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9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4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423篇
基础医学   245篇
临床医学   284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5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253篇
综合类   631篇
预防医学   397篇
药学   302篇
  2篇
中国医学   215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特点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后的自然妊娠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生殖中心接受宫、腹腔联合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252例子宫内膜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子宫内膜息肉分为息肉组(71例)和非息肉组(181例)。结果子宫内膜息肉的患病率为28.2%(71/252),明显高于同期非内异症不孕人群的17.4%(464/2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107,P=0.000)。子宫内膜息肉在卵巢型、单纯腹膜型和累及Douglas窝的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中的发生率分别为22.1%(17/77)、28.o%(42/150)和48.0%(12/25),3种类型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x2=6.247,P=0.044)。息肉组术后自然妊娠率为32.4%(23/71)、临床妊娠率为26.8%(19/71)、分娩率为25.4%(18/71),均分别低于非息肉组35.4%(64/181)、33.7%(61/181)、26.0%(47/181),但均无统计学差异(Z=-0.444,P=0.657;Z=-1.063,P:0.288;Z=-0.100,P=0.920);息肉组胚胎停育率5.6%(4/71)明显高于非息肉组0(Z=-3.213,P:0.001)。结论子宫内膜息肉在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中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尤其在累及子宫直肠窝的DIE患者中表现更突出。子宫内膜息肉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在息肉去除后可能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14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确诊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为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n=60)和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组(n=60),对照组为单独腹腔镜治疗组(n=29)。比较各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复发、内分泌变化及副作用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间治疗效果、内分泌指标(FSH、LH、P、E2等)及副作用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可靠、临床疗效好,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症妊娠情况的影响,并探讨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 选取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情况及2年内的妊娠结局,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妊娠率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减少(P?<0.05)。随访2年,两组妊娠率、妊娠结局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术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妊娠不良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治疗后影响患者妊娠的主要因素为接受IVF-ET治疗,追溯影响妊娠结局的原因较多而不确定,因此需要大规模、深入的样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治疗后妊娠的影响因素,从而完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有关血管生长因子在血管生成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与子宫内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其阳性表达率的关系。结果 在异位内膜中VEGF、bF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63.89%,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42.86%和39.29%(P<0.01,P<0.05)。VEGF、bFGF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组织、子宫肌腺症组织中无差异(P>0.05)。微血管密度在VEGF、bFGF的阳性组表达明显高于VEGF、bFGF的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VEGF、bFG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血管生成密度相关,VEGF、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不同气腹压力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病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SD大鼠子宫内膜腹膜自体移植制成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0mmHg气腹组和20mmHg气腹组(每组10只),作用时间1h,手术结束后1周取子宫内膜异位灶行电镜检查,观察异位病灶腺上皮细胞凋亡和其他细胞器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对照组异位灶腺细胞结构良好,基质细胞排列整齐,微绒毛正常。10mmHg和20mmHg气腹组均有异位灶腺细胞染色质边集,线粒体嵴消失,线粒体肿胀明显;微绒毛减少或消失,细胞连接缝隙增宽断裂,基底层细胞排列紊乱。与10mmHg比较,20mmHg气腹组异位灶各细胞器受损程度相对严重。结论CO2气腹可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灶细胞超微结构破坏,20mmHg气腹组对其损伤作用大于10mmHg组。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腺垂体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发情周期规律,80~90日龄Wistar雌性大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分为实验组:给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灌胃(10、255、0 mg.kg-1.d-1);去势组:切除双侧卵巢;对照组:只给自来水灌胃。分别于4及8周处死动物取垂体进行FSH、LH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细胞平均密度(D)随用药时间延长减低(P<0.05),阳性细胞平均直径(Φ)随药物剂量加大、用药时间延长而变小(P<0.05);去势组阳性细胞平均D及平均Φ增加,随时间延长更加明显。结论米非司酮可能通过下调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腺垂体促性腺细胞分泌功能,影响卵巢激素的分泌,导致异位子宫内膜萎缩,可能为该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7.
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泌尿系的诊治(附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泌尿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并复习国内1949~2004文献报道的81篇共136例病例资料.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泌尿系主要表现为尿频、尿痛、镜下血尿及不同程度的腰腹痛,月经期明显或加重;妇科检查可发现大小不等的痛性盆腔包块.本病以膀胱受累最为多见,国人输尿管受累高于国外报道,约占38%.结论:诊断应注意与月经有关的泌尿系症状及妇科检查,B超、静脉肾盂造影或(和)逆行肾盂造影检查能明确病变大小、泌尿系梗阻部位和程度,膀胱镜检对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诊断价值;治疗应以卵巢及病灶切除、输尿管松解、输尿管端端吻合或输尿管膀胱吻合为主,丹那唑等可作为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达那唑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异位组织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选择40只成功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裸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沙利度胺组、达那唑组及联合用药纽,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沙利度胺30 mg/(kg·d)、达那唑1.0 mg/(kg·d)、沙利度胺30 mg/(kg·d)联合达那唑1.0 mg/(kg·d)腹腔注射,给药4周后处死,通过Ⅷ因子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检测异位内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测定异位内膜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达那唑组、沙利度胺组和联合用药组的MVD依次降低(P<0.05),分别为(21.3±1.5)个、(16±3.4)个、(12.2±1.1)个和(6.8±1.1)个.对照组、达那唑组、沙利度胺组和联合用药组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也依次降低(P<0.05).结论 沙利度胺和达那唑可抑制裸鼠异位内膜的MVD以及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异位内膜组织的血管生成,两者合用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59.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疾病的延误诊断非常突出。脂质组学技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预测提供了新的途径。外周血、子宫内膜液、腹腔液和卵泡液的鞘磷脂、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丝氨酸等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疾病分型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在位子宫内膜的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联合磷脂酸有望成为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物标志物;外周血的脂代谢数据对预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也有重要价值。脂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发病机制、疾病预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0.
温芯  黄勇  黄叶芳  杨炜婷  张瑜 《西部医学》2020,32(8):1219-1223
目的 探讨GnRH-a延长给药间隔周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延长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曲普瑞林治疗,常规组给药间隔为4周,延长组给药间隔为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程度、子宫体积、血清性激素水平及治疗后月经恢复时间、总有效率、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延长组患者痛经程度、子宫体积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患者LH、FSH及E-2水平显著降低,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延长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延长组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及91.23%,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延长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GnRH-a延长给药时间间隔、减少给药次数治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复发率降低,临床有效率无明显降低,且能减少患者治疗费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