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60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8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评估青少年单侧不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术后上颌骨及上气道的三维形态结构特征,并探索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12岁青少年单侧不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30例及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唇聘裂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30例,拍摄CBCT影像并对其上颌骨及上气道进行三维结构参数的测量分析,分析唇腭裂组上颌骨及上气道三维结构参数的...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建立牙齿三维冠根整合数字化模型并进行虚拟排牙,探讨其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获取15例患者锥形束CT(CBCT)的全牙列模型和结构光的牙冠模型,行迭代最近点算法对两种模型进行全局配准,在最佳匹配后截取CBCT牙根和基于结构光扫描的牙冠整合成新的牙齿模型.利用自行研发软件Teeth Arrangement对整合后...  相似文献   
63.
目的比较正畸去代偿前后严重的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方法对15例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严重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23.6岁),分别在治疗前(T0期)和正颌手术前1个月(T1期)进行CBCT摄片。分别测量正畸前及术前正畸结束时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包括牙槽骨厚度、牙槽骨附着高度、牙根长度等指标。相关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正畸去代偿前后的比较结果显示:1正畸去代偿以后下切牙唇倾度增大,根尖点距舌侧骨皮质距离变小(P<0.01);2牙槽骨厚度未见明显改变;3唇舌侧牙槽骨附着高度矫治后均有降低,尤其是舌侧牙槽骨附着高度降低显著(P<0.01);4牙根长度测量未见明显改变。当下切牙进行较大范围的唇向倾斜运动时,牙根向舌侧骨皮质靠近,牙槽骨附着高度进一步降低。结论在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矫治中,由于需要在不良的牙槽骨形态中移动下切牙,必须密切关注其牙周组织状况、牙槽骨形态变化以及牙根与牙槽骨的关系,选择恰当的矫治方案,减少下切牙过度地唇舌向移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4.
报道第一磨牙罕见双腭根,同时存在髓室底副根管及牙颈部釉质凸起病例1例.该病例的诊疗过程提示借助锥束CT(CBCT)及显微镜等技术可以避免发生遗漏根管,改善根管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利用CBCT测量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稳定性牙合板治疗前后髁突骨密度变化,分析稳定性牙合板对髁突改建的影响.方法 纳入40例稳定性牙合板治疗的TMD患者,治疗前后拍摄CBCT.运用MIMICS 21.0软件中Density功能测量髁突皮质骨密度,对髁突前斜面、顶部、后斜面骨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  相似文献   
66.
目的: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联合植骨材料治疗骨内缺损是目前l临床上能获满意效果的一种常用治疗手段。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GTR联合植骨术的治疗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术后6个月的观察评估此项手术技术应用于临床是否具有稳定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例慢性牙周炎牙槽骨垂直吸收的患牙,共计60个位点,随机分为实验组(PRF+GTR联合植骨术组)和对照组(单纯GTR联合植骨术组)各30个位点。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拍摄CBCT确定术区骨密度,同时记录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出血指数(BI)并进行比较。在此期间,测量术前、术后1、2周、1、3、6个月时的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gingival width,KTW),观察其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D、CAL、BI的均值在术前与术后6个月时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其中实验组CAL的改善方面要优于对照组(P〈o.05)。术后1个月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角化龈宽度变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对于骨密度值的变化,两组差别则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RF的应用有利于提高GTR联合植骨术的临床疗效,在恢复牙周附着丧失方面具有更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戴用分体式口腔矫治器前后呼吸功能及上呼吸道形态的变化,探讨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的机制.方法 对15例经多导睡眠仪监测确诊为轻、中度OSAH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前及戴用矫治器3个月后的上呼吸道行CBCT扫描,运用MIMICS 10.01和AutoCAD2010对上气道各段的矢状径、横径、截面积以及容积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并比较治疗前后OSAHS患者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呼吸紊乱指数(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戴用口腔矫治器治疗后,OSAHS患者上呼吸道腭咽和舌咽区域的矢状径、横径、横截面积和体积均明显增大(P<0.05),而鼻咽区域变化不明显.戴用口腔矫治器后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呼吸紊乱指数(AHI)明显降低(P<0.05),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显著提高(P<0.05).结论 OSAH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后,可通过扩大上气道腭咽和舌咽区域,保持上气道气流通畅,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8.
目的:以下颌神经管为参照,探讨与下颌神经管(inferior alveolar canal,IAC)相交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s,IMTMs)的阻生类型,并观察手术拔除阻生牙后下牙槽神经损伤与阻生类型间的关系。方法:对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确诊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颌神经管接触或相交的378例患者共658侧阻生牙,以下颌神经管为参照,将阻生牙分为4类:Ⅰ类位于神经管的上方,Ⅱ类位于神经管的颊侧,Ⅲ类位于神经管的舌侧,Ⅳ类下颌神经管位于牙根之间。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拔除,术后观察容易引起下牙槽神经损伤的阻生类型,统计各种类型神经损伤的例数,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阻生牙拔除后,下牙槽神经损伤率为6.8%(45/658)。其中,第Ⅰ类15例(15/332)发生下唇麻木、第Ⅱ类19例 (19/108) 发生下唇麻木、第Ⅲ类11例(11/210)发生下唇麻木,第IV类未发生下唇麻木(0/8)。统计学分析显示,阻生牙拔除后,第Ⅰ类和第Ⅱ类、第Ⅱ类和第Ⅲ类下牙槽神经损伤率有显著差异(P<0.01),第Ⅰ类和第Ⅲ类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下颌神经管为参照,CBCT冠状位可将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颌神经管相交的患者分为4类,手术拔除过程中均有损伤下牙槽神经的危险,尤其是位于下颌神经管颊侧的阻生牙。  相似文献   
69.

