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230篇 |
免费 | 5203篇 |
国内免费 | 327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0篇 |
儿科学 | 1181篇 |
妇产科学 | 556篇 |
基础医学 | 9427篇 |
口腔科学 | 544篇 |
临床医学 | 5711篇 |
内科学 | 21108篇 |
皮肤病学 | 703篇 |
神经病学 | 3217篇 |
特种医学 | 132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4251篇 |
综合类 | 10070篇 |
现状与发展 | 13篇 |
预防医学 | 4583篇 |
眼科学 | 883篇 |
药学 | 7861篇 |
16篇 | |
中国医学 | 2740篇 |
肿瘤学 | 23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8篇 |
2023年 | 738篇 |
2022年 | 1377篇 |
2021年 | 1743篇 |
2020年 | 1787篇 |
2019年 | 2458篇 |
2018年 | 2328篇 |
2017年 | 2242篇 |
2016年 | 2399篇 |
2015年 | 2558篇 |
2014年 | 4125篇 |
2013年 | 4534篇 |
2012年 | 3888篇 |
2011年 | 4430篇 |
2010年 | 3333篇 |
2009年 | 3134篇 |
2008年 | 3121篇 |
2007年 | 3440篇 |
2006年 | 3156篇 |
2005年 | 2652篇 |
2004年 | 2308篇 |
2003年 | 2101篇 |
2002年 | 1824篇 |
2001年 | 1703篇 |
2000年 | 1396篇 |
1999年 | 1223篇 |
1998年 | 1065篇 |
1997年 | 1065篇 |
1996年 | 841篇 |
1995年 | 850篇 |
1994年 | 734篇 |
1993年 | 600篇 |
1992年 | 531篇 |
1991年 | 418篇 |
1990年 | 349篇 |
1989年 | 301篇 |
1988年 | 287篇 |
1987年 | 243篇 |
1986年 | 206篇 |
1985年 | 560篇 |
1984年 | 644篇 |
1983年 | 502篇 |
1982年 | 472篇 |
1981年 | 451篇 |
1980年 | 409篇 |
1979年 | 351篇 |
1978年 | 310篇 |
1977年 | 228篇 |
1976年 | 252篇 |
1975年 | 25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CP)对蛋白激酶R(PKR)表达的影响;定位PKR与CP直接结合的区域。方法:对Huh-7、转染表达CP的Huh-7及含有全长HCV复制子(replicon)Huh-7细胞株的PKR表达水平及干扰素(IFN)诱导前后repliconHuh-7细胞中HCV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表达水平作比较;对CP与PKR进行免疫共沉淀试验、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结合试验。结果:RepliconHuh-7中PKR表达水平高于Huh-7及转染表达CP的Huh-7;IFN诱导后PKR表达增加,且明显抑制HCV结构和非结构蛋白的表达;PKR能与CP直接结合,依赖于PKR的N端1-180氨基酸(aa)。结论:CP能直接作用于PKRN端1-180aa,导致PKR组成性激活,从而干扰PKR介导的相关信号转导通路。CP与PKR的相互作用是HCV病毒蛋白与细胞蛋白相互作用又一新的模式,在HCV持续感染及肝癌2者发病机制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2.
谷氨酸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涉及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建立体外谷氨酸诱导神经元兴奋损伤模型,探索其凋亡发生是否通过线粒体信号转导途径介导的细胞色素C(CytC)释放而实现,为今后干预性使用神经保护剂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及培养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选用合适谷氨酸浓度建立神经元损伤模型;利用LDH测定及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谷氨酸暴露后不同时点神经元凋亡及坏死的动态改变;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活性及线粒体内和胞浆内CytC水平动态变化。结果:谷氨酸诱导神经元损伤呈明显浓度及时间依赖性,50μmol/L浓度可使LDH释放量明显增加(18.4%,P<0.05),暴露后6h凋亡率显著增加;凋亡发生前,神经元caspase-3活性已明显增高(3h),6h达高峰;线粒体CytC释放发生在caspase-3增高前,30min时胞浆内CytC水平即明显增加(P<0.05),3h胞浆内CytC水平超过线粒体内,而线粒体内CytC水平进行性减少。结论:50μmol/L谷氨酸可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凋亡机制可能是通过损伤线粒体膜,使CytC易位释放入胞浆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而致。 相似文献
973.
