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6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172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213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415篇
内科学   974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2028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51篇
综合类   60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229篇
药学   268篇
  3篇
中国医学   121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116篇
  1984年   113篇
  1983年   102篇
  1982年   96篇
  1981年   77篇
  1980年   79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快速、完整取出大鼠腰膨大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的改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传统的打开椎间孔和改良的牵拉坐骨神经的方法对大鼠腰膨大节段 DRG 进行取材,比较两种方法在获得完整神经节数目和所用时间上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每只大鼠运用传统方法通常取出(3.07±1.28)个形态完整的 L4~6节段DRG(共6个/只大鼠),平均历时(5.6±1.18)min/DRG;而熟练掌握改良方法后一般每只大鼠可取到(4.33±1.11)个完整的神经节,平均用时(1.73±0.88)min/DRG,与传统方法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的DRG 取材方法可更快、更完整地得到大鼠腰膨大节段DRG,从而为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提供了高质量的组织材料。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吻合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1例12指指端指腹缺损,行吻合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术后辅以积级感觉再训练康复治疗。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依据国际手外科联合学会的周围神经损伤临床疗效的评定的方法:感觉恢复S5为6指,S4为2指,S3为2指;皮瓣两点辨别觉:正常为6指,减退为4指。结论:应用吻合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指端缺损,术后辅以积级感觉再训练康复治疗,是促进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及伴发畸形的纠治经验。方法18例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及伴发畸形的患儿,其中15例为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3例为左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2例为单纯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另16例分别伴有主动脉弓中断、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窗、法洛四联症、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气管狭窄等心内外畸形。其中无手术指征和外伤感染各2例;1例放弃治疗;13例手术纠治。结果13例手术患者无死亡病例,其中4例伴主动脉弓中断、主动脉缩窄患儿延迟关胸。术后3月~4年随访,除1例死于肺炎心衰外,余均存活,肺动脉压力下降,全组无主动脉瓣上狭窄及明显肺动脉分支狭窄。结论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患儿易早期发生肺动脉高压,一经确诊需立即手术。手术方式首选与伴发畸形一期纠治。患儿尽管可有各种心内外伴发畸形,但早期手术纠治可获得较佳中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同指带桡神经浅支拇指背侧支的指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16例(16指)拇指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2~58岁,平均37岁。挤压伤6例,绞伤6例,电锯伤及切割伤4例。拇指单纯掌侧软...  相似文献   
105.
廖衡  陈涛  李云庆 《解剖学报》2007,38(2):241-242
目的 观察大鼠三叉神经节(TG)内的内吗啡肽2(EM2)阳性神经元向延髓背角(MDH)的投射情况.方法 荧光金(FG)追踪与EM2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方法.结果 将FG注入MDH后,TG内可见大量FG标记的大、中、小型神经元;TG内也可见各种直径的EM2阳性神经元;TG内的许多FG标记神经元呈EM2阳性,FG/EM2双标神经元多为中、小型神经元.结论 TG内的EM2阳性神经元向MDH投射.  相似文献   
106.
应用荧光免疫组化法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探索中药脊髓Ⅰ号促进大鼠损伤脊髓修复再生的机制。结果表明 ,服用脊髓I号后脊髓损伤侧背根节神经元的c Jun表达明显上调 ;脊髓损伤侧背根节神经元的细胞核呈完整形态的数量明显增多。提示脊髓Ⅰ号可能通过对c Jun基因表达的调节 ,激发损伤脊髓组织的修复再生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内源性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针刺促进SD大鼠脊髓神经元轴突出芽中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2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侧备用根手术组、针刺组、针刺并GDNF抗体封闭组。切除脊髓单侧L1~L3及L5~L6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保留L4背根为备用根,制备单侧备用根模型。选择足三里和悬钟、伏兔和三阴交两组穴位进行针刺实验。免疫组化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追踪分别检测GDNF及背根神经节(DRG)源的神经纤维表达变化。结果针刺可显著增加GDNF在受损脊髓中的表达,而抗体封闭可显著逆转该作用。结论针刺可能通过增加内源性GDNF的表达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元形态和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08.
早期切痂植皮治疗手背Ⅲ度烧伤44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切痂大张中厚自体皮移植治疗手背Ⅲ度烧伤的效果。方法对44例57只手背Ⅲ度烧伤患者,实施早期切痂大张中厚自体皮移植。皮肤成活拆线后,即行主、被动功能练习并借助各种器械辅助练习,同时配合药物、按摩、弹力压迫、浅部X线照射等综合康复治疗半年以上。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经半年以上随访,功能与外观达优者42只手,良12只手,差3只手。结论早期切痂大张中厚自体皮移植及术后功能练习配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手背Ⅲ度烧伤,效果好,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大鼠腰4、5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损伤后,脊髓背角广动力(widedynamicrange,WDR)神经元电生理学特性的改变。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CCD组(每组12只),分别检测机械痛敏和热痛敏行为,并利用在体细胞外电生理学方法记录脊髓背角WDR神经元放电。结果CCD术后大鼠出现了机械痛敏和热痛敏行为。与正常组大鼠相比,CCD组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兴奋性增高,表现为有自发放电的神经元比例增加、放电频率增加,对外周感受野轻刷、钳夹等刺激的反应性增强。36.36%(12/33)的CCD组大鼠WDR神经元对Aβ纤维刺激出现后放电现象。结论大鼠腰4、5背根节慢性压迫后引起WDR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其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伴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AMI患者共240例分为AMI伴RBBB组和不伴RBBB组。根据RBBB发生的时间、持续间期以及是否合并左束支分支阻滞将前者分为新发生RBBB、陈旧性RBBB、持续性RBBB、短暂性RBBB、双束支阻滞和单纯性RBBB 6个亚组,观察各组的临床经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240例AMI伴发RBBB 26例,占10.8% ,与不伴RBBB比较,其磷酸肌酸激酶(CK)峰值、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显著增高(P < 0.01)。RBBB组高发的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并非源自陈旧性RBBB和单纯性RBBB,而是来源于新发生RBBB和双束支阻滞。新发生的持续性RBBB住院病死率最高,为50%, 短暂性RBBB为11.1% , 而持续性RBBB的再灌注治疗率较短暂性RBBB明显降低(25% vs 88.9%, P < 0.05)。结论AMI患者伴发RBBB提示预后不良。再灌注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