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38篇 |
免费 | 76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篇 |
儿科学 | 19篇 |
妇产科学 | 16篇 |
基础医学 | 896篇 |
口腔科学 | 32篇 |
临床医学 | 213篇 |
内科学 | 151篇 |
皮肤病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718篇 |
特种医学 | 40篇 |
外科学 | 43篇 |
综合类 | 505篇 |
预防医学 | 368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176篇 |
中国医学 | 20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47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73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183篇 |
2013年 | 246篇 |
2012年 | 190篇 |
2011年 | 249篇 |
2010年 | 182篇 |
2009年 | 216篇 |
2008年 | 223篇 |
2007年 | 224篇 |
2006年 | 194篇 |
2005年 | 122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108篇 |
2002年 | 96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6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9篇 |
1975年 | 5篇 |
197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苏艳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9):1407-1409
目的调查了解高三毕业生的人格特征及心理状态。方法对315名高三毕业生接受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测查,将测验分数与常模比较,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 1男生与女生在Hs、D、Hy、Pd、Pa、Pt、Sc这7个因子上的平均分都高于60分。与常模相比,男生F、Hs、Pa、Sc、Ma低于常模水平(t=-24.565,-4.068,-12.274,-10.918,-9.539;P均0.01),K、D、Hy高于常模水平(t=7.231、9.606、9.187,P均0.01);女生F、Mf、Pa、Sc、Ma低于常模水平(t=-20.170、-8.777、-12.156、-9.362、-10.661;P均0.01),K、D、Hy、Pd、Si高于常模水平(t=9.935、8.466、11.820、3.394、3.947;P均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高三毕业生Pd(精神病态)和Pt(精神衰弱)这两个因子的异常检出率最高,分别占66.7%和72.1%。结论高三毕业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92.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慧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0):1247-1249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究心理问题与人格的关系,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对3938名2007级新生进行心理调查。结果被试的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26.23%;被试的6个因子均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躯体化因子均分低于全国青年常模,所有9个因子均分均低于大学生常模;重度心理问题学生SCL-90的9个因子与16PF的多个因子均呈显著相关。结论与大学生整体相比,河北某大学新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但与同龄一般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相关工作者的重视;重度心理问题学生的精神症状与其人格特征关系密切,应把完善人格作为心理教育和辅导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93.
目的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调查罪犯群体人格障碍阳性率,探讨罪犯人群人格的特殊性。方法以PDQ-4+问卷为工具,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调查罪犯群体378人。结果罪犯人群样本的PDQ-4+总分及各项分量表均分都显著高于大学生人群和普通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22.59,P0.01或P0.001);各分量表得分的百分位显示在P90、P95位的得分普遍高出原量表划界分;方差分析表明反社会型、边缘型、被动攻击型、表演型及P总分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7,4.03,2.63,4.98,2.49;或P0.01),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回避型、依赖型、被动攻击型分量表分及量表总分在罪犯曾经的职业类型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77,3.09,2.87,3.33,3.49,3.86,3.87;P0.05或P0.01);t检验表明,罪犯PDQ-4+总分及分量表分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7.23,P0.05);分层聚类分析表明,罪犯群体人格可分为3种不同类型。结论罪犯人格障碍存在高阳性率,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人格障碍测验为基础的三分类人格模型是一个有效的分类模型,有助于监狱对犯人开展分类矫治工作。 相似文献
94.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renatal exposure to the Dutch famine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for several psychiatric disorders. Variation i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in stress appraisal may underlie mental disorders.Aim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prenatal famine exposure is associated with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stress appraisal.Study design
Cohort study.Subjects
Participants included a total of 572 men and women, born as term singletons in a local hospital in Amsterdam around the time of the 1944–1945 Dutch famine.Outcome measures
Scores on the Big Five Inventory and the Perceived Stress Scale (PSS).Result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ersonality traits openness, conscientiousness, extraversion, agreeableness and neuroticism or in PSS scores between those unexposed and those exposed to famine during early, mid or late gestation. However,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and borderline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P = 0.07) respectively between exposure to famine during early gestation and sex on conscientiousness and agreeableness. Subsequent analyses showed that men exposed to famine during early gestation had lower conscientiousness scores and women exposed during early gestation had higher agreeableness scores.Conclusions
We conclude that conscientiousness and agreeableness may differ between men and women unexposed and exposed to famine during early gestation. As evidence was not very robust, future research should confirm the present findings. 相似文献95.
