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8篇
中国医学   20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药物的规律性组合研究及其方剂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明 《中医杂志》2006,47(4):243-246
虽然方剂配伍组成的理论问题是其升华为方剂学后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但目前的现状是配伍理论的发展滞后,并因此影响到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提出,方剂的本质是药物之间的关系。药物的规律性组合是该关系的最小功能单位。组合的形式包括药物组合与思路组合两类。方剂由一至数个由组合形成的单元组成。组合由来自于病证药多方面的要求决定。现阶段组合应由分析多首同类方而得,并需复经实践的再检验。  相似文献   
42.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4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思平  徐少英 《中国药师》2006,9(12):1130-1131
目的:考察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4种输液在室温下配伍后8 h 内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溶液外观性状及 pH 的变化。结果: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pH 及含量均有明显变化;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8h 内,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溶液稳定。结论: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在常温下配伍于8 h 内使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不同配伍臂丛阻滞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臂丛阻滞下择期行上肢肘关节以上及锁骨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成4组:M组(吗啡组n=12):吗啡1 mg+0.25%布比卡因。Q组(曲马朵组n=12):曲马朵50 mg+0.25%布比卡因。X组(新斯的明组n=12):新斯的明0.1 mg+0.25%布比卡因。D组(对照组n=12):0.25%布比卡因。均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术后疼痛出现时间,并用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同时记录药物副作用。结果M组、Q组、X组与D组的术后镇痛时间依次为(10.5±3.6)h、(11.7±4.5) h、(21.5±5.6)h与(7.6±1.9)h。与D组比较,其他3组的臂丛阻滞术后持续镇痛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以新斯的明组最为明显,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吗啡、曲马朵、新斯的明与布比卡因配伍用于臂丛阻滞术后镇痛均有效,尤以新斯的明持续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44.
目的考察氟尿嘧啶注射液与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观察及测定2种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于室温放置24h内的外观、pH值及不溶性微粒。结果室温24h内,氟尿嘧啶与氢化可的松混合后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外观、pH值均无明显变化,微粒数目不断减少。结论氟尿嘧啶与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以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宜配伍。  相似文献   
45.
阿替洛尔片原料与辅料相容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军  文屏  高咏莉  苏畅  王淑红 《中国药师》2014,(8):1428-1429
目的:观察阿替洛尔片原料药与辅料的相容性,为更好地控制和提高质量提供依据和信息.方法:通过加速稳定性试验,应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阿替洛尔片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考察阿替洛尔片的有关物质变化,作为阿替洛尔片原辅料相容性的观察指标.结果:有新杂质产生,表明阿替洛尔原辅料发生了相容性反应.结论:阿替洛尔片的原辅料存在相容性问题,初步分析可能是由于阿替洛尔原料和辅料羧甲基淀粉钠中残留的一氯乙酸的相互作用有关,进而提示药品生产企业应关注上市后药品的原辅料相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在3种不同pH溶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观察配伍后外观变化及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丝裂霉素配伍后含量的变化,用pH计测定配伍前后溶液的pH值,并进行配伍稳定性加速实验。结果:丝裂霉素在pH6.47,pH8.8,pH9.2溶液中25℃时t0.9分别是74h,371h及552h。在这3种溶液中丝裂霉素在室温8h内其含量大于90%,结论:丝裂霉素在pH6.47-9.2溶液中室温下是稳定的,但丝裂霉素在酸性溶液中的稳定性较在碱性溶液中的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47.
目的:考察3种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青霉素类药在木糖醇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用法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个厂家)在室温下与木糖醇配伍后8h之内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在8h之内的外观、pH变化。结果: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在5%木糖醇注射液中相对较稳定,4h内含量均在94%以上,可以配伍使用,而阿莫西林钠舒巴坦不稳定,4h阿莫西林的含量已降至87%。结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木糖醇注射液可在室温下配伍4h内静脉滴注完;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液在配制后2h尽量使用完。  相似文献   
48.
氯诺昔康静脉联合用药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氯诺昔康静脉联合用药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进行总结评价,为临床合理使用氯诺昔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非甾体抗炎药氯诺昔康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进行术后平衡镇痛,达到镇痛效果并减少了单一药物的不足及不良反应,对疾病转归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应加强氯诺昔康与其他药物配伍稳定性研究,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9.
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7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分别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氢化可的松、维生素C、酚磺乙胺、氨甲苯酸、庆大霉素和三氮唑核苷注射剂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在不同温度下 (4℃、2 5℃、37℃ )各配伍液 0~ 6h内的吸光度和吸收曲线的变化 ,测定pH值 ,同时观察其外观。结果 在 5 %葡萄糖注射液中 ,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分别与以上 7种药物配伍 ,其pH值、外观、紫外吸收光谱等几乎无变化。结论 在上述条件下 ,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分别与以上 7种药物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中药经方芍药甘草汤中炙甘草或醋白芍单因素配伍剂量变化对其药效组分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建立中药药效组分质量评价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单因素配伍剂量的醋白芍和炙甘草为载体,以经方芍药甘草汤作为对照,按照汤剂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HPLC-DAD法,三波长同时测定药效组分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λ=230 nm)、甘草苷-甘草素(λ=276 nm)、异甘草苷-异甘草素(λ=360 nm)的含量。结果醋白芍剂量12 g不变时,其药效组分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随炙甘草的剂量变化如下(mg/m L,n=3):炙甘草12 g,醋白芍组分含量为1.90-0.89-3.45-0.53;炙甘草为1、6、9、15、18 g时,醋白芍组分含量均降低。炙甘草剂量12 g不变时,其药效组分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异甘草素的含量随醋白芍的剂量变化如下(mg/m L,n=3):醋白芍12 g,炙甘草的组分含量为9.06-3.19-0.76-0.77-0.15;醋白芍为1、6、9、15、18 g时,炙甘草组分含量均降低。结论 1炙甘草或醋白芍配伍剂量变化时,其药效组分的溶出率与经方比较有显著差异,表明改变中药的配伍剂量其功效会产生变化;2醋白芍-炙甘草剂量比越接近1∶1,其相应的药效组分溶出率越高;3醋白芍的4种药效组分总含量随炙甘草配伍剂量变化规律:炙甘草12 g>9 g>15 g>6 g>18 g>3 g>1 g,药效组分总量为6.77~4.15 mg/m L;4炙甘草的5种药效组分总含量随醋白芍配伍剂量变化规律:醋白芍12 g>9 g>15 g>6 g>18 g>3 g>1 g,药效组分总量为13.93~10.34 mg/m L;5炙甘草剂量对芍药甘草汤药效组分总量的影响大于醋白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