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649篇 |
免费 | 916篇 |
国内免费 | 58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3篇 |
儿科学 | 177篇 |
妇产科学 | 347篇 |
基础医学 | 2514篇 |
口腔科学 | 370篇 |
临床医学 | 1270篇 |
内科学 | 2283篇 |
皮肤病学 | 127篇 |
神经病学 | 922篇 |
特种医学 | 16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896篇 |
综合类 | 2627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804篇 |
眼科学 | 269篇 |
药学 | 4022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1396篇 |
肿瘤学 | 88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62篇 |
2022年 | 396篇 |
2021年 | 663篇 |
2020年 | 838篇 |
2019年 | 552篇 |
2018年 | 486篇 |
2017年 | 698篇 |
2016年 | 809篇 |
2015年 | 643篇 |
2014年 | 1532篇 |
2013年 | 2479篇 |
2012年 | 1915篇 |
2011年 | 1663篇 |
2010年 | 1259篇 |
2009年 | 1105篇 |
2008年 | 867篇 |
2007年 | 478篇 |
2006年 | 381篇 |
2005年 | 346篇 |
2004年 | 262篇 |
2003年 | 188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4篇 |
1985年 | 85篇 |
1984年 | 122篇 |
1983年 | 91篇 |
1982年 | 107篇 |
1981年 | 62篇 |
1980年 | 70篇 |
1979年 | 49篇 |
1978年 | 28篇 |
1977年 | 31篇 |
1976年 | 28篇 |
1975年 | 27篇 |
1974年 | 21篇 |
1973年 | 2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01.
积雪草甙对兔耳增生性瘢痕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的模型,探讨积雪草甙(Asiaticoside,hd)对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喂养过程中死亡4只),在兔耳腹侧制备直径为1cm、深达软骨膜的圆形瘢痕93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得宝松组、低浓度积雪草甙组(25mg/m1)、高浓度积雪草甙组(50mg/m1),分别于瘢痕制备3天后局部应用相应药物,2周后取材,分别测量瘢痕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量。结果:积雪草甙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GF-β1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积雪草甙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二者mRNA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积雪草甙组之间,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较高浓度积雪草甙注射液局部注射可以减少增生性瘢痕TGF-β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2.
表皮干细胞表型的成纤维样细胞在瘢痕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正常皮肤与增生性瘢痕中表皮干细胞标记物的表达,从组织学角度探讨表皮干细胞参与瘢痕增生的证据。方法:术中切取8例伤后6月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瘢痕组织及同例患者的正常皮肤,将其制备切片并分组,用E1iviSi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皮干细胞表面标志物β1整合素和CK19的表达,计数阳性细胞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瘢痕组织真皮层中,表达阳性细胞数β1整合素和CK19较正常皮肤β1整合素和CK19明显增多(P〈0.05),成纤维细胞数显著增多。结论:在病理性瘢痕的发生中,表皮干细胞可能在细胞因子作用下分化为成纤维细胞,从而参与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通过无创检测方法早期发现肾内微型癥积。方法:对98例肾活检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尿TGF-β1、尿ColⅣ、Scr、Ccr、24h尿蛋白排泄;对肾组织运用CMIAS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作半定量测定;观察尿TGF-β1、ColⅣ水平,与肾硬化程度、中医辨证间的相关性。结果:(1)肾病患者尿TGF-β1、Col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2)尿TGF-β1、ColⅣ与肾小球基质基底膜面密度、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间质浸润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与尿ColⅣ呈负相关(P〈0.05)。随着硬化程度加重尿TGF-β1、ColⅣ水平逐级增高。(3)尿TGF-β1、ColⅣ分别与Scr正相关,与Ccr负相关(p〈0.01);与血TGF-β1、24h尿蛋白定量无关。(4)在轻度肾硬化组,Scr和Ccr尚正常时尿TGF-β1、ColⅣ已高于正常组(P〈0.01),尿ColⅣ敏感程度要高于尿TGF-β1和Ccr。(5)98例肾脏病患者的中医辨证以脾肾气虚型为主,占66.3%,以传统“四诊”辨为兼瘀血证者仅占8例(8.16%),肾硬化均属于重度,肾功能已减退,尿TGF-β1、ColⅣ水平显著高于无瘀血证者。结论:尿TGF-β1、ColⅣ能早于Scr和Ccr的异常反映肾硬化及硬化程度,不受血TGF-β1和24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可以作为监测肾硬化及其进展的一项无创性早期标志性指标,以尿ColⅣ更为敏感;同时揭示肾微癥积的病因为正虚邪郁,中医传统的宏观辨证加上微观辨证可明显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尿TGF-β1、ColⅣ可以作为中医微观辨证的一项量化指标早期诊断肾内微癥积,监测病情的动态变化,指导早期应用消瘕散积中药防治肾硬化。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参与的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建立UUO大鼠模型,分组:UUO组、治疗组(UUO+EGB)、对照组(假手术组)。治疗组给予EGB200mg·kg^-1.d^-1灌胃,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术后7d、10d、14d的肾组织TGF-β1表达量并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及测定肾功能、血TGF-β1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UUO组相比,治疗组的肾组织TGF-β1表达及血TGF-β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均较UUO组减轻,并且血TGF-β变化与病理轻重相平行。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下调肾组织TGF-β1减轻UUO术后肾组织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5.