目的:分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主要传导通路中BDNF、PKB1、GSK-3B、PRKCG基因多态性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康复人群艾森克人格的关联性,探讨其单基因及联合作用对人格的影响。方法:严格按照入组标准筛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114例,采用PTSD进行诊断,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量人格特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法检测BDNF、PKB1、GSK-3B以及PRKCG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到BDNF、PKBI、GSK-3B、PRKCG 4个基因的6个SNPs,即BDNF rs6265和rs712444,PKBl rs2494746和rs2494738,GSK-3Brs6782799以及PRKCG rs3745406间PTSD患者临床痊愈后所测人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6个SNP基因型分布在总样本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结论:BDNF rs6265,BDNF rs712444,PKB1rs2494746,PKB1rs2494738,GSK-3Brs6782799,PRKCG rs3745406位点与PTSD患者临床痊愈后所测人格可能无关联。 相似文献
96.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人格特征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具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52名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进行测试。结果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SCL-90各因子与常模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N、P与总症状指数、HAMA、HAMD评分呈正相关,E、L与之呈负相关,多种原因能造成心理障碍:焦虑、抑郁是主要的临床症状。结论心理障碍的产生具有一定的人格特征,应进行早期的心理干预,必要时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优秀运动员人格特征并分析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氏16项人格因素量表(16PF),封北京市60名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返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和人格特点分析,并与60名普通大学生对照。结果(1)卡氏16项人格因素测验,运动员组“乐群”、“恃强”、“敏感”三项得分高于大学生组(P〈0.05);“独立”因于分低于大学生组(P〈0.05)。(2)SCL-90自评量表得分除了“恐怖”一项外,优秀运动员组得分均高于大学生组,其中“躯体化”和“敌对”两项得分显着高于大学生组(P〈0.05)。(3)卡氏16项人格因素测验中,“敢为”一项优秀运动贝组内的健将组得分高于一级运动员组(P〈0.05)。(4)SCL-90自抨量表测试结果,除“躯体化”一项因子分,其它各项得分优秀运动贝组内健将运动员均低于一般运动贝。其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偏执”四个因子分健将组与一级运动员组之间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我国优秀运动贝人格特征趋于外向,好强执着,但“自立”因子分却低于普通大学生组。“敢为”因子分在优秀运动贝组内,健将组得分高于一级运动员组,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敢为”因子与运动成绩相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大学生危机人格测查问卷、危机脆弱性问卷和自我压弹量表对823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大学生在心理弹性总水平上,大四高于大二、大三(P0.05),自我压弹大四高于大二(P0.05)、城市高于农村(t=-2.372,P0.05);2除精神影响因素外,心理弹性其他因素及总分与危机人格各因素及总分、危机脆弱性存在显著负相关(r=-0.104~-0.518,P0.01),与自我压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18~0.558,P0.01),高、低心理弹性者在危机人格(t=12.203,P0.01)、危机脆弱性(t=12.134,P0.01)、自我压弹(t=-13.017,P0.01)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心理弹性、自我压弹分别与危机人格、危机脆弱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可以达到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本科毕业生人格特质在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择业取向量表,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对314名本科毕业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男生在择业目的、职业定位和薪酬期望上得分高于女生,而在择业标准上低于女生(P0.05);在择业标准、职业定位和薪酬期望得分上理文艺术,而在地域选择上,理科生得分要低于文科生和艺术生(P0.05)。就业压力与择业目的呈显著正相关(r=0.248,P0.01),与择业标准和薪酬期望呈显著负相关(r=-0.175,-0.143;P0.01)。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外向性在就业压力与薪酬期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6.5%;情绪稳定性和尽责性在就业压力与择业目的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6.9%和15.8%。结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人格特质影响其择业取向。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及其关系,为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对4所中学的88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差异,并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留守儿童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总分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6,P=0.007;t=3.125,P=0.003;t=3.462,P=0.001;t=2.444,P=0.015;t=2.046,P=0.041;t=2.290,P=0.022;t=2.521,P=0.012;t=2.972,P=0.003);在人格特征方面精神质、内外向方面得分低于非留守学生(t=2.740,P=0.006、t=5.544,P=0.000),在神经质、掩饰性两方面高于非留守学生(t=2.818,P=0.005;t=3.208,P=0.001);相关分析表明,精神质与SCL-90量表中除强迫症状、恐怖两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呈显著相关(P0.01),内外向与人际关系敏感呈正相关(r=0.155,P0.01),与其它各因子不相关(P0.05),神经质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P0.01),掩饰性与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留守对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不利影响,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密切相关,应对留守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铺导,并注重健全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