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75篇
  免费   610篇
  国内免费   480篇
耳鼻咽喉   159篇
儿科学   187篇
妇产科学   161篇
基础医学   3153篇
口腔科学   578篇
临床医学   1459篇
内科学   1598篇
皮肤病学   99篇
神经病学   633篇
特种医学   376篇
外科学   3044篇
综合类   130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77篇
眼科学   160篇
药学   741篇
  3篇
中国医学   172篇
肿瘤学   456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359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1038篇
  2015年   659篇
  2014年   806篇
  2013年   785篇
  2012年   619篇
  2011年   801篇
  2010年   678篇
  2009年   780篇
  2008年   896篇
  2007年   865篇
  2006年   771篇
  2005年   721篇
  2004年   552篇
  2003年   486篇
  2002年   340篇
  2001年   280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22篇
  1977年   23篇
  1976年   23篇
  1973年   24篇
  1971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微粒骨膜-三维支架修复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微粒骨膜-三维支架修复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于兔股骨滑车关节面制作直径4.5 mm深达软骨下骨板的全层软骨缺损模型,缺损处随机行自体微粒骨膜-纤维蛋白混凝物、单纯纤维蛋白"浇铸"移植.分别于术后3 h、4 d及1、2、4、8、12、24周取材,行大体观察、苏木素.伊红(HE)、Masson及藏红花(safranin-0)染色组织学检查,并进行组织学评分半定量分析.结果 微粒骨膜.三维支架制备简便.微粒骨膜被均匀种植于纤维蛋白三维支架中,可随意"浇铸"充填骨软骨缺损,移植物不易脱落,手术1次完成.术后微粒骨膜在缺损空间内全方位迅速增殖、分化、分泌基质完成缺损骨软骨修复.新生软骨具有与周围正常软骨基本一致的厚度、细胞形态及排列、基质胶原及蛋白多糖染色,且与周边软骨及软骨下骨结合良好.术后4、8、12及24周,两组组织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方法能简单高效地构建工程化组织复合体,随意浇铸充填软骨缺损,完成较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的生物性修复.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方法 20 只八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行自体双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自由活动组(n=10)和CPM组(n=10).自由活动组笼内自由活动;CPM组应用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运动.术后第2天,近红外光技术装置ODISseyTM 局部组织血氧监护仪测量每一来回(屈曲30°~110°)不同CPM速度(分别为2.35°/s、3.2°/s 、8°/s)时的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tissue oxygen saturation ,StO2)变化,选择最好的CPM范围和速度.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2、4、6、8、10、14天观察膝关节CPM不同角度时切口局部组织StO2的变化. 结果 与自由活动组相比,3种速度的CPM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均保持较高的StO2,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CPM速度之间StO2有显著性差异(P<0.05).每一来回(屈曲30°~110°)运动速度为3.2°/s时保持最高的StO2.在术前和术后第2、4、6、8、10、14天等各时间点,膝关节屈曲30°、60°、90°、110°时StO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时间点(术前和术后第2、4、6、8、10、14天)切口的StO2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4天最低,然后逐渐上升.术后第2周拆线后,切口愈合良好,没有感染、血肿和切口裂开. 结论 兔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膝关节CPM(屈曲30°~110°),可增加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以3.2°/s的CPM速度最佳.  相似文献   
83.
表皮干细胞的快速高效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递高效分离组织工程化皮肤种子细胞-皮肤干细胞的方法.方法 取成人手术切除之包皮,利用Ⅰ型胶原酶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快速分离表皮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及相关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 应用Ⅰ型胶原酶结合胰蛋白酶,可在3小时内快速分离到表皮干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及细胞免疫荧光鉴定,表皮细胞群体中角蛋白19(K19)阳性表达的细胞即表皮干细胞约占18%,但是其体外短期扩增仍较困难.结论 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可在短期内高效分离到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种子细胞,这为快速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软组织扩张术患者扩张囊内、外的细菌数量及种类,为临床上防治扩张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连续采集33例扩张术患者的51枚扩张囊内、外的液体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Y0检验和Kappa检验。结果扩张囊内、外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3.92%(2枚)、17.65%(9枚),囊外阳性率显著高于囊内(P〈0.05),囊内、外细菌的检出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4)。细菌种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均敏感。33例患者(51枚)中,有10例患者(10枚)检出细菌,仅有1例患者(1枚)出现临床感染症状,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严格消毒后进行穿刺注水导致感染的几率很低,而感染后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胃泌素(GAS)、胃泌素释放肽(GR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60例胃癌组织芯片,同时用生物素-链霉菌卵白素检测系统(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芯片中GAS、GRP的表达。结果60例胃癌中GAS阳性率为30.0%;GRP阳性率为11.7%。中、低分化胃癌GAS、GRP阳性率高于高分化胃癌(P<0.05);印戒细胞癌GAS、GRP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胃癌(P<0.05);胃癌GAS、GRP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86.