Introduction

Recognition of anatomic variations is a challenge for clinicians regardless of which tooth is treated. Maxillary premolars usually have 2 root canals, but the presence of 3 distinct root canals has been reported in 1%–6% of cases.

Methods and Results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case of a maxillary right second premolar with 4 separate canals: 1 mesial, 1 palatal, and 2 distal canals. This was confirmed by using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rotary files and obturated by using a warm vertical compaction technique.

Conclusions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resent case is that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3 roots and 4 separate canals in a maxillary premolar. Precise knowledge of root canal morphology and its variation is also underlined.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examination and the operating microscope are excellent tools for identifying and managing these complex root canal systems.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腭裂患者咽腔三维结构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应用Mimics三维重建与分析软件对不完全性腭裂患者及同龄正常人的咽腔CBCT扫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骨性咽腔前份高( Ho-PNS/PNSc)、骨性咽腔后份高(Ho-Ba)、骨性咽腔总深度(Ba-PNS/PNSc)、咽腔顶角(∠Ba-Ho-PNS/PNSc)、骨性鼻咽底长(C1-PNS/PNSc)、第二颈椎平面骨性咽腔深度(C2-T1)、第三颈椎平面骨性咽腔深度(C3-T2)、气性咽腔横径(D t p,D t c2,D t c3)、气性咽腔前后径(D pa p,D pa c2,D pa c3)、气性咽腔横截面积(A p,A c2,A c3)以及气性咽腔体积(V t,V p,V p-c2,V c2-c3)等的差异。同时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一致性检验验证咽腔三维分析的信度。结果共入组32例未经手术治疗的成年不完全性腭裂患者及30例同龄正常人。组内一致性检验皮尔森相关系数介于0.994至0.999之间,组间一致性检验皮尔森相关系数介于0.992至0.999之间。腭裂患者Ho-PNS/PNSc、Ba-PNS/PNSc、C1-PNS/PNSc及D pa p大于正常组(P=0.000,P =0.003,P =0.034,P =0.000)。 A p、V t、V p及V p-c2大于正常组(P=0.000,P=0.031,P=0.024,P=0.022)。结论腭裂患者咽腔的改变主要在鼻咽部,且鼻咽部的变化以矢状向等比例放大所带来的鼻咽面积、体积增加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