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23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12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报告了新疆丽蝇和麻蝇科研究结果。丽蝇科12属28种,新种1个,中国新纪录10个。麻蝇科23属73种,中国新纪录属1个,新种8个,中国新纪录21个。  相似文献   
92.
目的 了解和掌握2005-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内脏利什曼病(VL)的流行和防治.方法 通过对流行乡村居民和在校中、小学生体检(触诊肝、脾)的方法进行普查,宣传VL防治知识,并动员乡村医务人员和群众提供疑似患者和(或)死亡者的线索,对已治愈的患者进行随访.以上一年发现患者的家庭为中心,对半径50 m内的住宅和畜圈内、外墙面喷洒高效氯氟氰菊酯灭蛉.结果 2005-2008年VL患者共41例,其中普查14 888人,查出现患病例33例,自行上门就诊者8例.2005-2008年病例数依次为15、10、6和10例.年龄在20岁以下的占80.49%(33/41),21岁以上的占19.51%(8/41).随访41例已治疗患者,治愈康复35例,复发4例,死亡2例.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发放防治VL宣传单10 000余张,张贴宣传画1 000余张,中、小学发放折页画3 500余张.培训患者家属及其邻里、乡村干部和中、小学教师共585人.2005-2008年348户喷洒杀虫剂,面积约9万m2.喷洒前白蛉密度为41~70只/人工小时.喷洒后为2~21只/人工小时.结论 阿图什市的VL仍然流行.白蛉季节前开展喷洒杀虫剂灭蛉和普查普治患者可减少传染源和传播媒介,降低发病率,达到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93.
新疆昆仑雪菊水溶性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检测新疆昆仑雪菊中水溶性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全波长扫描并在51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总黄酮含量。结果昆仑雪菊总黄酮在0.008-0.080mg.m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2.80%,RSD为1.91%(n=9),总黄酮平均含量为18.62%。结论昆仑雪菊总黄酮含量较高;该实验方法可适用于昆仑雪菊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4.
目的测定新疆不同地区和品种的葡萄树伤流液中氨基酸含量,为葡萄树伤流液药用、食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自新疆和田市、吐鲁番鄯善县、喀什市和阿图什市的9种葡萄树伤流液,采用异硫氰酸苯酯(PITC)为柱前衍生化试剂衍生化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建立葡萄树伤流液中17种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特征氨基酸进行评价。结果9个品种的葡萄树伤流液中氨基酸有17种,总含量为6.20~201.22mg/L,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主成分分析得出组氨酸、酪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丙氨酸是葡萄树伤流液的特征氨基酸。结论不同品种葡萄树伤流液的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但是各类氨基酸含量分布与组成类似。主成分分析法是葡萄树伤流液氨基酸含量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建立大肠杆菌生物膜(BF)体外模型,研究不同浓度新疆黑蜂胶对大肠杆菌体外培养BF形成及清除的影响。方法采用微孔板改良法复制大肠杆菌体外BF模型,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新疆黑蜂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检测黑蜂胶不同浓度对大肠杆菌BF形成的影响,同时通过检测新疆黑蜂胶对成熟BF中活菌数的影响,评价其对成熟BF的清除作用。结果新疆黑蜂胶醇提物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2.50 g/L,当浓度为6.25 g/L时新疆黑蜂胶就可在早期干扰细菌BF的形成,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当浓度达到50.00 g/L时,其抑制BF的作用与庆大霉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成熟BF的清除作用中的研究中,当黑蜂胶浓度达12.50 g/L时,能有效清除成熟BF,而当浓度达到50.00 g/L时,其清除成熟BF的作用与庆大霉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黑蜂胶醇提物在体外具有抑制大肠杆菌BF形成的作用,且能通过破坏已形成的BF起到抗菌作用,为临床辅助治疗耐药性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新疆和田地区心血管病病种10年演变趋势。方法入选1996-2005年新疆和田皮山县医院内科住院病例5748例,统计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的构成比,分析其演变情况。结果新疆和田皮山县内科住院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的构成比1996年为10.5%,2005年为18.7%;冠心病的构成比1996年为10.0%,2005年为20.0%。风湿性心脏病的构成比1996年为1.1%,2005年为2.7%、原发性心肌病的构成比1996年为0.0%,2005年为0.9%、先天性心脏病的构成比1996年为0.5%,2005年为0.6%、肺源性心脏病的构成比1996年为8.9%,2005年为10.6%。新疆和田皮山县住院患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有上升趋势(P〈0.05)。住院患者中近10年,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逐渐增多趋势(P〈0.05)。结论应加强此地区人群心血管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新疆南北疆地区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比较他们的异同,以便针对性的予以心理干预。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疆喀什一家三甲医院、阿克苏一家二甲医院,北疆石河子一家三甲医院,一家二甲医院均为综合医院的急诊科共147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南疆地区急诊科医护人员中筛选为阳性症状者占37.5%,北疆地区急诊科医护人员筛选为阳性症状的占20.93%,南疆地区急诊科医护人员SCL-90各因子分和中国常模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以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焦虑、躯体化、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要表现。北疆地区急诊科医护人员SCL-90各因子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其它与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北疆地区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和一般人群相似,南疆地区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比北疆地区急诊科医护人员及一般人群差,应调整南疆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积极给予心理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8.