体外构建子宫内膜是利用组织工程学原理,在体外构建结构、形态与功能上与体内子宫内膜相似的三维模拟体。种子细胞分离培养、生物支架材料的合理选择及体外构建方法的优化是体外构建子宫内膜的重要因素。构建的子宫内膜在病理研究、三维培养体系、胚胎发育学及移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只有更进一步模拟自然子宫的结构,优化构建技术路线和培养条件,才可以再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工程化子宫。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观察经成骨诱导后的脂肪成体干细胞(ADASCs)在体内的成骨分化行为.方法 分离培养兔ADASCs,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标记结果.将标记的ADASCs体外成骨诱导培养2周后与脱钙骨基质(DBM)复合,共培养7d后植入自体肌袋内.术后8周取材,固定、脱钙、包埋后切片染色,镜下观察.结果 大量ADASCs被标记,标记率达(82.3±8.6)%;体外标记后的ADASCs可以向成骨方向分化;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示体内有新生骨形成,切片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新生骨处有阳性细胞.结论 ADASCs经体外成骨诱导后植入体内能够继续维持成骨分化,并进一步形成新生骨.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短期不规则用药对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136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住院患,根据病史分为服药组即Hp检查前一周内接受过铅剂、抑酸剂治疗的患,共四例。对照组即Hp检查前未接受过药物治疗的患考,共37例。Hp检查方法包括①血清学方法;②快速尿素酶试验(RUT);③组织学方法;④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结果:服药组RUT,组织学,13C—UBT方法Hp检出率分别为9.0%,21.2%,27.3%,均显低于对照组相应Hp检出率37.8%、40.5%、48.6%(P<0.01,P<0.05,P<0.05)。两组血清学方法Hp IgG、IgM阳性率各为48.5%,51.5%和54.1%,54.1%(P>0.05)。单独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组RUT,组织学方法Hp检出率4.0%,16.0%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方法Hp检出率(P<0.01,P<0.05)。单独服用枸橼酸铋钾、H2受体拮抗剂患中各方法Hp检出率与对照组检出率无显性差异(P>0.05)。单独服用枸橼酸铋钾、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三组Hp感染率14.3%、15.0%、16.0%均显低于对照组Hp感染率46.0%(P<0.05)。结论:Hp检查前短期使用铋剂、抑酸剂可导致Hp检出率下降,短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显降低RUT、组织学方法Hp检出率;各方法中快速尿素酶试验检出率最低。血清学方法检测Hp抗体不受药物影响。  相似文献   
89.
Angiogenesis precedes recovery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and its extent correlates with neural regeneration, suggesting that angiogenesis may play a role in repair. An important precondition for studying the role of angiogenesis is the ability to induce it in a controlled manner. Previously, we showed that a coculture of endothelial cells (ECs) and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NPCs)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stable tubes in vitro and stable, functional vascular networks in vivo in a subcutaneous model. We sought to test whether a similar coculture would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stable functional vessels in the spinal cord following injury. We created microvascular networks in a biodegradable two-component implant system and tested the ability of the coculture or controls (lesion control, implant alone, implant + ECs or implant + NPCs) to promote angiogenesis in a rat hemisection model of spinal cord injury. The coculture implant led to a fourfold increase in functional vessels compared with the lesion control, implant alone or implant + NPCs groups and a twofold increase in functional vessels over the implant + ECs group. Furthermore, half of the vessels in the coculture implant exhibited positive staining for the endothelial barrier antigen, a marker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blood–spinal cord barrier. No other groups have shown positive staining for the blood–spinal cord barrier in the injury epicenter. This work provides a novel method to induce angiogenesis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and a foundation for studying its role in repair.  相似文献   
90.
目的总结局部手法按摩用于扩张皮瓣的初步经验。方法自2006年至2007年,我们将手法按摩用于扩张器置入预扩张皮瓣患者21例(35个扩张器)。采用预定的按摩手法,对置入扩张器的皮瓣进行适当按摩。结果本组21例患者,1例因感染取出扩张器,余20例效果满意。与以往未经手法按摩扩张器置入术比较,注水速度明显增快,扩张周期明显缩短。结论局部手法按摩用于扩张皮瓣,安全可靠,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