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4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98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5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51篇
内科学   30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1330篇
外科学   2548篇
综合类   896篇
预防医学   15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7篇
  3篇
中国医学   706篇
肿瘤学   7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415篇
  2021年   515篇
  2020年   329篇
  2019年   352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600篇
  2013年   498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5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通过提炼热敏态腧穴的脑电功率谱密度特征指标,为临床建立热敏态腧穴的脑电客观检测技术奠定科学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犊鼻穴为试验腧穴,以同侧犊鼻穴正上4寸为对照点,采用热敏腧穴灸感法进行检测,根据施灸过程中是否发生热敏现象分为热敏态腧穴组和非热敏态腧穴组。受试者脑电数据采用美国EGI公司生产的128导高密度脑电系统采集,其采集分为3个时段,每个时段记录15 min,共记录45 min:第1段在艾灸前记录15 min;第2段在艾灸15 min后开始记录15 min;第3段在艾灸结束后开始记录15 min。脑电信号的预处理采用Matlab2014a(美国The MathWorks公司)数据分析软件及其EEGLAB子软件,对灸前、灸中、灸后平均脑电功率谱密度分别进行提取,所得脑电数据采用SPSS 19.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热敏态与非热敏态腧穴功率谱密度比较:平均功率谱密度差异:热敏态腧穴灸中、灸后与灸前比较,全部导联叠加后的脑电平均功率谱密度有明显增加。进一步分析不同频段脑电功率谱密度分布差异,其中theta、alpha1、alpha 2及beta频段均增加,尤其以alpha1、alpha 2频段增加显著,且beta频段的功率谱密度持续增加至灸后阶段。热敏腧穴不同脑区平均功率谱密度结果提示,灸中、灸后与灸前比较,灸中、灸后双侧额区、顶区、枕区平均功率密度明显增加,而其中央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lpha1、beta节律的能量在热敏态腧穴被激活时占整个脑电能量中的比重较大,而非热敏态腧穴脑电信号变化较少,这可能作为腧穴热敏现象的客观显示标签之一。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三伏天温针灸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 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在三伏天的第一天开始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并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对照组67.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天温针灸治疗KOA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扬刺配合滞针抽提运针技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扬刺配合滞针抽提运针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局部封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扬刺配合滞针抽提运针技术是一种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中药辨证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式,将131例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以通痹散、消瘀散、解毒散辨证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75例(治疗组),与通痹散辨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56倒(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膝关节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积分及w0MAc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更有效的降低疼痛程度及滑膜厚度、减少关节积液、改善关节活动功能。但在改善软骨厚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均不能有效改善软骨厚度。在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2.1%。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辨证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组予中药口服和熏洗,两组治疗6周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及治疗后对比,ISOA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6%,差异显著(P<0.01)。结论:中药内外合治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01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联合治疗组选择30例骨性膝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联合注射玻璃酸钠和曲安奈德,玻璃酸钠每周1次,共5次,曲安奈德第1周和第3周注射,共2次。曲安奈德组仅关节腔内注入曲安奈德。玻璃酸钠组仅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照组仅关节腔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观察和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好转,并疗效优于单用玻璃酸钠或曲安奈德(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可以明显改善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症状,远期效果较好,而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运动疗法组和消炎镇痛药对照组。最终进入统计分析的运动疗法组90例,消炎镇痛药对照组81例,脱落29例。在初诊时和治疗8周后,以JKOM、WOMAC评分结果等评判并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干预前后的两项评分均有改善,其中JKOM评分的改善率,运动疗法组比消炎镇痛药组更高(P=0.038,中央值的95%可信区间0.008~0.248),而WOMAC评分的改善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02,中央值的95%可信区间-0.026~0.272)。结论运动疗法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良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比较尪痹片和美洛昔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尪痹片和美洛昔康治疗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对骨关节炎均有效,尪痹片的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
目的:通过对24例26膝骨关节病的关节镜下分型诊断及治疗,探讨创伤小、疗效佳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关节镜技术,结合术前检查对退行性膝骨关节病分为髌股关节病程、滑膜炎型、游离体型、复合型,依此施行有针对性、局限化的手术治疗。结果:26膝得到1-1.5年的随访,按膝关节综合评分表评分,优30%,良47%,可19%,差4%。结论: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效率高、康复快、 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基于反馈教学(teach-back)的角色转型冲击模型在膝关节置换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将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膝关节置换小组的50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进科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观察组采用基于Teach-back的角色转型冲击模型教学。实习后评价护生考核成绩、转型冲击程度对护生综合能力的影响及教学满意度。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观察组实习护生转型冲击评价量表中身体、心理、知识和技能、社会文化与发展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护理实践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应急应变能力8个方面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1、11.52,P均<0.001)。观察组教学满意度为100.00%(25/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P=0.002)。结论 基于Teach-back的角色转型冲击模型有助于缓解实习护生进入临床工作时所面临的转型冲击,在提升实习护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教学满意度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