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90篇
  免费   9718篇
  国内免费   4906篇
耳鼻咽喉   2117篇
儿科学   399篇
妇产科学   1730篇
基础医学   11110篇
口腔科学   3382篇
临床医学   6952篇
内科学   12541篇
皮肤病学   1982篇
神经病学   442篇
特种医学   42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7篇
外科学   14618篇
综合类   17033篇
现状与发展   25篇
预防医学   2098篇
眼科学   394篇
药学   5122篇
  18篇
中国医学   1401篇
肿瘤学   26355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1381篇
  2022年   2419篇
  2021年   3842篇
  2020年   3332篇
  2019年   3152篇
  2018年   2989篇
  2017年   3402篇
  2016年   3860篇
  2015年   4433篇
  2014年   6434篇
  2013年   5785篇
  2012年   5805篇
  2011年   6303篇
  2010年   5050篇
  2009年   5038篇
  2008年   5235篇
  2007年   5489篇
  2006年   5131篇
  2005年   4638篇
  2004年   3693篇
  2003年   3241篇
  2002年   2762篇
  2001年   2641篇
  2000年   2242篇
  1999年   1818篇
  1998年   1642篇
  1997年   1466篇
  1996年   1311篇
  1995年   1116篇
  1994年   1026篇
  1993年   739篇
  1992年   639篇
  1991年   549篇
  1990年   457篇
  1989年   408篇
  1988年   400篇
  1987年   322篇
  1986年   250篇
  1985年   277篇
  1984年   240篇
  1983年   170篇
  1982年   187篇
  1981年   158篇
  1980年   157篇
  1979年   120篇
  1978年   83篇
  1977年   63篇
  1976年   49篇
  197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43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MEC)的组织学分型和临床分期与手术预后的关系,为临床确定理想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43例得到病理学证实的涎腺MEC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及基组织学分型、TNM分类和临床分期与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得到长期随访的36例中,6例出现局部复发或区域淋巴结转移,其中在组织学上属高分化型4例,低分化型2例;属临床Ⅰ、Ⅱ期1例,Ⅲ、Ⅳ期5例;现生存23例,死亡13例,其中死于MEC4例,死于其他疾病9例;死于MEC的4例均属临床Ⅲ、Ⅳ期。这表明MEC术后的复发转移率和病死率与其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关系密切(P<0.01),临床Ⅰ、Ⅱ期MEC的手术预后明显优于Ⅲ、Ⅳ期。结论:对于临床Ⅲ、Ⅳ期的MEC应高度重视原发灶手术切除的彻底性及相应区域的淋巴结清扫。对手术切除不彻底的病例,可考虑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典型髓样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按严格的病理诊断学标准将病例重新分类为乳腺典型髓样癌和非典型髓样癌,比较两者间声像学特征的异同。结果:32例中有13侧重新诊断为乳腺典型髓样癌;另外19例为非典型髓样癌。13例典型髓样癌患者中的10例边界整齐光滑;全部19例非典型髓样癌病人没有一例边界光滑,或者边界呈锯齿状(16例),或者边界光滑伴局部不规则(3例)。非典型与典型髓样癌间肿瘤边界的规则性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如果超声检查提示肿瘤边界呈锯齿状或肿瘤边界光滑伴局部不规则,应行整个肿瘤的病理评估防止典型髓样癌的过诊断。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通过舌癌术前化疗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bcl- 2、Bax表达的研究 ,探讨舌癌的化疗作用机制。 方法 :对舌乳头状瘤、舌癌和舌癌术前化疗标本共 34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酶标链亲和素生物素法 (L SAB)染色并进行光镜下观察。结果:PCNA在舌癌中的表达最强 ,在舌癌术前化疗中的表达明显减弱 (P <0 .0 5 ) ,其与舌乳头状瘤表达相似 (P >0 .0 5 )。 bcl- 2在舌癌术前化疗及舌乳头状瘤中低表达(P >0 .0 5 ) ,舌癌中表达明显增强 (P <0 .0 5 )。Bax在舌癌组和乳头状瘤组中表达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关 ,提示舌癌术前化疗对肿瘤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巨块型肝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48例经临床手术或病理结果证实的巨块型肝细胞癌病人分别行肝区平扫、增强后全肝双期或三期螺旋扫描,观察和分析瘤灶及肝内转移性子灶的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CT征象。结果:(1)肝动脉期肿瘤实质出现密度高于肝实质的肿瘤血管和瘤区强化,门静脉期其密度迅速降低,至平衡期为低密度。(2)肿瘤边缘于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可见环行强化。(3)转移性子灶仅在肝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全瘤密度迅速降至等密度;(4)门静脉受累表现为肝内分支的边缘侵蚀、破坏、中断,或为不规则的充盈缺损。