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8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319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74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58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观察痤疮净配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痤疮患者,辨证分为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湿凝结3型,以痤疮净加减内服配合中药面膜倒模术。结果:肺经风热型疗效最好,湿热蕴结型次之,痰湿凝结型最差,有效率为92%。结论:痤疮净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2.
影响经穴治疗脏腑疾病疗效的因素主要有穴位配伍、取穴时辰、刺激方法、针刺补泄、留针时间。基于此,配合子午流注,即经气运行旺盛时取穴,选用适当刺激方法,再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并掌握合适的留针时间,对针刺疗效影响很大。关于经穴治疗脏腑疾病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机制研究中,关于脏腑开窍器官影响的报道较少;在临床研究中,有些文献报道中所纳入的病例过少,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对于同种脏腑疾病针灸治疗的诊疗标准不一,缺乏统一性,容易导致各说其词。对于影响经穴治疗脏腑疾病疗效的因素的研究,多集中在穴位配伍、取穴时辰、刺激方法、针刺补泻及留针时间方面,而对其作用原理、最优穴组、实施标准、疗效确定等方面还有待商榷,且对针刺得气与否对经穴治疗脏腑疾病疗效的影响研究报道比较少。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绝经前后诸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的一系列不适证候。韩冰教授善用奇经八脉理论,在补益肾气,滋阴扶阳的基础上重视维脉作用,阳维病者重视调和营卫,燮理阳维,阴维病者重视通养心肾,通维和络。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为使初学者更好地理解伤寒论原文的含义,探讨《伤寒论》六经的由来。方法:以建筑物内管网作比喻,简要分析与伤寒理论有关的一些概念,比如脏腑、阴阳、经络,同时也指出了伤寒六经的概念及形成的名、名形结合、名形用像结合的三个阶段;指出六经辨证的内涵是对疾病因、性、位、时、量、势六因素的分析,而其外延则是后世中医所有辨证方法的基础。同时也提出了伤寒传变的条件和方式。结果:认为十二条正经是以阴、阳、手、足、脏、腑分别命名而来的,若不分左右和手足就合并为六经。六经传变、六经辨证即依此而来。结论:六经辨证是从《黄帝内经》发展而来,又成为后代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等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7.
经外奇穴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和分析了近50年有关经外奇穴的文献,总结归纳了经外奇穴的义界范畴、有关编著、归经、命名规律、取穴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整理概况,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相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穴规律,优化穴位贴敷治疗该病的腧穴配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987~2017年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上传至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选择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穴对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腧穴归经、在人体各部的分布及处方取穴。结果:共纳入针灸处方93首,涉及腧穴39个,总取穴频次476次,其中取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为肺俞;关联规则分析中置信度最高的穴对是肾俞-肺俞、脾俞-肺俞、肾俞-脾俞-肺俞、大椎-肾俞-肺俞、大椎-脾俞-肺俞、大椎-肾俞-脾俞-肺俞,支持度最高的是大椎-肺俞,聚类分析显示可分为4类群。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主,取穴以背部腧穴为主。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腧穴为主,取穴以背部腧穴为主,肺俞、大椎、脾俞、肾俞之间的配伍是常用组合。  相似文献   
109.
任脉与脑相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祖国医学的角度探讨任脉与脑相关。方法:根据任脉循行,从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阴阳平衡学说等理论,推测不仅督脉对脑缺血损伤有修复作用,任脉在脑缺血损伤中可能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我们推测任脉与脑相关。  相似文献   
110.
姜艳  赵凤英 《光明中医》2016,(9):1222-1223
通过运用《伤寒论》中经方麻黄汤及葛根汤加减治疗长期枕后头痛连及项背痛的太阳经头痛患者取得明显疗效的病例,体会《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运用及临床意义及麻黄汤和葛根汤选方用药的思路和配伍特点,介绍六经头痛的分型及太阳伤寒兼经络不舒证头痛的特点及《伤寒论》的动态辨证的思维方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