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42篇
  免费   1564篇
  国内免费   338篇
耳鼻咽喉   332篇
儿科学   549篇
妇产科学   97篇
基础医学   1526篇
口腔科学   1106篇
临床医学   3169篇
内科学   2389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1339篇
特种医学   75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2592篇
综合类   6989篇
预防医学   1681篇
眼科学   145篇
药学   1566篇
  38篇
中国医学   424篇
肿瘤学   205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693篇
  2021年   1082篇
  2020年   1053篇
  2019年   922篇
  2018年   1033篇
  2017年   1116篇
  2016年   1080篇
  2015年   913篇
  2014年   2085篇
  2013年   1725篇
  2012年   1685篇
  2011年   2135篇
  2010年   1874篇
  2009年   2009篇
  2008年   1790篇
  2007年   1765篇
  2006年   1499篇
  2005年   1224篇
  2004年   936篇
  2003年   947篇
  2002年   914篇
  2001年   702篇
  2000年   616篇
  1999年   485篇
  1998年   401篇
  1997年   348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94篇
  1994年   267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130篇
  1984年   116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91篇
  1981年   92篇
  1980年   64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26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 38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前后行CT扫描 ,在CT引导下行微创清除术 ,并动态观察其疗效。结果 :38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首次血肿清除率达 2 8.0 %~ 4 0 .0 %,其中 1 2例首次清除率为 4 0 .0 %~ 5 6 .0 %。存活 32例 7d后复查头颅CT证实者血肿清除率达 80 %以上。治愈有效率为 84 .2 %,死亡率为 1 5 .8%。结论 :CT引导下的微创清除术能有效地降低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62.
CT导向下医疗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CT导向下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在CT导向下行臭氧消融治疗。盘内注入浓度为60μg/ml臭氧10-20 ml,退针出纤维环至椎间孔附近,注入浓度为40μg/ml臭氧5 ml。结果随访时间1-6个月,显效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3%,未发生任何明显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医用臭氧局部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髂及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5例怀疑髂总动脉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大动脉炎6例,外伤4例和动脉粥样硬化175例。采用16层螺旋CT,层厚1.25mm,重建间隔1mm。100mL非离子造影剂(300mgI/mL)以4mL/s的速度经手背静脉或肘静脉注入,注射开始后25~30S进行扫描。在工作站获得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图像,并应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血管狭窄程度。结果:128例CTA可显示髂及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有7例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26例行人工血管架桥或大隐静脉植入手术,3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MSCTA和DSA检查。MSCTA对腘动脉以上和腘动脉以下狭窄和闭塞显示与DSA一致性好。结论:多层面螺旋CT是下肢血管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非常有用的影像手段,可以替代有创的诊断性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65.
输卵管卵巢脓肿与卵巢良性肿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特征,探讨CT对输卵管卵巢脓肿与卵巢附件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输卵管卵巢脓肿和11例卵巢良性肿瘤的CT表现。结果:绝经前患者输卵管卵巢脓肿12例(12/13例),良性肿瘤组4例(4/11例)。脓肿13例(13/13例)、良性肿瘤9例(9/11例),CT表现为附件区囊实性肿块,脓肿和良性肿瘤边缘轮廓模糊不清分别为11例(11/13例)和4例(4/11例),两组显示囊壁增厚和边缘层状增强分别为10例(10/13例)和2例(2/11例)。脓肿的子宫骶骨韧带增厚和骶前直肠周围脂肪模糊分别为10/13例和9/11例,而良性肿瘤组无1例发生。结论:附件脓肿壁增厚和层状增强,子宫骶骨韧带增厚及骶前直肠周围脂肪模糊有助于鉴别输卵管卵巢脓肿和卵巢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通过椎弓根的投影法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椎弓根的解剖及椎弓根投影的影像解剖研究,探讨通过椎弓根投影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临床上前瞻性地利用该法植入胸椎椎弓根螺钉50枚,腰椎椎弓根86枚,术后CT复查。胸椎植入的成功率与经典Margel法对比,腰椎植入的成功率与经典的AO法对比,利用SPSS13.0的Pearson Chi-Squaretest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该法与AO及Margel法的成功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椎弓根的投影就是椎弓根行径在X线片及CT片上的投影,临床利用椎弓根的投影法植入胸椎螺钉16例50枚,Margel法31例74枚,投影法植入腰椎螺钉23例86枚,AO法32例142枚,投影法胸椎的成功率明显高于Margel法,腰椎的成功率与AO法没有明显的显著性差异。结论椎弓根投影法植入螺钉的方法是可靠、可行的。  相似文献   
67.