目的:观察在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TPPB促进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sAPPα)释放过程中参与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以1μmol/L的TPPB作用于PC12细胞3h,同时加入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剂,Western印迹法检测上清液内sAPPα的含量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42/44MAPK)及磷酸化的p42/44MAPK的表达。结果:1μmol/L的TPPB作用于PC12细胞3h可以显著增加上清液内sAPPα的含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抑制剂U0126、c-Jun氨基末端激酶抑制剂SP600125和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可以部分消除此作用;而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对sAPPα的含量无显著影响。1μmol/L的TPPB可以使磷酸化的p42/44MAPK表达增加,而对总的p42/44MAPK无显著影响。结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蛋白酪氨酸激酶可能参与TPPB促进sAPPα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974.
目的:研究原卟啉二钠(PPN)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采用先天感染DHBV的龙岩麻鸭为动物模型,分设模型对照组、拉米呋啶组和PPN组,各组按20mg·kg-1·d-1灌胃给药10d,斑点杂交法观察用药前、用药5d、10d及停药后3d血清中DHBVDNA表达,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PPN组于用药后5d1、0d,血清DHBVDNA水平分别为1.36±0.261、.05±0.28,与模型对照组2.04±0.05、1.90±0.31比较明显降低(T5P<0.05、T10P<0.01),病理检查发现PPN组肝细胞点状坏死明显减轻,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PN有抑制DHBVDNA的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抗炎、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975.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髓过氧化物酶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髓过氧化物酶(MPO)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和临床预后。方法618例经冠脉造影术后患者分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于入院当天抽血测MPO含量。随访6个月,分别在第1、3、6个月记录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中MP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2)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中,当肌钙蛋白Ⅰ〈0.05μg/L,MPO对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预测显著高于肌钙蛋白I和C反应蛋白。(3)卡卜兰-迈尔图显示,MPO水平≥62.9AUU/L组的6个月随访终点事件的累计发生率显著高于MPO水平〈62.9AUU/L。结论MPO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及危险分层是一个新颖的指标,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在没有急性心肌缺血和坏死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976.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VEGFC)与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s,TIDC)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方法:52例胃癌石蜡标本选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2004年9月至 相似文献
977.
蛋白激酶C和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探讨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早期以及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及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TyrosineKinase,PTK)激动剂和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IP效能发挥通路中PKC和PTK的关系。用TUNEL法检测I/R心肌细胞凋亡。结果显示:1、IP早期能显著降低I/R心肌细胞凋亡(P<0.01);2、PKC激动剂PMA及PTK激动剂anisomycin均能显著降低I/R心肌细胞凋亡(P<0.01);3、PKC抑制剂灯盏花素不能阻断anisomycin降低I/R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而PTK抑制剂lavendustinA则能阻断PMA的效应。上述研究显示:PMA和anisonycin能模拟IP早期的抗I/R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提示在IP信息传递通路中PTK位于PKC的下游。 相似文献
978.
病毒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的计算机判别诊断-常用肝功能指标逐步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常用肝功能指标模型诊断探索。方法:肝功能指标在临床肝病病情诊断中是非常重要的,以往人们多是从临床医学角度来判断,本文用统计学方法,对10个常用肝功能指标TP(总蛋白)ALB(白蛋白)GLB(球蛋白)A/G(白/球)TBIL(总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IBIL(间接胆红素)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ALT(谷草/谷丙)进行了逐步判别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由TBILDBILALBALTAST/ALTTP6个指标所拟合的判别模型,在对病情程度轻、中、重的判别上,其准确率达90%以上。结论:该模型的诊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79.
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重要呼吸酶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结扎冠状动脉30min后再灌20min,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心肌线粒体中SDH、CCO、SOD和GSH·PX活力及MDA和细胞色素含量。结果:缺血再灌组(IR)SDH和CCO活力显著低于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加川芎嗪组(IR+L)的SDH和CCO活力显著高于缺血再灌组(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及GSH·PX活力也明显升高。结论: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中SDH和CCO活力降低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对氧自由基的清除及抑制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980.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在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方法:在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通过测量心肌细胞[3H]-Leu的掺入量来判断心肌细胞肥大。结果:肾上腺素能明显增加心肌细胞[3H]-Leu的掺入量,酚妥拉明、心得安、百日咳毒素(PTX)和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calphostinC)均可抑制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细胞[3H]-Leu掺入量增加。结论: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反应与激动肾上腺能受体(α受体和β受体)有关,并通过G蛋白和PKC起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