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1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140篇
耳鼻咽喉   587篇
儿科学   68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600篇
口腔科学   3516篇
临床医学   571篇
内科学   247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317篇
特种医学   3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90篇
综合类   1242篇
预防医学   180篇
眼科学   132篇
药学   365篇
  3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11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328篇
  2020年   331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313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604篇
  2013年   549篇
  2012年   539篇
  2011年   585篇
  2010年   453篇
  2009年   493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476篇
  2006年   454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6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通过200例成人颅颈静脉窝的观察与测量,对颈静脉窝的形态、位置及其与颅后窝、面神经管垂直部、鼓环的局部解剖关系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及体质调查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2.
腕管综合征主要症状体征敏感性与特异性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比较腕管综合征 (carpaltunnelsyndrome ,CTS)主要症状、体征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 对 10 1例 ( 162只手 )进行症状严重程度与功能状况的询问 ,感觉、运动功能的检查 ;其中 62只手在术后 6周再次测定。结果  162只患手中 15 8只具有典型症状 ( 98% )。Phalen征、前臂正中神经加压征、Semmes Weinstein单丝纤维测试阳性率分别为 98%、96%、82 %。 87%的患手出现肌力下降 ,拇短展肌肌力测定 (定量法 )结果显示 ,与徒手法相比 ,不同性别间、术前与术后的差异均具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典型症状、Phalen征、前臂正中神经加压征、拇短展肌肌力变化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最高 ,拇短展肌肌力定量法测定是判断腕管综合征严重程度、评定疗效的一个良好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3.
后天性外耳道狭窄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天性外耳道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6例(27耳)外耳道狭窄行外耳道成形术或厢乳突根治鼓室成型术,取大腿内侧自体游离中厚皮片植皮,碘仿纱条压迫并扩张耳道。结果26例病人27耳随访6个月至8年,24耳外耳道宽敞,无再狭窄;3耳出现轻度狭窄,发生率11.1%(3/27),效果满意。结论对后天性外耳道狭窄的治疗可根据狭窄的原因、部位及程度等不同情况采用外耳道成形、游离中厚皮片移植或同时进行乳突根治鼓室成型术等手术治疗,术后局部换药,即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4.
显微内窥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MED下切除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彻底解除对硬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随访324例,按中华骨科学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优297例,良14例,差13例,疗效优良率达96.0%,结论MED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25.
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方法,总结其主要优点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2004年5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16例颈椎管哑铃形肿瘤,其中5例肿瘤最大径超过5cm。5例巨大肿瘤中4例位于上颈段,采用侧方改良的极外侧入路(后外侧肌间入路), 1例外院手术复发的巨大肿瘤位于中颈段,采用分次后正中和前路联合切除并行后方和前方内固定加前方植骨融合;1例肿瘤椎管外部分向前方生长,采用颈前入路切除后行前方植骨融合加内固定,其余10例采用后正中入路,其中1例超过中线的肿瘤采用全椎板切除加椎管成形,7例半椎板切除, 1例复发肿瘤原路切除,1例未切除椎板切除肿瘤。结果手术全切肿瘤14例,次全切2例。所有病例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2例巨大肿瘤患者术后出现低氧血症,重新气管插管后逐渐恢复, 1例巨大肿瘤患者术后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经穿刺置管引流数日后恢复正常。其中12例随访9-18个月,无一例复发或出现脊柱不稳定的情况。结论对于颈椎管哑铃形肿瘤,应尽可能采用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减少棘突、韧带、椎板以及小关节的破坏,减小创伤和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预防脊柱后凸和侧凸畸形的发生。极外侧入路适用于微创切除体积较大的高颈段椎管哑铃形肿瘤,较小的肿瘤可以采用后正中入路半椎板开窗手术,对骨质破坏严重者需在切除肿瘤后行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26.
纪悦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5):399-400
目的 探讨在临床上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发现及扩通。方法 在25例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上寻找MB2,若无法找到,使用超声根管异物清除工作尖10P清理髓底及慢速圆钻去除预计位置部分牙本质,再次寻找。找到后通畅根管,若无法扩通,使用慢速圆钻在MB2根管口处向根方去除少量牙本质。结合使用EDTA再次通畅根管。结果 25颗治疗齿中有13颗找到MB2(52%),其中2颗是在超声根管锉清理髓室底后发现的,4颗在进一步去除MB2根管口位置的牙本质后发现。8颗治疗齿的MB2通畅(32%),其中3颗自然扩通,5颗在去除MB2根管口处部分矛本质并使用EDTA后通畅。结论 临床上上颌第一磨牙MB2发现率为52%。扩通率为32%。掌握MB2的解剖位置,使用超声方法以及EDTA可提高MB2的发现率和扩通率。  相似文献   
27.
周伟荣 《中国骨伤》2006,19(6):368-369
自1993年1月-2000年12月,诊治腕管综合征96例,其中手术治疗31例,现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6例,男25例,女71例;年龄为26~63岁,平均43岁。16例为双侧性,病程最短为1周,最长为10年。病因:腕部外伤史17例,手部关节酸痛史23例,18例女性患者认为发病与妊娠或  相似文献   
28.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片侵入倾向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98例中获得随访的39例的X线、CT和MRI(24例)影像学资料,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片侵入倾向及对策。将爆裂骨折侵入椎管分为四类八型,宜采用Harrington器械钢丝或椎弓根螺钉钢板轴向撑开系统,使骨折复位,椎管容积恢复,毋需行后路椎管减压。本组取得良好效果。仅对骨片游离型需要切开椎管直接摘除骨片。  相似文献   
29.
为了探讨腰神经通道狭窄的病因,我们对224例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了腰神经通道探查手术,结果发现其病因以腰部组织变性为主。除外伤及反复慢性腰部损伤引起腰部病变外,活动少,或很少进行腰部锻炼,体形肥胖也是引起腰神经通道狭窄日趋加重的致病因素。在治疗时强调不只满足于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应沿神经通道探查,清除一切卡压神经根的病变组织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我们随访197例,平均随访3a,优良率935%。  相似文献   
30.
两种后牙根管预备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估 2种后牙根管预备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机用镍钛扩大锉 (ProFile)和手用不锈钢扩大锉 (K file)扩大后牙根管 ,并对 2组病例术后疼痛以及充填情况加以比较。结果 :发现机用镍钛扩大锉扩大后牙根管 ,具有去除根管感染物质彻底 ,根管形态保持良好 ,速度快 ,术后疼痛率较低的优点 ,但易出现断针。而手用不锈钢扩大锉扩大后牙根管速度较慢 ,术后疼痛率略高 ,但不易出现断针 ,操作上容易掌握。结论 :2种后牙根管方法都有优缺点 ,可结合起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