目的了解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2006-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并提出建议。方法对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2006-2010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补偿情况有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截止到2010年,阿合奇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牧民达27 163人,参合率为97.5%,筹资金额563.59万元;住院补偿人次5 592人,住院补偿金额5 182 412.84元;门诊补偿人次8 271人,门诊补偿金额268 229.6元;住院分娩人数482人次,住院分娩金额294 200元,县外治疗补偿人次204人,县外治疗补偿金额506 037.64元,合计补偿人数14 549人,合计金额6 250 880.08元。结论完善筹资途径、增加出资比例,可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参合农民能够享受到安全、便捷、优质、廉价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对新疆产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MCI gel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方法,如MS、1H-NMR、13C-NMR及二维核磁共振谱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新疆产锁阳全草中提取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细梗香草内酯(capilliplactone,1)、芸香苷(rutin,2)、南酸枣苷(choerospondin,3)、熊果酸(ursolic acid,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香草酸(vanillic acid,7)、没食子酸(gallic acid,8)。结论 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缬氨酸(Val)158甲硫氨酸(Met)(G→A转换)多态性在新疆伊犁地区人群中的分布及与食管鳞癌(ESCC)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共622名,包括214例ESCC患者,408名年龄、性别、民族相匹配的正常对照.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COMT基因G/A多态性.结果 622名受试者COMT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GG型占47.3%,GA型占42.3%,AA型占10.4%;等位基因G为68.4%,A为31.6%.食管癌组与正常对照组COM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显示,年龄≤60岁的食管癌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COMT基因型(x2=6.101)和等位基因频率(x2=4.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ESCC组间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71,P<0.05);三个民族正常对照组间COMT基因型(x2=13.567)及等位基因频率(x2=11.321)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将年龄及性别校正后,新疆伊犁地区食管癌组与正常对照组COMTVal158Met多态性在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MT基因Val158Met单核苷酸多态可能不是新疆伊犁地区食管鳞癌危险性的遗传标志.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morphism of 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COMT) gene valine (Val) 158 methionine (Met) (G to A transition)and the distribution in population an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in Yili prefecture of Xinjiang.Methods A hospital based case-control study was adopted, a total of 622 subjects, which including 214 ESCC patients and 408 age, gender and ethnicity-matched normal control individuals.The polymorphism of COMT gene G to A transition was analyzed with 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pproaches.Results The COMT genotype frequencies in 622 subjects in Yili prefecture were GG genotype accounted for 47.3%, GA type for 42.3% and AA type for 10.4%, G allele was 68.4% and A allele was 31.6%.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COMT genotype and frequencies of allele distribution between ESCC group and control group.Furthermore, stratified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ESCC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subjects less than 60 years old.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allele distribution among Kazak,Uygur and Han ESCC groups.The COMT genotype and frequency of allele distribution among normal control groups of the three ethnic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After corrected age and gender,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COMT Val158Met polymorphisms among Kazakh, Uygur and Han ethnic groups in both ESCC and control groups in Yili Prefecture of Xinjiang.Conclusion COMT gene Val158Met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may not be the genetic markers of ESCC risk in Yili Prefecture of Xinjia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