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3篇
  免费   799篇
  国内免费   237篇
耳鼻咽喉   182篇
儿科学   81篇
妇产科学   81篇
基础医学   758篇
口腔科学   573篇
临床医学   801篇
内科学   700篇
皮肤病学   110篇
神经病学   632篇
特种医学   2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26篇
综合类   1496篇
预防医学   322篇
眼科学   1076篇
药学   813篇
  12篇
中国医学   1147篇
肿瘤学   20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453篇
  2020年   414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308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44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671篇
  2013年   674篇
  2012年   614篇
  2011年   604篇
  2010年   450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406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35篇
  1978年   21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6篇
  197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81.
Monitoring of atrial tachyarrhythmia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most common tachyarrhythmia,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quality of life ofpatient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15% of strokes. With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it is beginning toreach epidemic proportions.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atrial tachyarrhythmias exist but in order to implementthem, it needs early diagnosis and execution of treatment strategies. Atrial tachyarrhythmias are treated bydrugs, ablative therapies, implantable electrical devices or external Cardioversion. An ideal monitoring systemsshould diagnose the tachyarrhythmia early and provide adequate information to help define the appropriatetreatment strategy. Presently, external monitoring systems are routinely used for diagnosis. Although they are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palpitations, their value is significantly limited in asymptomatic patients or thosewith other symptoms as well as for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eatment. Many of these limitationscan be addressed with chronically implantable devices because of their accurate detection and ability to storelarge amounts of data. Presently, implantable devices are indicated for patients with Bradyarrhythmias andTachyarrhythmias who can benefit from the electrical therapy provided by the devices. About a third to half ofthese patients have concurrent atrial tachyarrhythmias. The extensive information available from some of therecently available devices should provide significant value for diagnosing atrial tachyarrhythmias, optimizing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improving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is needs to be investigated with prospectivetrials. In the future, if the diagnostic information can be shown to have significant value, these devices maybe implanted for their diagnostic capabilities only.  相似文献   
982.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对患者行X线片检查,测量并记录2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活动度。结果 2组患者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及尺偏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背伸、掌屈活动显著优于对照组,桡偏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尺偏、旋前、旋后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0.0%和70.0%,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和10.0%,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对桡骨远端的骨性及腱鞘结构的影响较小,手术操作较为方便,可保持背侧软组织的完整性,复位效果好,固定可靠,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83.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小儿干骺端骨折的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3年使用单边多功能骨科外固定支架治疗小儿干骺端骨折48例,闭合复位44例,有限切开复位4例,外固定采用单边多功能骨科外固定支架。开放性骨折6例,伤口均Ⅰ期缝合。结果48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1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周~8周。疗效评定采用Joher-Wruh评分标准:优41例,良5例,可2例,治愈率100%,无骨折延期愈合、不愈合及畸形愈合,无术后严重钉道感染及钢针折断弯曲。结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治疗小儿干骺端骨折能使骨折复位、固定满意,避免骨骺损伤,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小儿干骺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84.
目的研究易层贴敷疗法对骨性关节炎(OA)中滑膜炎症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及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及治疗组通过切断兔左后肢前交叉韧带获得OA模型,术后6周外用易层贴敷;术后8周处死动物,取滑膜行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检测IL-1β、MMP-1及MMP-13的含量及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测定模型对照组滑膜中MMP-1及MMP-13含量明显高于治疗组,正常组中含量最低;荧光定量PCR测定模型对照组中MMP-1及MMP-13的表达量最高,正常组最低;正常组滑膜中IL-1β表达明显最低,模型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易层贴敷疗法能有效抑制滑膜中MMP-1及MMP-13的表达,从而降低了软骨基质的降解,缓解OA的进程,仍需进一步研究其具体的作用靶点,完善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85.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术式治疗肘关节骨折术后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12年6月间43例肘部骨折术后继发关节强直僵硬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应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行肘关节松解术者23例为A组,常规肘关节松解者20例为B组。治疗后随访12∽26个月,以关节活动度及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并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随访12∽26个月,A组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达116.5度,肘关节功能评分85.7分;B组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达75.3度,肘关节功能评分61.5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尺神经损伤B组2例,A组无;术后切口感染、皮下血肿、切口愈合不良B组3例,A组无。[结论]采用铰链外固定支架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疗效显著,可有效增加僵硬肘关节的活动度及改善关节功能,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6.
目的探讨带蒂非主干血管皮瓣移植结合环形外固定支架改良截骨牵张对外伤导致的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皮肤缺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创面彻底清创,切取带蒂非主干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应用环形外固定支架加压固定胫骨缺损端,在胫骨近端横行截骨,术后第7天开始延长,每天延长1mm,分2次完成,直至恢复胫骨正常长度。结果2005年09月—2009年12月,治疗的2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创面一期修复,骨愈合良好,感染未再复发。患肢经延长后恢复到正常长度,2例患者因跟腱挛缩轻度足下垂。结论改良胫骨截骨骨延长结合非主干血管带蒂皮瓣移植治疗外伤导致的骨感染性缺损合并皮肤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87.
痱(miliaria)亦称为粟粒疹,是由于高温闷热环境中出汗过多不易蒸发致使汗腺导管口堵塞,汗液储藏后汗管破裂而引起汗液外溢渗入周围组织的浅表性炎症反应。包括四种类型:白痱或晶形粟粒疹(miliaria crystallina),红痱或红色粟粒疹(miliaria rubia),脓痱或脓胞性粟粒疹(miliaria pustulosa)和深痱或深部粟粒疹(miliaria profunda)[1]。  相似文献   
988.
慢性盆腔疼痛(CPP)为妇科常见和难治性疾病,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其中医的核心病机为瘀血内阻,而湿热、肾虚、寒凝、气滞是导致阻滞的常见病因,其中又以湿热瘀结最为常见。该文对近10年文献对CPP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进行复习。包括病因病机、临床方药运用及研究进行综述,发现治疗CPP可根据同病异治的原则,采用内外合治的中医综合疗法,制订罹患本病的中医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89.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评估多发性硬化(MS)患者与正常人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及体积的差异,评估OCT监测MS患者病程中轴突缺失的意义。方法选取MS患者30例(60眼),根据有无视神经炎(ON)发作史分为MS- ON组(41眼)和MS- NON组(19眼),同时选择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60眼)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均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并使用OCT测定RNFL厚度和黄斑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3组的RNFL厚度、黄斑中心凹厚度和体积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两组MS患者的RNFL厚度和黄斑参数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MS- ON组和MS- NON组之间的RNFL厚度和黄斑参数也有差异(均P<0.05)。结论 OCT可作为MS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90.
目的分析系统性评价初发性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内旋位固定与外旋位固定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10期)、MEDLINE(1966年至2013年10月)、EMBase(1966年1月至2013年10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1月至2013年10月)、Pub Med(1966年6月至2013年10月)、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中文骨科期刊,收集关于初发性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内旋位固定与外旋位固定疗效的相关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后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7篇,包含6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固定方法治疗初发性肩关节脱位后,肩关节脱位复发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43,95%CI:1.16~5.11,P=0.02),外旋位固定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再脱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内旋组。结论初发性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应用外旋位固定可明显降低患者肩关节脱位的复发率,优于传统的内旋位固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