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7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耳鼻咽喉   75篇
儿科学   147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286篇
口腔科学   196篇
临床医学   541篇
内科学   545篇
皮肤病学   182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316篇
综合类   518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11篇
眼科学   77篇
药学   1355篇
  2篇
中国医学   95篇
肿瘤学   8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徐萍  李征  戚可叶 《中国医院》2012,16(6):78-80
目的:为医院降低门诊输液使用率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我院采取的各种加强门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举措,分析实施前后门诊处方各项指标。结论:通过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和管理,并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办法,确实能减少门诊输液的使用率,使临床用药更安全、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及观察疗效。方法采用针刺排脓、脓腔冲洗、局部抗生素注射、手法按摩排乳等方法相结合治疗,具有不开刀、避免传统的治疗方法切开引流、愈后不留疤痕、微创、痛苦小、治疗时间短、愈后乳房组织平软、无硬结等优点。结果86例化脓性乳腺炎(脓腔形成)患者均治愈,并能够正常哺乳,同时避免乳腺切开引流给哺乳期患者造成的痛苦。结论此方法通过大量临床试验证实,治愈率100%,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新作用及其在慢性鼻窦炎多途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小剂量的克拉霉素片剂治疗3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0.25 g/片,1片/d,持续12周,同时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加局部激素鼻喷剂早晚各1次。以模拟视觉评分对治疗前后疾病程度及控制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模拟视觉评估平均分为(8±1.57),治疗3个月后平均评分为(3±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长期服用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联合鼻腔冲洗加局部鼻喷剂对慢性鼻窦炎具有一定疗效,其治疗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4.
The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recent decades calls for urgent development of new antibiotics and antibiotic stewardship programs to help select appropriate treatments with the goal of minimising further emergence of resistance and to optimise clinical outcomes. Three new tetracycline-class antibiotics, eravacycline, omadacycline, and tigecycline, have been approved within the past 15 years, and represent a new era in the use of tetracyclines. These drugs overcome the two main mechanisms of acquired tetracycline-class resistance and exhibit a broad spectrum of in vitro activity against gram-positive, gram-negative, anaerobic, and atypical pathogens, including many drug-resistant strains.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tetracycline-class drugs, focussing on the efficacy, safety, and clinical utility of these three new third-generation tetracycline-class drugs. We also consider various scenarios of unmet clinical needs where patients might benefit from re-engagement with tetracycline-class antibiotics including outpatient treatment options, patients with known β-lactam antibiotic allergy, reducing the risk of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and their potential as monotherapy in polymicrobial infections while minimising the risk of any potential drug-drug interaction.

KEY MESSAGES

  • The long-standing safety profile and broad spectrum of activity of tetracycline-class antibiotics made them a popular choice for treatment of various bacterial infections; unfortunately,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has limited the utility of the early-generation tetracycline agents.
  • The latest generation of tetracycline-class antibiotics, including eravacycline, tigecycline, and omadacycline, overcomes the most common acquired tetracycline resistance mechanisms.
  • Based on in vitro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data, these newer tetracycline agents provide an effective antibiotic o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pproved ind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unmet clinical needs – including patients with severe penicillin allergy, with renal or hepatic insufficiency, recent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or polymicrobial infections, and those at risk of drug–drug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75.
规范化与长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对比   总被引:113,自引:25,他引:113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骨科手术中的预防感染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2000年不同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按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方法分为两组:A组为规范性应用抗生素组,原则为一般情况下不应用抗生素,但手术中放入较多内植物等大手术时,则于麻醉后手术前应用1次,术后应用不超过36h,共计921人;B组为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组,除按A组的方法应用外,术前1d可能应用抗生素,术后应用36h以上或直至患者体温降至37.5℃以下,共计1213人;对比两组患者的伤口感染率。结果 两组患者伤口感染分别为5例和8例,两组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手术期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究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应用抗生素的效果及时间效应。方法 随机抽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医院25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合不同抗生素使用方法将其分为甲组(87例,施行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乙组(82例,施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丙组(45例,施行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阿奇霉素治疗)、丁组(38例,施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阿奇霉素治疗)。对比四组患儿临床治愈率、时间效应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四组患儿临床治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甲、乙、丙、丁四组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5.56±0.25)d、(5.35±0.31)d、(5.15±0.23)d、(5.09±0.24)d,对比可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较甲组(2.30%)、乙组(1.22%)更高,χ2=6.087、7.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各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2019—2021年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及耐药分析,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MDRO,排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分离的重复菌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定义为MDRO并进行耐药分析。结果检出多重耐药菌1 083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645株(59.56%)、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44株(13.3%)、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140株(12.9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9株(7.29%)、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54株(4.99%)、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CRE)21株(1.94%)。2019—2021年,MDRAB、MDRPA和CRE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MDRAB的检出率2021年高于2020年(P<0....  相似文献   
78.
胆石症胆汁细菌培养及抗生素应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石症患者胆汁感染时的细菌学特点和药敏情况,为选用价廉、有效的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对2000年3月~2001年10月我院经手术治疗胆石症420例术中取胆汁进行需氧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胆汁培养阳性118例,阳性率28.1%,培养出122株细菌,以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为主,其次是沙雷氏菌、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年龄≥60岁者,阳性率较高达48.2%.胆总管结石患者比单纯胆囊结石阳性率高,急性期比非急性期高。G^ 菌对舒胺新、头孢唑啉钠、丁胺卡那霉素较敏感;G^-菌对舒胺新、三代头孢、喹喏酮类及丁胺那霉素较敏感。结论 胆石症患者胆汁细菌学培养阳性率与胆道感染程度、病种及年龄有关,抗生素首选舒胺新或丁胺卡那霉素 甲硝唑,次选头孢唑啉及喹诺酮类 甲硝唑。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使用的角膜穿刺刀片及切口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为手术前后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0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中所使用的角膜穿刺刀片搽拭棉签及角膜切口周边搽拭棉签各50个进行细菌培养,阳性者进一步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50个刀片搽拭棉签和50个角膜切口搽拭棉签各有4个培养阳性,阳性率为8.00%,均为表皮葡萄球菌;8个培养阳性菌株对莫西沙星、达托霉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敏感率为100.00%(8/8)、1oo.00%(8/8)、87.50% (7/8)、87.50%(7/8)和62.50%(5/8),所有患者手术后3个月均无感染.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使用的角膜穿刺刀片及切口处可培养出细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这些细菌对三、四代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及脂肽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敏感.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以自拟中药消炎丸口服为主结合西药方法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盆腔炎患者1 718例,其中1 218例为治疗组,采用抗生素静脉滴注1周,同时口服消炎丸(2次/d,1丸/次),1周后单纯服用消炎丸治疗,随机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500例为对照组,采用单纯抗生素疗法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782例,占64.20%,显效404例,占33.20%,治愈显效率达97.37%;对照组治愈237例,占59.25%,显效210例,占27.50%,治愈显效率达86.7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消炎丸联合西药治疗盆腔炎,能活血化瘀、消坚散结、调理血气、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消炎止痛,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