⅲ~Ⅳ期和转移病例。结果提示VEGFmRNA和bFGFmRNA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转移发生关系密切 ,阳性表达者可能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梨状窝癌局部扩展的规律 ,为梨状窝癌的手术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 应用石蜡包埋大体标本连续切片的方法 ,对 2 6例梨状窝癌全喉及次全喉切除的标本进行了观察。结果 位于梨状窝外侧壁的肿瘤 ( 4例 )主要向外侧咽侧壁扩展 ,位于梨状窝内侧壁的肿瘤 ( 5例 )容易向喉腔及对侧梨状窝扩展。累及整个梨状窝 17例。声门旁间隙及甲状软骨是最易受侵犯的喉结构 ,环状软骨受侵较少 ;会厌及会厌前间隙的侵犯未见超过中线 ,声门旁间隙及会厌前间隙的侵犯途径有2个 ,肿瘤沿杓会厌襞向前及在甲状软骨板内侧直接向前侵犯声门旁间隙 ;肿瘤沿杓会厌襞向内上方及在甲状软骨板内侧上部侵入会厌前间隙。结论 会厌前间隙的受侵并不是喉部分切除的禁忌证 ,大部分位于梨状窝外侧壁的肿瘤及部分梨状窝内侧壁的肿瘤保留喉功能是可行的 ;位于梨状窝内侧壁及环后区的肿瘤易在环后区向对侧侵犯 ,对累及环后区的梨状窝癌 (Ⅰ ,Ⅲ型 ) ,应注意肿瘤在环后区粘膜下向对侧侵犯。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磷酸钛钾 (potasiumtitaniumphosphate,KTP)激光声带切除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愈合过程中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 76例早期声门型喉癌行KTP激光声带切除术 ,对不同术式术后喉内结构恢复过程、音质变化等进行随访观察记录。结果 Ⅰ型术式 11例 ,3个月后恢复喉的正常结构及功能 ;Ⅱ型术式 5 0例 ,3个月后有声带样粘膜皱襞 (以下称新声带 )形成 ,基本恢复喉的结构 ;Ⅲ型术式 15例 ,6个月后多数形成粘膜隆起 ,但失去运动功能。复发时间集中在术后 2~ 4个月 ,复发率为 6 .7% ,2年及 5年生存率为 10 0 %。结论 KTP激光声带切除术疗效好 ,损伤小。Ⅱ型和Ⅲ型术式在保证根治癌肿的基础上应尽可能保留声带肌。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对比研究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汉族两个民族儿童恶性实体瘤的发病特点 .[方法 ]选择 116例儿童恶性实体瘤 ,对比不同病理类型肿瘤在朝鲜族、汉族两个民族的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分布特点 .[结果 ]116例中朝鲜族 5 5例 ,汉族 6 1例 ;男性 5 7例 ,女性 5 9例 ;病理类型中最多的是淋巴肉瘤和肾母细胞瘤 .癌与肉瘤的分类中 ,肉瘤 (78.5 % )明显多于癌 (17.2 % ) .[结论 ]116例中朝鲜族、汉族两个民族之间在发病年龄及性别、病理类型分布等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116例的肿瘤发病原因与先天性因素相关的肿瘤占多数 (如母细胞瘤、胚胎性肿瘤等 )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 DNA含量、倍体分析、S期比例等特点 ,及与组织学分级、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仪 (ICM)测定了 2 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的 DNA含量 ,并以 38例卵巢良恶性囊性上皮性肿瘤为对照 ,进行倍体分析、S期比例、DI测定。结果 :卵巢交界性肿瘤 DI值 1.11± 0 .0 7,S期比例 33.2 1± 13.72 % ,与良恶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2 2例交界性肿瘤中 4例为异倍体肿瘤 ,与恶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3例复发病例与同组比较其 DI值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1) ,异倍体肿瘤多见。结论 :ICM具有方便、可靠的特点 ,通过测定 DI值、S期比例倍体分析可提示卵巢肿瘤的增殖及预后情况 ,评估潜在恶性的卵巢上皮性肿瘤 ,为临床防治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肾血管肌脂瘤的治疗方法。方法:45例患者中23例未作特殊治疗;6例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7例行肿瘤剜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9例行全肾切除术。结果:随访21例,平均随访时间3.6a。未作特殊治疗的病例中未发现肿瘤破裂出血,2便肿瘤体积增大但我症状;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病例无症状复发、无破裂出血、肾功能稳定。手术患者均保持肾功能稳定,无肿瘤复发。结论:对本病采取保守性治疗原则。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是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CD44v6、E -Cadherin表达与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分别将人鼻咽癌细胞克隆株F1在体外与鼠肺块共同孵育及胸内移植 ,然后将带瘤细胞肺块 (Ⅰ组 )和胸内瘤组织块 (Ⅱ组 )各行裸鼠皮下移植 ,并与瘤细胞悬液皮下移植瘤 (Ⅲ组 )比较 ,观察各组移植瘤转移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移植瘤回复培养细胞CD44v6和E -Cadherin表达。结果 Ⅰ组和Ⅱ组皮下移植瘤的总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Ⅲ组 (其中ⅠvsⅢ ,P <0 .0 5) ;肺转移仅发生在Ⅰ组。这两组移植瘤细胞CD44v6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其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79.7± 5.7) %、(74.1± 3.1 ) % ,第 3组为 (65.6± 4.31 ) %移植瘤转移率与CD44v6高表达密切相关 ;E -Cadherin阳性细胞分别为 (41 .7± 4.9) %、(43.8± 6.4) %和 (2 7.4± 4.9) % ,Ⅰ组、Ⅱ组与Ⅲ组之间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CD44v6的过表达和E -Cadherin功能障碍 ,可能在鼻咽癌侵袭转移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