杜仲对UUO模型大鼠肾纤维化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杜仲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Smad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和杜仲组。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10mg·kg^-1·d^-1、杜仲组给予杜仲6g·kg^-1·d^-1治疗,均术前2d开始给药。术后2周处死大鼠,收集血清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光镜下观察Masson和HE染色肾间质的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和Smad2、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两治疗纽大鼠血清Scr、BUN上升,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杜仲组、厄贝沙坦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模型组TGF-β1、Smad2的表达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杜仲组与模型组相比,TGF-β1、Smad2的表达下降,而Smad7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杜仲组与厄贝沙坦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杜仲能通过下调TGF-β1、Smad2的表达及增加Smad7的表达而抑制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机制与杜仲可以部分调节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有关,其改善肾纤维化作用与厄贝沙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β-catenin的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β-catenin在不同病理阶段的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乳腺囊性增生病2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5例,囊性增生病伴异型26例,导管内癌(或伴早期浸润)29例,浸润性导管癌58例.结果 β-catenin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囊性增生病、囊性增生病伴异型、导管内癌(或伴早期浸润)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3.7%、23.1%、72.4%和79.3%.各组间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β-catenin的单纯膜表达与肿瘤直径的大小、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显著相关,直径小的表达率更高(P<0.01).膜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P>0.05)、患者年龄均无明显相关(P>0.05).β-catenin的膜浆共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等无明显相关(P>0.05).β-catenin膜浆表达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膜表达组(P<0.05).结论 β-catenin在囊性增生病伴异型、导管内癌(或伴早期浸润)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囊性增生病和导管内乳头状瘤,它的作用可能始于癌变的早期并持续存在.β-catenin的膜浆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提示β-catenin膜浆表达的乳腺癌易发生转移,两者可能是预后不良的因素.β-catenin的膜表达与肿瘤直径的大小、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呈负相关,可能提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7.
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LXA4峰值浓度为100 μg/L;其中TNF-α 的抑制似乎早于IL-1 β.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细胞质信息传递介质Smad4在小鼠肝泡状棘球蚴病灶周围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16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受试组(人工接种肝泡状棘球蚴)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肝脏中Smad4蛋白的表达.采用x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观察泡状棘球蚴对Smad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Smad4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部分表达于细胞质中.小鼠感染泡状棘球蚴后6个月,受试组肝组织Smad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X2=19.869,P<0.05).受试组肝细胞Smad4蛋白呈阳性表达的数量略多于对照组,且强度比对照组高(x2=58.310,P<0.05).结论 病灶周围肝组织和肝细胞中Smad4表达增多,其改变可能在纤维化过程中及免疫逃避中发挥效应.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咖啡酸苯乙酯(CAPE)对大肠癌SW480细胞β-连环蛋白相关通路中β-连环蛋白、c-myc和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不同浓度CAPE作用24、48 h后,细胞β-连环蛋白、c-myc及细胞周期蛋白D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经不同浓度的CAPE作用后,SW480细胞β-连环蛋白、c-myc、细胞周期蛋白D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从1.05±0.26下降到0.67±0.10、0.87±0.09下降到0.51±0.14、0.63±0.09下降到0.32±0.14和204±52下降到52±16、111±11下降到52±16、87±7下降到32±12,与对照组(CAPE浓度为0 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24,6.793,7.026,15.936,14.889,14.162,31.147,28.881,6.322,17.647,9.584,P<0.05),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CAPE可干扰β-连环蛋白相关通路,下调β-连环蛋白及通路靶基因c-myc和细胞周期蛋白D1的转录和表达.CAPE抗肿瘤作用可能与下调β-连环蛋白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0.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9,26(12)
目的 探讨β1整合素表达下调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脂质体将β1整合素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到HT-29细胞内,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β1整合素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室方法检测HT-29体外侵袭转移能力.裸鼠开腹于脾脏被膜下注射转染的HT-29建立肝转移模型,30 d后处死裸鼠,计算肝转移癌的数量与大小,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转移癌中β1整合素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β1整合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实验组迁移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体内裸鼠肝转移实验组转移癌数量(4.00±0.93)个/只、平均体积(10.10±6.50)mm3/只、平均重量(0.0440±0.0008)g/只、免疫组织化学肝转移癌中β1整合素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28.60±3.7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1整合素表达下调对结肠癌肝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