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7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目的用RNA干扰技术选择性下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上血管紧张素Ⅱ1a(AT1a)型受体的表达,并检验其对细胞活性及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U6启动子和AT1a特异短发夹RNA(shRNA)编码序列的质粒载体pAT1a-shRNA1,pAT1a-shRNA2,以含非特异性shRNA编码序列的质粒载体pGenesil-Con(pCon)为对照,转染原代培养的大鼠主动脉VSMCs,通过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T1a、AT2受体的表达情况,以内参照β-肌动蛋白进行标化。用四甲基氮唑盐(MTY)比色法(测A490nm值)检验其对细胞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促增殖效应的影响。结果pAT1a-shRNA1使AT1a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分别降低82%和69%,pAT1a-shRNA2使之分别降低77%和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染对照质粒组与空白对照组AT1a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AT2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转染质粒各组A490n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予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pAT1a-shRNA1、pAT1a-shRNA2组A490nm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对照质粒组。结论RNA干扰技术能选择性下调原代培养的VSMCs AT1a受体的表达,并显著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促细胞增殖的效应,无明显细胞毒性。这可能为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亦可能为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的探索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72.
目的 了解安徽地区临床分离株黏质沙雷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以及gyrA、parC基因变异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产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2005至2010年34家医院收集的104株黏质沙雷菌的MIC;采用PCR检测其中31株耐环丙沙星的黏质沙雷菌的qnr、aac(6’) -Ib、qepA基因以及gyrA和parC基因,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对qnr、aac(6’) -Ib-cr阳性菌株做转移接合试验,PCR扩增并测序确定接合子的基因型,测定供体菌、受体菌和接合子对喹诺酮类及其他类型抗菌药物的MIC.结果 共检出31株环丙沙星耐药的黏质沙雷菌,共6株携带qnr基因和(或)aac(6’)-Ib-cr基因,其中2株携带qnrB6亚型,1株携带qnrS2亚型,4株携带aac(6’)-Ib-cr基因(其中1株同时携带qnr基因).9株检测出gyrA基因突变,7株检测出parC基因突变.6株携带qnr基因和(或)aac(6’)-Ib-cr基因的菌株中有5株转移接合成功.接合子与受体菌相比,对喹诺酮类的MI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染色体及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在临床分离的黏质沙雷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起重要的作用,且可以水平传播,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73.
目的 构建大鼠肝细胞生长因子(rHGF)与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rALR)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鉴定,为新的肝纤维化治疗方法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分别以重组质粒pUC18-rHGF和pUC18-rALR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rHGF和rALR的基因片段;利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将获得的基因片段通过一个连接序列(linker)进行连接,构建融合基因rHGF-linker-rALR,将融合基因定向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的Kpn Ⅰ和Xba Ⅰ酶切位点之间,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rHGF-linker-rALR,并进行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 rHGF和rALR的PCR扩增产物电泳后分别观察到2200 bp和400 bp的条带,与理论值相符.重叠延伸PCR获得的融合基因产物电泳后观察到2600 bp的条带,与预期值一致.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rHGF-linker-rALR经双酶切,电泳后观察到2600 bp和5400 bp的两条DNA条带,与预期值相符,测序鉴定结果表明序列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了rHGF与rALR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为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74.
目的 构建包含HCV核心蛋白全长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经转化表达型大肠杆菌后自诱导培养以获取可溶性重组核心蛋白,并检测其生物学功能. 方法 以H/FL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全长HCV核心蛋白DNA.PCR产物经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中.将重组的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表达型大肠杆菌BL21 (DE3) pLysS,并通过自诱导培养的方式使其在高浓度状态下表达重组核心蛋白.重组核心蛋白经Western blot检测鉴定生物学功能,并与HCV NS3蛋白进行相互结合后共同纯化实验. 结果 重组核心蛋白大量存在于表达菌破菌上清液中.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其具有核心蛋白抗原性.重组核心蛋白不能单独通过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但可以与HCV NS3蛋白结合后共同纯化. 结论 成功表达可溶性的重组核心蛋白,证明了其生物学活性.重组核心蛋白与HCV NS3蛋白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