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8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29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221篇
口腔科学   102篇
临床医学   365篇
内科学   177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42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科学   269篇
综合类   469篇
预防医学   169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162篇
中国医学   146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目的:观察推拿对全臂丛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全臂丛损伤术后患者95名分为三组,推拿理疗组33名给予推拿和理疗方法(低频脉冲电疗、中频电疗)治疗,脱落2名;理疗组33名仅给予理疗方法治疗,脱落3名;对照组29名手术后回家自行康复,脱落8名。比较三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功能评分、肌力评价、神经-肌电检测。结果:推拿理疗组和理疗组对全臂丛损伤术后患者均有良好的康复效果,推拿理疗组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在上肢功能和肌力方面,自第一疗程起,理疗组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推拿理疗组效果优于理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肌电图反映三组患者均有出现新生电位,推拿理疗组效果优于理疗组,两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臂丛神经术后的康复是临床恢复的重要内容,推拿能活血化瘀,促进神经再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采用输尿管镜下电凝建立兔尿道狭窄模型.方法 新西兰雄性兔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10只)、对照组(8只).采用自制电凝装置,在可视操作下,对手术组兔尿道球部进行环状多点位电凝,对照组仅实施尿道镜检查.术后第30天行逆行尿道造影和尿道镜检查,同时取手术组损伤段尿道组织及对照组相应部位尿道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成功建立兔尿道狭窄模型,实验过程中无实验动物死亡.术后30 d,手术组10只动物尿道球部均显示典型狭窄征象[狭窄段内径(1.69 ±0.28) mm,狭窄长度(16.93 ±2.82)mm];组织学观察显示狭窄段尿道上皮剥脱、缺失,黏膜下组织发生明显纤维化增生伴成纤维细胞浸润,Masson染色呈监色.对照组HE染色观察显示结构正常,Masson染色观察显示无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采用输尿管镜下电凝装置成功建立兔尿道狭窄模型,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精确、成功率高等优点,可以为尿道狭窄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3.
74.
为了解化学消毒剂对污水处理系统中游离细菌表面电位的影响,以探讨化学消毒剂对污泥中细菌杀灭机理,采用细胞表面电位测定方法,对活性污泥中常见游离菌的表面zeta电位进行了检测。结果,甲醛、戊二醛和高锰酸钾可使活性污泥中葡萄球菌、螺旋菌、杆菌、双球菌、荚膜细球菌和微球菌等6种游离细菌表面zeta电位增加;过氧化氢则使此6种游离菌表面zeta电位先增加后降低。细菌表面zeta电位增大,反映此类消毒剂与细菌胞壁肽聚糖结构中肽链上亚氨基和自由氨基发生酰化作用,从而致死细菌。细菌表面zeta电位减小,反映细胞壁的磷壁酸和脂多糖成份中的脂质基被氧化成过氧链,因此破坏了细胞壁的致密结构,改变了菌体代谢致细菌死亡。结论,通过测定细菌表面zeta电位变化,可了解消毒剂对污泥中游离菌初步杀菌机理。  相似文献   
75.
物理疗法在各种临床疾病的治疗和很多疾病的康复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尽管目前物理疗法处于发展比较缓慢时期,但国外依然有一些新的物理疗法问世,另外,有关一些物理因子的生物效应的研究和一些物理疗法应用技术等方面都有一些进展,作者在回顾近几年来部分国外理疗、康复医学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对电疗法(直流电、低频电刺激、中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光疗法、磁疗法、超声波疗法、冷疗法的国外临床应用进展做以介绍。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经颅电刺激治疗对大鼠脑梗死后运动功能、神经微丝蛋白 (NFP 2 0 0 )表达及脑可塑性物质基础的影响机制。方法 SD成年雄性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后 ,经颅电刺激大鼠双眼脑间到人字缝处相应的双侧感觉运动区 ,以横木行走试验 (BWT)评价大鼠的精细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免疫组化法观察各时段缺血性半影区神经元轴突变化及NFP 2 0 0的表达。结果 经颅电刺激治疗的大鼠 ,运动功能的恢复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P <0 .0 1)。治疗组第 1个疗程末缺血性半影区NFP 2 0 0阳性神经轴突的形态学变化及表达与对照组相似 (P >0 .0 5 ) ,从 2~ 6个疗程缺血性半影区阳性纤维的表达均较对照组高 (P <0 .0 5 )。结论 经颅电刺激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大鼠瘫痪肢体运动功能 ,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 :经颅电刺激直接兴奋大脑皮质的运动中枢 ,形成神经冲动 ,引起相应大脑皮质神经元发生可塑性变化 ,促进中枢神经轴突发芽及形成新的神经联系 ,从而使兴奋从大脑皮质传导到骨骼肌乃至整个运动系统。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90例PICC致静脉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 A组给予中频脉冲电疗法,B组给予康惠尔透明贴疗法,C组给予湿热敷疗法,观察患者在治疗第3天、5天、7天后疼痛与肿胀缓解情况、治愈率情况。结果:3组疗法治疗第3天、5天、7天后疼痛缓解程度比较;治疗5天、7天后肿胀缓解程度比较;治疗7天后治愈率比较均示A组治疗明显优于B、C组治疗(P均〈0.05,P〈0.01)。结论: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PICC致静脉炎能尽早地减轻患者局部疼痛、肿胀,治愈率明显优于康惠尔透明贴法与湿热敷法,值得临床开展与推广。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脑磁图(MEG)术前定位初级运动皮质(M1)的准确性。方法选取顺序入院的中央区胶质瘤26例,术前均运用MEG定位皮质运动区,与MRI导航影像融合,在神经导航下定位MEG激活区。术中对MEG成功定位的病例行直接皮质电刺激(DCES),比较两种技术的吻合度。结果因病人不能配合,MEG定位失败2例,余24例均定位成功,每例激活区1~5个。DCES成功监测24例,所有选择的DCES靶点共41个,阳性靶点24个,1个/例。以所有的41个靶点分析,MEG定位M1区与DCES定位的吻合率为58.5%;而以第1组病灶侧M1区和第2组病灶侧中央区的MEG激活区中27个靶点分析,两者吻合率为88.9%;仅以第1组M1区的MEG激活区中17个靶点分析,两者吻合率为100%。结论 MEG可以灵敏而可靠地定位M1区,可用于中央区胶质瘤病人术前手术规划。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观察围刺配合电针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性激素雌与孕激素的比值(E2/P)、泌乳素(PRL)、睾酮(T)、乳腺组织形态和乳腺组织ER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针刺组、三苯氧胺组及正常组,每组10只。采用己烯雌酚联合黄体酮肌内注射进行造模。针刺组:将大鼠固定,分别围刺第2对左右乳房后,接通电针仪持续刺激30min,并针刺膻中穴,留针30min;三苯氧胺组予三苯氧胺1.8mg/kg灌胃治疗,1次/d,共30d。于末次治疗后测定血清E2、P、PRL、T含量,计算E2/P比值;取大鼠第2对乳房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表现;运用免疫组化法对乳房乳腺组织中ER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E2/P:针刺组与三苯氧胺组比值均低于模型组(P〈0.05)。PRL: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与三苯氧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乳腺组织ER表达: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大鼠乳腺组织ER阳性细胞表达情况显著降低,AOD值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围刺配合电针具有降低模型大鼠乳头高度、缩小乳头直径,改善血清E2/P、PRL、T紊乱状态和乳腺组织病理形态,降低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ER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