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7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461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78篇
口腔科学   120篇
临床医学   684篇
内科学   288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329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36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66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113篇
  3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31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2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背景:镁合金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早期黏附是否有影响尚不明确。 目的:分析镁合金AZ31B的表性,并评价其对成骨细胞黏附的影响。 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明确镁合金AZ31B的表面形态及元素组成。以蛋白吸附实验检测镁合金AZ31B与钛合金对蛋白的吸附能力。将镁合金AZ31B与钛合金分别与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l共培养于24孔板内,观察培养2,6,24 h的细胞黏附情况。 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可见镁合金AZ31B表面较为粗糙,有利于细胞在其表面的黏附.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镁合金AZ31B的主要元素有镁、铝、锌,其中镁约占96%,铝约占3%,锌约占1%,另有一些其他元素,含量较少。镁合金AZ31B与钛合金的蛋白吸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培养2 h时,镁合金AZ31B与钛合金上的细胞黏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培养6,24 h,镁合金AZ31B上的细胞黏附率显著低于钛合金上的细胞黏附率(P < 0.01)。培养于镁合金表面的成骨细胞贴壁展开,形态不规则,大多呈梭形,有较多突起,部分细胞间突起相互连接。表明镁合金AZ31B具有良好的细胞黏附性,适合于成骨细胞的早期黏附。  相似文献   
102.
背景:前期研究成功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5-氟尿嘧啶材料。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5-氟尿嘧啶的填充骨缺损和抗肿瘤作用。 方法:取72只新西兰兔建立右膝关节VX2 骨肿瘤模型,切除部分胫骨形成骨缺损,且使骨缺损与肿瘤相邻,造模后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5-氟尿嘧啶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人工骨。 结果与结论:①无机质含量:两组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尤以实验组明显。②X射线检查:实验组术后24周材料体积较植入初期变小,肿瘤开始变小。对照植入材料体积始终无明显变化,肿瘤体积进行性增大。③生物力学检测:术后24周,实验组下肢标本最大扭转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④骨密度检测:术后2-24周,两组均呈先减低后增加趋势,以实验组明显。⑤肿瘤体积变化:术后24周,实验组减小,对照组增加。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5-氟尿嘧啶复合材料能很好填充骨缺损并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背景: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在特定条件下可自组装成含IKVAV纳米纤维凝胶支架,是一种天然的脊髓基质仿生材料。 目的:进一步观察体外自组装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纳米纤维凝胶对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方法:取第2代新生SD大鼠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与自组装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纳米纤维凝胶共培养作为实验组,设置神经干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组、单独自组装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纳米纤维凝胶为空白对照组,CCK-8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1,3,5,7,10, 14 d的细胞增殖与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比例;MTT法检测自组装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纳米纤维凝胶对第2代新生SD大鼠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毒性。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率及向神经元分化的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细胞增殖均于第7天达峰值。MTT法检测结果显示自组装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纳米纤维凝胶无细胞毒性。表明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纳米纤维凝胶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可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提高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4.
背景:脊椎后路植骨融合是常见的脊椎术式,人工骨可以很好地辅助植骨融合,但是由于软组织可能对人工骨存在一定的反应,人工骨目前很少应用于脊椎后路植骨中。 目的:拟通过兔的脊椎后路植骨实验,探讨如何降低脊椎手术中软组织对人工骨反应。 方法:36只成年公兔随机分为可吸收止血纱布组和对照组,于L2-3去皮质的椎板表面上,植入β-磷酸三钙人工骨,以可吸收止血纱布隔离背侧软组织为可吸收止血纱布组,无隔离物为对照组。检测植骨后不同时间点,兔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表达,记录植骨后1周和12周皮肤愈合和皮下组织愈合情况以及局部炎症反应,CT检查记录植骨后不同时间点的人工骨爬行替代情况。 结果与结论:1周时,可吸收止血纱布组所有兔的背侧筋膜愈合完整;对照组9只中7只筋膜愈合完整,2只背侧筋膜愈合欠佳。12周时,可吸收止血纱布组9只中8只背侧筋膜愈合良好,1只愈合欠佳;对照组9只中6只愈合良好,2只愈合欠佳,1只轻度感染。1周时两组肌肉组织都存在一定充血,部分炎性细胞浸润,可吸收止血纱布组炎性细胞浸润较少,局部充血相对较少。12周时两组肌肉组织都存在一定的肉芽组织增生,可吸收止血纱布组炎性细胞浸润略少,对照组部分动物可见较明显的坏死组织。植骨后即刻,植骨后1周,4周时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植骨后12周时,CT检查显示靠近骨面的人工骨吸收明显,靠近软组织的人工骨无明显吸收,人工骨吸收情况在两组间无明显区别。结果提示,人工骨放置应尽量与植骨面多接触,这可促进人工骨尽早吸收,并降低软组织反应。减少人工骨和软组织接触,可以降低软组织对人工骨的反应。可吸收止血纱布的早期生物隔离和组织修复作用能一定程度减少组织对人工骨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5.