结论:多期螺旋CT增强扫描能显示肝癌“快进快出”的增强特点,明确肿瘤的供血特征和门脉受累情况,检出伴发的肝内转移性子灶,为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 (APBMV)对CNE 2Z细胞生长周期和p5 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双标法。结果 :APBMV处理CNE 2Z细胞 48h后 ,进入S期的细胞明显减少 ,处于G1期和G2期的细胞明显增多 ,APBMV 16mg/L处理CNE 2Z细胞 48h后 ,G1期、S期和G2期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 5 9.7%、32 .3 %和 7.9% ,空白对照组的百分比分别为 5 3 .3%、45 .2 %和 1.5 %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0 1)。空白对照组CNE 2Z细胞P5 3蛋白 2 4h和 48h表达量处于较高水平 (2 7.2 3± 0 .93)和 (31.6 7± 1.75 ) ,经APBMV处理 2 4h或 48h后 ,P5 3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APBMV能够阻止CNE 2Z细胞周期的移行 ,并抑制抑癌基因p5 3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DNA末端缺口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15例正常宫颈组织 ,2 2例CINⅠ /Ⅱ ,16例CINⅢ和 5 2例浸润性宫颈鳞癌 (ISCC)组织中细胞凋亡标记指数 (A LI)、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 (PCNA LI) ,并分析A LI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在正常宫颈上皮未检测到凋亡细胞 ,随着CIN病变的进展 ,A LI增高 (P <0 0 5 ) ,但在ISCC ,A LI明显低于CIN(P <0 0 1) ;PCNA LI随宫颈鳞癌各级病变的进展逐渐增高 (P <0 0 5 ) ;A LI随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级别的增高而减少 (P <0 0 5 ) ,在临床Ⅱ期组低于I期组 (P <0 0 5 ) ,盆腔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转移组 (P <0 0 5 )。结论 :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以抑制细胞增殖而发挥负调控作用 ,在ISCC阶段调控紊乱。细胞凋亡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检测细胞凋亡有助于宫颈鳞癌进展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CD44v6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v6蛋白在各级胃粘膜病变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胃癌组织高于胃炎及不典型增生病变组织(P <0 .0 5 ) ,进展期胃癌显著高于早期胃癌组织 (P <0 .0 5 ) ,伴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胃癌组织明显高于无转移的胃癌组织 (P <0 .0 5 )。结论 :CD44v6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其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转移预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98.
结肠癌的CT表现(附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CT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所有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CT扫描层厚和层间距均为 9mm。结果 :结肠癌的主要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肠壁增厚、肿块边缘不规则 ,侵及周围器官、肝转移及淋巴结肿大。结论 :CT对结肠癌的位置。大小、范围 ,腔外肿块及远处转移均敏感 ,但定性诊断仍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999.
周永新  王永武 《现代医学》2001,29(5):348-350
肺癌的介入治疗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发展,有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或化疗栓塞,经皮下药盒埋置系统化疗,肺动脉灌注化疗,双介入化疗,经皮瘤体内注药等多种方法.其中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局部注射治疗及埋入式导管药盒系统的应用也逐渐增多,但有些方法如血管栓塞目前仍处于初步应用阶段,仍有待于进一步积累经验.介入方法多与其他治疗手段结合使用,明显提高了疗效.但对于如何更有效地结合应用各种治疗方法,仍有待进一步临床应用总结.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nm23蛋白的表达与癌组织微血管密度与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检测85例胃癌癌组织微血管(MVD)及mn23蛋白的表达;在第Ⅶ因子相关抗原(FⅦRAg)染色切片上检测其微血管密度.结果nm23表达阳性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nm23表达阴性组,而且差异有显著性.nm23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nm23表达与MVD呈负相关.结论nm23基因受抑制时,MVD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增高.因此时nm23及MVD的检测,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及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