王安果  向敬池  伍季  范俊 《西部医学》2004,16(2):160-16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膀胱造影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7例拟诊为膀胱肿瘤的患者作前瞻性增强研究 ,分平扫期、增强动脉期和排泄延迟期扫描 ,注射对比剂 80 10 0ml后 60秒和 3 0分钟分别行盆腔CT扫描 ,回顾性重建间隔 3mm ,采用多轴向多方位重建 (MPV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重建。结果 膀胱充盈显示佳 ,肿瘤软组织影更为凸出 ,病灶与膀胱壁关系表现更全面。结论 螺旋CT三维膀胱造影有助于膀胱肿瘤的术前诊断及分期 ,对不能耐受膀胱镜检查或尿道狭窄的病人尤为适用 ,无盲区。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评价电视纵隔镜和CT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28例肺癌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颈部纵隔镜检查术23例,胸骨旁纵隔镜检查术5例。肺癌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2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对测纵隔淋巴结转移N3行放化疗;阴性者剖胸探查。结果 术前怀疑或已确诊的肺癌共28例中,纵隔镜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20例(鳞癌11例,腺癌9例),未见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阳性中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2(16例)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M(4例)行放化疗;阴性者剖胸探查,术后病理证实肺腺癌3例、肺鳞癌1例(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与纵隔镜检查结果相符),肺炎性假瘤2例,肺结核瘤2例。28例肺癌纵隔淋巴结经CT和纵隔镜检查,分别与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对照,CT(诊断标准按淋巴结≥1.0cm为阳性)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12例,其中7例证实为转移癌,5例为淋巴结炎性反应,CT诊断纵隔淋巴结阴性16例,其中病理证实4例均为转移癌,12例为淋巴结炎性反应;纵隔镜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20例,术后病理证实20例均为转移癌;诊断8例为淋巴结炎性反应,术后病理证实其中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CT灵敏度63.6%,特异度70.6%,阳性预测值58.3%,阴性预测值75%;电视纵隔镜灵敏度95.2%.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7.5%。结论 电视纵隔镜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都大大高于CT,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食管癌X线检查与术前CT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食管癌患者的X线CT检查进行分析.结果:食道吞钡均能发现食管癌,且已处于中晚期;术前CT检查基本能发现病变,同时还能发现有淋巴或周围软组织侵犯征象.结论:食道吞钡是食管癌首选的检查方法,术前CT检查可为临床治疗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脊柱爆裂型骨折的CT扫描价值.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988年至2001年骨科70例脊柱外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54例,女性16例.年龄19岁~73岁,平均49岁.全部患者均摄取普通X线片,然后依据X线片提示的骨折部位作CT扫描,采用估算法重建图像,应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部分病例进行矢状面重组.结果:70例受检者中受损椎体87个,C5损伤1例,T12~L1损伤1例,L1~2损伤1例,其他均为单椎体损伤.按Denis[1]三柱理论,63例病例为爆裂骨折,累及二柱和二柱以上,7例为椎体单纯压缩型骨折,1例伴有严重的脱位.结论:CT在显示椎体骨折尤其是脊柱后结构损伤方面优于X线平片,对判定脊柱稳定程度及损伤有否手术指征帮助最大.当X线摄片之后考虑为爆裂性骨折时,应抓紧作CT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