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68篇 |
免费 | 610篇 |
国内免费 | 30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2篇 |
儿科学 | 227篇 |
妇产科学 | 181篇 |
基础医学 | 798篇 |
口腔科学 | 58篇 |
临床医学 | 1018篇 |
内科学 | 1502篇 |
皮肤病学 | 102篇 |
神经病学 | 428篇 |
特种医学 | 175篇 |
外科学 | 657篇 |
综合类 | 2391篇 |
预防医学 | 1224篇 |
眼科学 | 32篇 |
药学 | 1390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496篇 |
肿瘤学 | 44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11篇 |
2022年 | 255篇 |
2021年 | 359篇 |
2020年 | 359篇 |
2019年 | 237篇 |
2018年 | 251篇 |
2017年 | 285篇 |
2016年 | 329篇 |
2015年 | 351篇 |
2014年 | 792篇 |
2013年 | 680篇 |
2012年 | 681篇 |
2011年 | 749篇 |
2010年 | 600篇 |
2009年 | 487篇 |
2008年 | 488篇 |
2007年 | 477篇 |
2006年 | 432篇 |
2005年 | 369篇 |
2004年 | 323篇 |
2003年 | 279篇 |
2002年 | 216篇 |
2001年 | 197篇 |
2000年 | 185篇 |
1999年 | 151篇 |
1998年 | 131篇 |
1997年 | 122篇 |
1996年 | 95篇 |
1995年 | 106篇 |
1994年 | 88篇 |
1993年 | 80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56篇 |
1988年 | 72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52篇 |
1985年 | 51篇 |
1984年 | 65篇 |
1983年 | 37篇 |
1982年 | 40篇 |
1981年 | 37篇 |
1980年 | 31篇 |
1979年 | 25篇 |
1978年 | 29篇 |
1977年 | 20篇 |
1976年 | 23篇 |
1973年 | 20篇 |
1972年 | 1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miRNA 194和miRNA 206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PCa患者为PCa组,以及同期就诊的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为BPH组、前列腺正常者60例为正常组,分析所有纳入研究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记录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清miRNA 194和miRNA 206等指标水平及PCa患者肿瘤及预后情况,并比较不同PCa患者间上述资料的差异性。结果 BPH组和PCa组患者血清miRNA 206水平较正常组低(P<005),而血清PSA水平和miRNA 194较正常组高(P<005);且PCa患者其血清miRN A 206水平较BHP患者更低,而血清PSA和miRNA 194水平则更高(P<005);Gleason 评分大于7分、临床分期T3~T4期以及出现淋巴结转移和术后复发的PCa患者其血清miRNA 206水平均显著降低,而血清miRNA 194显著升高(P<005);死亡患者血清miRNA 206水平均显著低于生存者,而血清miRNA 194水平显著高于生存者(P<005);经 Log rank检验,Gleason 评分大于7分、临床分期T3~T4期、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以及血清miR NA 194水平升高和miRNA 206水平降低的PCa患者其生存时间均较短(P<005);经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以及血清miRNA 194升高和miRNA 206水平降低均为影响PCa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miRNA 194在PCa患者中显著上升,而血清miRNA 206水平显著下降,且血清miRNA 194的上升和miRNA 206的下降均为影响PCa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临床上可将其作为评估PCa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92.
移植肾急性排斥血流灌注与生化指标变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超谐波声学造影(UHCI)和声学密度定量(AD)技术,定量评价异体移植肾急性排斥(AR)反应时皮质血流灌注的价值;并研究各灌注参数与血肌酐(SCr)、24h内生肌酐清除值(CCr)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犬异体移植肾急性排斥模型,分别于术后第1、3、5、7、9、11d(T1、T3、T5、T7、T9、T11)共6个时间点,采用UHCI和AD技术检查移植肾,测定肾皮质造影后峰值密度(PI)、曲线下面积(AUC)、降支减半时间(HT)及平均通过时间(MTT)等有关灌注参数;并同时抽血查SCr、CCr,将化验结果与肾皮质灌注参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移植肾皮质造影后各灌注参数(PI、AUC、HT、MTT)与CCr均于T5时间点发生明显变化,与T1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SCr于T7时间点发生明显变化(P<0.05)。从T1~T11,PI、AUC、HT、MTT与SCr成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与CCr成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结论UHCI是评价移植肾AR反应时皮质血流灌注的有效方法,结合AD分析所获得的血流灌注参数可提供有关AR存在及严重性的有价值信息,对肾移植术后AR的诊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检测原发性肝癌(HCC)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同期检测了53例HCC患者血清sICAM-1及AFP的含量,并与肝脏良性肿瘤、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健康志愿者相比较。结果:HCC患者血清sICAM-1含量均值为(1382.5±752.3)ng/mL,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0.01);而肝脏良性肿瘤、肝炎肝硬化及健康志愿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HCC患者血清sICAM-1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包膜及转移状态有关(P<0.05),而与肿瘤组织学分级、血清AFP水平无关(P>0.05)。结论:sICAM-1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sICAM-1对于HCC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有助于判断HCC患者肿瘤侵袭转移状态及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994.
