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7篇
中国医学   19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香豆素类化合物的PDE5抑制活性。方法用体积分数为95%乙醇和氯仿分别提取蛇床子及白芷中总香豆素类化合物,并通过柱色谱和HPLC进行分离,结构鉴定后进行PDE5抑制活性研究。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结构修饰4 个化合物,并测得其PDE5抑制活性数据。结论蛇床子素具有较强的PDE5抑制剂。  相似文献   
12.
GC-MS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魏刚  李薇  徐鸿华 《中成药》2003,25(2):91-95
目的: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GC-MS分析色谱条件,初步拟定石牌藿香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指标成分群,阐明石牌藿香的道地特性;方法:采用GC-MS法对不同采集期石牌藿香,以及同基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挥发油进行主要成分比较分析。结果:以11个主要共有峰为评价指标;GC-MS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固定产地的石牌藿香稳定性好,不同采收期主成分基本相同,其中广藿香酮的含量随种植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与同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相比,广藿香酮,广藿香醇等含氧组分以及不含氧的倍半萜烯类主成分的相对含量均有明显差异;结论:GC-MS法分析广藿香挥发油主成分,方法准确可靠;其本身具有的多成分同时定性的优势,为阐明道地药材牌香与高要,海南藿香的区别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紫玉盘茎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渗漉提取,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和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clemochinenosideB(1),(+)-异落叶松树脂醇3α-O-β-D-葡萄糖苷(2),grandiuvarinC(3),uvamalolG(4),因特洛卡内酰胺-I(5),胡椒内酰胺D(6)。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番荔枝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广藿香药材不同提取部位的高效薄层色谱(HPTLC)指纹图谱,通过比较分析来评价商品广藿香药材的质量.方法 采用硅胶GF254高效预制薄层板,广藿香挥发油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10∶3∶0.05)为展开剂,喷50 g·L-1香草醛浓硫酸,于105℃加热,置可见光下检视;石油醚部位分别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10∶1.5∶0.05、10∶3∶0.05)为展开剂,分别喷50 g·L-1香草醛浓硫酸和50 g·L-1三氯化铝乙醇,于105℃加热后分别置可见光下和紫外灯(366 nm)下检视;甲醇部位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甲酸(7.5∶1.8∶1∶0.125)为展开剂,喷50 g·L-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于105℃加热后,置紫外灯(366 nm)下检视;将广藿香不同提取部位的HPTLC指纹图谱导入指纹图谱系统解决方案软件(Chromap 1.5)中生成共有模式,并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 广藿香挥发油的指纹图谱与对照品对照,指认了其中的百秋李醇成分;石油醚部位图谱经香草醛浓硫酸显色,由8个特征条带构成,且指认了百秋李醇成分,经三氯化铝乙醇显色,由10个特征条带构成;甲醇部位图谱由10个特征条带构成.结论 不同商品的广藿香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相似.石油醚部位提取的脂溶性物质,经香草醛浓硫酸显色后的化学成分相似,经三氯化铝乙醇显色后的化学成分因商品不同而差异较大.甲醇部位化学成分因商品不同相差很大.以上各部位的薄层色谱,尤其是石油醚部位经不同显色剂显色得到的指纹图谱可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用于鉴定不同商品广藿香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胡蔓藤中非生物碱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胡蔓藤(Gelsemium elegans Benth.)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ODS柱色谱进行分离,Sephadex LH-20及制备液相进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8-hydroxypinoresinol(1)、cleomiscosin C(2)、cleomiscosinA(3)、3,4-二羟基苯甲醛(3,4-dihydroxyphenyl aldehyde,4)、咖啡酸(caffeic acid,5)、1-O-咖啡酰基奎宁酸(1-O-caffeoylquinic acid,6)、4-O-咖啡酰基奎宁酸(4-O-caffeoylquinic acid,7)、1-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O-caffeoylquinic acid methyl ester,8)。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独一味是我国藏族、蒙古族、纳西族等常用的民间草药之一。随着独一味用途的增多,过度采挖导致野生独一味资源日益匮乏,因此,建立规范化的人工栽培技术体系对其资源保护至关重要。基于此,经过系统查阅和整理相关资料,从独一味的种子休眠及处理、育苗方法、栽培管理要点等方面探究独一味栽培技术,旨在为建立独一味规范化的栽培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北刘寄奴药材中木犀草素和毛蕊花糖苷的反相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 C18 column (250 mm×4.6 mm, 5 μm) 色谱柱; 0.05%磷酸 (A) 和甲醇 (B) 梯度洗脱; 流速1.0 mL/min; 检测波长310 nm和350 nm。木犀草素和毛蕊花糖苷分别在0.0341-0.8172 mg/mL (r2 = 0.9999)和0.0708-2.832 mg/mL (r2 = 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7%和98.3%。15批北刘寄奴药材中木犀草素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差异明显。本文首次报道了北刘寄奴药材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静  苏燕评  俞昌喜  许盈  杨渐 《海峡药学》2010,22(3):197-200
目的探讨钩吻生物碱化合物抗消化系统肿瘤的活性,并初步探索其构效关系。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比色法,观察钩吻生物碱化合物对人肝肿瘤细胞HepG2、人胃癌细胞MGC80-3、人食管癌细胞TE-11和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钩吻素子、钩吻素甲、钩吻素己和1-甲氧基钩吻碱对SW480细胞和MGC80-3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对SW480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5±0.10,0.76±0.28,0.52±0.22和1.41±0.06mmol·L^-1。对MGC80-3细胞IC50分别为0.82±0.19,1.20±0.33,1.14±0.23和1.22±0.11mmol·L^-1。钩吻素子、钩吻素甲和钩吻素己对TE-11细胞和HepG2细胞的增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对TE-11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74±0.05,1.94±0.30和1.73±0.35mmol·L^-1。对细胞HepG2的IC50分别为1.26±0.32,1.82±0.35和1.79±0.54mmol·L^-1。结论钩吻生物碱化合物具有抗消化系统肿瘤活性,并存在一定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北刘寄奴中木犀草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测定不同产地北刘寄奴中木犀草素的HPLC方法。方法Shim-pack CLC-ODS C18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0:5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50nm;柱温:35℃。结果北刘寄奴中木犀草素的回收率为99.8%,木犀草素含量在2.02-20.17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可作为北刘寄奴中木犀草素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显脉羊蹄甲中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的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从显脉羊蹄甲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部位中,利用溶剂分步萃取法和各种色谱手段(硅胶吸附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液相色谱等)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等)鉴定了它们的结构。结果从活性部位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为黄酮类,分别是:3,5,7,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3,5,7,4'-tetrahydroxy-3'-methoxyflavone,1)、5,7,3',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5,7,3',4'-tetrahydroxy-3-methoxyflavone,2)、槲皮素(quercetin,3)、木樨草素(luteolin,4)、山柰酚(kaempferol,5)、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3'-methoxyflavone,6)、7,3',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7,3',4'-trihydroxy-3-methoxyflavone,7)、杨梅苷(myricitrin,8)、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quercetin-3-O-α-Larabinopyranoside,9)、儿茶素(catechin,10)。结论化合物1-6、8-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羊蹄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