背景:国内外有关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面的文章很多,但是人脐血和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鉴别方面文章不多。 目的:从人脐血和外周血中分离出内皮祖细胞,并对其进行培养和鉴定。 方法:选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脐血和外周血中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按照1× 106/cm2的浓度种植于预先铺有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板中,用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M199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 结果与结论:人脐血和外周血中存在内皮祖细胞,浓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获得的单个核细胞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诱导培养下可分化成内皮祖细胞,内皮祖细胞表达CD34、CD133、CD105、KDR和CD31,能吞噬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结合荆豆凝集素1,它们可作为体外分选内皮祖细胞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6.
背景: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及绝经妇女生活质量。 目的:旨在探究主要骨合成促进剂的研究新进展,以促进其临床应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7年1月至2012年8月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bone formation,osteoporosis,osteoblast,osteoclast,bone metabolism,PTH,Wnt signaling,medicine,target,inhibitor”或“骨合成,骨质疏松,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代谢,甲状旁腺激素,Wnt信号,药物,靶目标,抑制剂”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初检得到398篇文献,最终选择40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骨合成促进剂不同于传统单纯抗骨吸收骨质疏松药物,能进一步增加骨量,对骨折风险的降低亦有一定作用。骨合成促进剂治疗骨质疏松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甲状旁腺激素及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Wnt信号通路相关分泌型糖蛋白分子抑制剂如抗硬化蛋白(Selerostin)抗体、Dkk1抑制剂、sFRP抑制剂、GSK3β抑制剂等是骨质疏松相关骨合成促进剂中的研究热点,但临床应用于同样存在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7.
背景:以往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的研究,多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作为辅助因子与其他细胞因子联合应用,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单独应用能否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软骨特异性胶原仍存在争议,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及软骨胶原纤维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方法:构建含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完整编码区的表达载体,稳定转染至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设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稳定转染组,同时设未转染组作对照。 结果与结论:MT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成功筛选得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稳定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后4 d,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 < 0.05)。RT-PCR,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组相比,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稳定转染组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Ⅱ型胶原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1),基质金属蛋白酶1,2,3 mRNA表达显著降低(P < 0.01)。结果证实,单独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能够有效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以及软骨分化,并维持软骨胶原纤维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8.
背景:目前常用的成脂刺激剂主要由胰岛素、地塞米松、IBMX和吲哚美辛组成,该体系涉及处理因素多、诱导周期长且对细胞毒性大,不利于脂肪形成抑制效应的研究。 目的:建立快速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培养体系。 方法:大鼠全骨髓细胞原代培养,胰酶消化传代,富集形态均质的间充质干细胞,利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和吡咯列酮体外单独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设立无糖、低糖和高糖DMEM三种基础培养体系,以经典的成脂刺激剂作为阳性对照,在诱导的不同时间点对分化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油红O染色。 结果与结论:与经典成脂刺激剂相比,罗格列酮或吡咯列酮单独均能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吡咯列酮诱导48 h和罗格列酮诱导72 h均可观察到富含脂滴或脂泡以及油红O染色的阳性细胞,吡咯列酮与罗格列酮的最佳诱导浓度分别为0.125 mmol/L和10 μmol/L,而高糖环境利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说明基于高糖培养环境的以吡咯列酮或罗格列酮做为成脂刺激剂的培养体系可快速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9.
背景: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软骨损伤成为一种可能,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优良的特性成为研究重点。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入兔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动物模型,观察干细胞对兔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通过体外全血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细胞在体外扩增,诱导成软骨细胞后待用。以Ⅱ型胶原酶进行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建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动物模型,关节腔内注射诱导后成软骨细胞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注射未进行诱导的细胞进行比较,通过观察动物咀嚼和组织切片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实验分离的细胞7-14 d可见少量集落形成,20 d时观察见细胞基本铺满瓶底。经stro-1+、CD44+流式细胞及免疫组化测定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细胞在诱导成软骨细胞后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强阳性。兔颞下颌关节注射胶原酶可在2周时出现偏侧咀嚼症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成软骨细胞关节腔注入动物模型后,实验组明显弱于对照组。组织切片显示诱导的成软骨细胞可促进关节损伤的修复,软骨及胶原生成多于对照组。说明骨髓间充质诱导的成软骨细胞关节腔注入后可促进兔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愈合。  相似文献   
110.
背景:体内研究显示,高浓度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大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而神经胶质抗原2蛋白聚糖阳性神经祖细胞(NG2细胞)是成熟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大的增殖细胞群体,具有多分化潜能。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对体外培养的成熟大鼠海马由来的NG2细胞生存和增殖的影响。 方法:原代及传代培养成年大鼠海马NG2细胞,以0,0.1,1,10,100 μmol浓度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干预48 h后,采用乳酸脱氢酶分析法测定细胞活性,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即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掺入法鉴定细胞增殖状况。 结果与结论:1,10,100 μmol浓度地塞米松干预明显减少NG2细胞数,并显著增加TUNEL阳性细胞率,明显减少BrdU阳性细胞率。结果可见高浓度糖皮质激素能抑制NG2细胞分裂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明显减少NG2细胞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