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焰平  程翠平  李敏 《安徽医学》2011,(9):1281-1282
目的评价急诊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间2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接受急诊内镜下胃底曲张静脉组织粘合剂注射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的急诊止血有效率96%,并发异位栓塞2例,发生率9%。结论急诊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疗效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2.
朱景凯  徐杰  刘继欧 《吉林医学》2012,33(19):4095-4096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术后早期出血得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收治的220例次及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收治的324例次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的患者,统计EVL术后早期出血患者的发病例次数、好发时间、诱因、出血方式、出血量及预后。结果:EVL术后早期出血率为5.15%(28/544);早期出血集中在术后第7~14天,构成比达64.28%(18/28);饮食不当是引起EVL术后早期出血的主要诱因,构成比为32.14%(9/28);EVL术后早期出血的主要表现为呕血,构成比达85.71%(24/28),平均出血量为579.6±375.3 ml,死亡率为35.7%(10/28)。结论:EVL术后早期出血发病率低,出血量大,呕血为主要表现形式,死亡率高,好发时间为术后7~14 d,饮食不当是引起EVL术后早期出血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EVB(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同内镜治疗方法的对EVB消除的疗效。方法选取67例EVB患者,分为三组;研究组采用EVL+EVS方式治疗,对照组A、对照组B分别单用EVL与EVS方式治疗,比较三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如近期出血率、晚期出血率、死亡及其他不良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82.6%,对照组A治愈率为81.0%,对照组B治愈率为69.6%;研究组不良情况整体发生率明显更低;研究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EVB采用EVL与EVS联合的内镜治疗方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评价食道静脉曲张内镜下多环结扎术 (EVL)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5 7例 (1995年 1月~ 1998年 6月 )食道静脉曲张患者在电子胃镜下用美国Microvasive公司生产的 5连发结扎器 (speedband ,皮圈 )多环结扎曲张静脉 ,并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及中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81%的患者曲张静脉基本消失 ,急诊止血率为 95 % ;平均随访 2 7 6月 ,14 8%再出血 ,而远期 (2 4~ 40M)则有 6 5 8%再出血。术后主要为胸骨后不适、疼痛等不良反应。结论 EVL是治疗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6.
27.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20例围术期心理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行改良三腔二囊管(BT)止血与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套扎术(EVL)围术期心理干预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置管,并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行改良BT置管,并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BT止血所需置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行改良BT止血与EVL术,加强围术期心理干预,可消除其紧张心理,缩短置管时间,减轻不良反应,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结合药物综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ll缶床效果。方法:消化科自1996年7月~2007年6月,收治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36例,均采用EVL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及奥美拉唑治疗。结果:生长抑素及奥美拉唑联合内镜套扎治疗36例肝硬化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短期止血成功率达100%。结论:EVL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及奥美拉唑综合治疗,近期止血成功率高、再出血发生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9.
Introduction and objectivesFatty liver disease (FLD) may develop in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We investigated the recipient and donor risk factors for FLD development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T).MethodsA total of 108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54 men [50.0%]; median age, 52 [20–68] years) treated from 2011–2020 was enrolled. Three recipients died at < 3 months as a result of infection or blood flow impairment, and were excluded from the long-term FLD study. On evaluation of 88 prospective living donors, fatty liver was observed in 21.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FLD and survival were evaluated.ResultsAfter LT, 28 of 105 recipients (26.7%) developed FLD. FLD was more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a high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dyslipidemia (both p < 0.01), primary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p = 0.02), after living-donor LT (p = 0.03) and everolimus (EVL) use (p = 0.08). Factors predictive of FLD included EVL use and a high BMI (hazard ratios = 3.00 and 1.34; p = 0.05 and p < 0.01, respectively). Sixteen donors lost 6.5 kg (range: 2.0–16.0 kg) of body weight prior to LT. However, there were no cases of primary non-function, which did not affect the FLD prevalence. Development of FLD did not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LT outcome;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92.6%.ConclusionsRecipient factors were more important than donor factors for FLD onset after LT.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