高血压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清微量元素进行分析,以期明确微量元素与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6 9对高血压患者和对照者应用光谱仪扫描法测定了血清7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血清中钒(V)、铬(Cr)、铜(Cu)、锌(Zn)、钼(Mo)五种元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5 ) ,锰(Mn)、钴(Co)元素含量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血清微量元素与高血压存在密切关系,微量元素测定在高血压的预防、诊断、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血清脂质、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脂质、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的变化、辨别力和诊断价值。方法测定64例冠心病(CHD)患者和60例正常人的血脂、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并比较计算其辨别力和诊断价值。结果和结论冠心病患者的TC(女)、TG、LDL-C、ApoB、LDL-C/HDL-C和ApoB/ApoAI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HDL2-C、HDL3-C、HDL-C、ApoAI和HDL-C/TC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由HDL-C、TC和TG血脂三项可代替HDL-C、LDL-C、VLDL-C、TC和TG血脂五项,对冠心病的诊断目前有应用价值,若加上HDL2-C和HDL3-C或ApoAI和ApoB,则对冠心病的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在将1.75 mmol/L钙浓度的透析液(1.75 CaD)改为使用1.50 mmol/L钙浓度透析液(1.50 CaD)进行长期透析后,慢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以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和碱性磷酸酶(AKP)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长期使用1.75 CaD的患者,且透析前血钙正常的患者72例,观察其透析前后血钙、血磷、iPTH和AKP浓度在改用1.50 CaD透析12个月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改用1.50 CaD后,虽然透析前钙磷乘积并没有降低,但透析前、后血钙均有降低(P值分别<0.05和0.01);血iPTH及AKP水平显著升高(P值分<0.01和0.05).结论 对于使用1.75CaD而透析前血钙正常的患者,改用1.50 CaD后虽不能降低透析前钙磷乘积,但可以显著降低透析前血钙水平,减少高钙血症的发生;但应注意有促进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肾性骨病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997.
不同检测系统血清酶测定结果的偏倚评估与可比性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目的通过对不同检测系统血清酶测定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探讨不同检测系统间血清酶测定结果的可比性,为不同实验室检验结果的互认和实验室认可提供实验数据. 方法参考NCCLS的EP9-A2文件,以日立7170生化分析仪、罗氏原装试剂、C.f.a.s校准品和质控品组成的检测系统(已通过ISO/IEC 17025标准认可)为目标检测系统(比较方法),检测系统1~4为实验方法,用病人新鲜血清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进行检测,计算实验方法(Y)和比较方法(X)之间的相对偏差(% SE),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的1/2为标准,判断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可比性. 结果除检测系统4的ALT结果、检测系统1 ALP测定的高值(>150 U/L)、检测系统3和检测系统4的AST结果与比较方法的系统误差不能被接受外,其余项目测定结果的系统误差临床可以接受. 结论当用两个以上的检测系统检测同一检验项目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判断其临床可接受性能,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998.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将152例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狭窄≥50%)及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比较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血脂水平,并对胆红素与血脂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痛组血清TBIL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和中度狭窄患者血清TBIL和D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和重度狭窄患者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低于单支病变和中度狭窄患者以及对照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与Tc、TG和LDL—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胆红素影响血脂代谢。低胆红素血症患者易患冠心病,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999.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106例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PCT水平,并与C-反应蛋白(CRP) 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比较,分析各指标在细菌及病毒感染中的差异.结果 以血清PCT≥0.5 ng/ml为阳性阈值,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为81.0%,病毒感染组为1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CT对细菌感染诊断敏感性达80.9%,特异性为81.4%,阳性预测值86.4%、阴性预测值74.5%,敏感性明显优于CRP或WBC计数(P<0.01).结论 血清PCT可作为细菌感染的敏感、有效诊断指标,对鉴别儿科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缬沙坦对炎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6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AS模型组和缬沙坦组,观察各组实验前后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主动脉血管内皮病理形态学观察和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CAM-1)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与AS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CRP水平降低(P<0.01);主动脉血管内膜斑块减少,内膜/中膜厚度比明显降低(P<0.01);血管内皮VCAM-1表达减少(P<0.05)。结论:缬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与脂质代谢无关,而与抑制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